電影《緊急救援》中,彭于晏飾演的特勤隊隊長高謙和他的兒子,給大家帶來了一段令人感動的親子戲。
高謙內疚地說:“孩子從小是外婆帶的,后來我見孩子很內向,于是帶到了身邊。”
父子倆睡覺時,穿一樣的褲頭;睡著時,一樣的睡姿,一樣的呼嚕聲。兒子學爸爸做一樣的倒立,還跟著爸爸一起做飛機模型。
兒子喜歡唱歌,卻因為內向膽怯,所以對爸爸說不喜歡唱歌。高謙鼓勵兒子:只要有勇氣,什么都不怕!
在兒子病危做手術時,正好遇上了最艱難的執行任務。正當高謙在猶豫著要不要離開兒子前往救援的時候,兒子開口要求爸爸去救人。
一直不是很勇敢的兒子卻說出了最勇敢的話“你是英雄,你要去救人!”,他鼓勵爸爸去參加此次救援。
此時,這位兒子心目中的榜樣在面對兒子病危時的心情是猶豫的,他和兒子一樣的心情,害怕失敗。
在救援中,高謙為了救船員,差點讓自己命喪火海,他耳邊響起了兒子的聲音“英雄,你要回來呦!”,于是他戰勝困境救援成功。
此時的高謙,除了救援使命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這次以身作則可以給孩子帶來面對困難的勇氣,不能因為害怕而不去嘗試。
最終,勇敢的兒子也戰勝了病魔,換來了圓滿的大結局。
董卿說:要想你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要想孩子勇敢,父母就先要勇敢。高謙在影片中一直在做孩子的榜樣,陪伴兒子成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樂于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01
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
電影《少年的你》中的魏萊,生活在一個家境優渥的環境。父母都是體面人,一直以來,魏萊在老師父母眼里都是懂事成績好的乖乖女。
誰也想不到,私底下的她卻是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在學校她組織自己的小團隊,每天欺負同學,無惡不作。
外表天真美麗的她,內心實則早已扭曲。
在“胡小蝶自殺案”中,魏萊本人在面對警官審問的時候,不僅甩鍋裝無辜,還對同學的死毫不同情。
即使到了最后,魏萊仍不知悔改,她為了不想坐牢,也為了維護自己在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形象,偷偷跑去找陳念,并且假惺惺地跟她道歉。
魏萊在求原諒而不得的情況下,暴露了自己惡毒的嘴臉,最終導致陳念失手將她推下樓梯,她也因此喪命。
魏萊的父親因為她之前的成績不理想,就對她進行冷暴力,已經一年沒有和她說過話了。平時都是她媽媽管她,可是她媽媽和警察的對話讓人感到無比奇葩:
“我們家孩子不會暴力對待別人的,別人可能會,但魏萊不會,她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了。”
魏萊的罪是有原因的,她的家庭,導致了她黑暗扭曲的心理。
《原生家庭》中有一句話: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
孩子的行為都是在復制大人,父母對于生命沒有敬畏之心,孩子自然也缺乏敬畏。父母面對生命時殘忍的表現,孩子就表現得更殘忍。
父母奉行叢林法則,孩子自然就會像一頭無情的野獸,將自己的血盆大口,伸向其他孩子身上。
看一個孩子,你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樣;看父母,你也會知道他們的孩子是什么樣。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也是父母的翻版。
02
父母有愛,孩子自然學會了愛
霍思燕和杜江是娛樂圈夫妻恩愛的典范,杜江不管什么時候回家,進門總是先抱抱妻子,然后才會抱抱嗯哼。
夫妻倆人總是在嗯哼面前擁抱、接吻,毫不避諱地展現他們的恩愛。
嗯哼在這樣的環境下熏陶,自然也是充滿溫情和愛意的。他會把媽媽當成小公主寵著,會想著給他的寵物醫生帶糖,他會主動關心別人。
他不缺愛,所以也不吝嗇愛。
家庭中最好的狀態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能隨時隨地表現出來,不用藏著掖著。
我兒子,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爺爺奶奶寵著,所以吃飯的時候,好吃的,他喜歡吃的,就全部給他先吃,他也養成了吃菜不管別人只管自己的習慣。
后來我把兒子接過來上學,我做飯的時候,孩子爸爸還沒下班,我就會先給孩子爸爸留下一些好吃的菜,等他回來的時候熱給他吃。
平時孩子爸爸在吃飯的時候,也會先把好吃的留給我和孩子吃,比如家里燉雞湯了,孩子爸爸肯定先把雞腿給我和孩子,自己吃剩下的。
久而久之,兒子也學會了每次吃飯的時候,如果爸爸沒回來的話,他會主動留菜,然后再開始自己吃飯。
有時候,他覺得好吃的東西,還會主動帶去學校,給自己的好朋友品嘗。
家人在一起久了,就會慢慢形成一種微妙的默契,這種默契就是愛。
一行禪師曾說: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
有愛的家庭里,愛妻子,愛丈夫,愛父母,愛孩子,愛兄弟姐妹,愛家里的寵物,愛家里的植物,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愛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養分,孩子在愛中成長,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愛。
03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電視上有一則廣告,曾打動了千萬人的心,使人難以忘懷:
一個小男孩透過門縫看到自己的母親蹲下來,在給家里的長輩洗腳。于是,男孩自己也去接了一盆水,踉踉蹌蹌地朝自己的母親走過來,要為她洗腳。
母親被小男孩的行為暖哭了,孩子雖然小,卻這么懂事。原來自己做的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在孩子天真無邪的世界里,父母的一言一行永遠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他們的潛意識里,認同自己父母的行為,所以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
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行為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
可見,父母的言行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
都說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
所以,無論何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你的孩子正在潛移默化地學習你的為人處世,學習你做事的態度,學習你挑戰困難的勇氣。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花心思教育出來的,壞孩子,也一定是父母放縱溺愛出來的。
從小給孩子做好榜樣,立好規矩,讓他懂得遵守規矩,敬畏規則,從而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守規矩的孩子,這是做父母的使命。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要想復印件優秀,原件就必須以身作則,從自己身上下苦功夫,改變觀念,做孩子最好的榜樣,陪孩子一起成長。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自己美好一點,未來孩子就會更美好一點。
朗讀者┃小莫
小莫,初中老師,文字是有靈的生命,用心體悟文字的魂,用朗讀契合文字的本心,用聲音傳遞文字中的愛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