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原生家庭”再次被關注百度發帖
要說最近大眾討論度最火的電視劇,《都挺好》必須要有姓名。由業界“精品擔當”的正午陽光出品,一眾實力演員出演,改編自豆瓣7.7分的同名小說,《都挺好》還沒開播仿佛就自帶光環。開播后,電視劇評分更是沖到8.4分,承包熱搜排行榜。
《都挺好》講述了蘇家三兄妹以及父母之間的故事,聚焦重男輕女、原生家庭、職場生存、媽寶男、啃老等一系列社會熱點話題。蘇母的突然離世,使得多年沒見的三兄妹重聚,二哥明成和三妹明玉之間不斷激化的矛盾、永遠在向兒女索求的蘇父、一味愚孝的大哥明哲,都讓蘇家頓時陷入混亂之中。其中被關注最多的,就是蘇家所有人這些年來帶給明玉的傷害,影響了明玉的成長和生活。母親的重男輕女、父親的懦弱不作為、大哥的漠不關心、二哥的過分欺壓,都使得明玉對這個家失望透頂,承受了多年的委屈與辛酸,更是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影響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明玉雖早已成為精英人士,實現了經濟獨立,外表看似堅強果敢,然而內心仍然是渴望家庭的溫暖,更需要被人關懷。這些都是她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的,是獲得再多物質都無法彌補的。
近年來,“原生家庭”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成為歸結許多社會問題的誘因。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行為與想法,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性格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弗洛伊德認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來自于童年不愉快的經歷。更有人提出了“原生家庭決定論”,即“每個成年人與別人相處的方式,都是由童年時與父母的關系模式決定的”,這似乎為很多人成年后的失敗與挫折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由與解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影響著孩子成年后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原生家庭壓抑緊張的氛圍,對一個人的壓迫是不可估量的。去年熱映的電影《狗十三》中,李玩所經歷的“以愛之名的傷害”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之前同樣是正午陽光出品的《歡樂頌》中,被父母和哥嫂剝削的樊勝美,更是讓觀眾唏噓。然而,原生家庭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但這也不是越來越多人歸結自己失敗的借口。
事實上,“原生家庭”理論存在許多爭議,并被指為“偽心理學”。一個人的人格大約有40%是遺傳的,剩下的60%,是環境影響。父母如何對待你,其實對你人格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不要再遇到什么事情,就把其歸結于原生家庭的影響,成年后那些消極的行為和思考模式,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去改變與重塑的,重點看你是否愿意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
網友惡意評論埃航遇難的浙江女大學生
3月10日,埃塞俄比亞航空ET302號航班從亞的斯亞貝巴飛往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飛機在起飛6分鐘后墜毀,機上包括8名中國乘客在內157人無人生還。距離上一次的波音737 MAX 系列墜機事件,只隔了5個月。事故發生后,某些媒體為了爭熱度和博眼球,竟曝光了遇難者的私人信息,將其微博公布于眾。隨之,輿論慢慢聚焦于其中一名浙江女大學生,其照片、男友、微博、學校等信息被泄露。
這位遇難的女大學生,年僅22歲,還差三個月就要大學畢業了。此次,是去和男友約好在非洲匯合一起去看長頸鹿。原是一場開心浪漫的旅行,沒曾想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得天人相隔。本是一件十分悲慟的事情,可在她的微博之下,卻盡是一片污穢的言論。有抨擊長相的,有諷刺炫富的,有謾罵侮辱的,不堪入眼。
為何將矛頭指向一個跟自己不認識的姑娘,竟只是因為……
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以何種丑陋的嘴臉,能夠面對遇難者說出這樣骯臟的話語。僅僅是因為這位她生活水平好一點,喜歡曬自己的生活,能夠去到非洲旅游,就可以這樣詆毀別人?一個美好生命的逝去,竟然還能說出“絕對同情不起來“這種話,真的不知道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內心到底是有多陰暗。嫉妒使得他們面目丑陋,猙獰著迫不及待要宣泄自己所有惡意。更令人可怕的是,有相當多的一群人都在女孩在微博下冷言嘲諷著。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總有那么一群人,明明并不知道內情,但永遠用惡意去揣測所有事情。每當一件事情出現“女大學生”“富有”“漂亮”等關鍵詞,他們就會想到骯臟的事情。人血饅頭的故事,在輿論場不并新鮮。去年,抖音某個網紅,被男友用刀刺死不治身亡,在事情原因還未清楚之前,網上出現了各種污蔑女生的謠言,聲稱“女生劈腿”“花男友的錢”等,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是她的男友出于報復心理殺害了女生。可是那些充滿惡意的人根本不顧真相,只愿意相信自己的意淫。以及“空姐滴滴遇害案”,評論里更是充斥著各類下流惡心的污言穢語。網絡噴子們躲在網絡匿名下,肆無忌憚地傳播著自己的惡意,來宣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失敗。在這些噴子眼里,你年輕、漂亮、能住得起幾千塊一晚的酒店,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充滿原罪。
苦難與悲傷并不能相通,但希望你在作出評論和猜測前,要認清自己作為一個人,要保持最起碼對別人的尊重,以及最基本的道德。
故宮IP失靈,時裝月銷最少僅2件
作為新一代的“頂級流量”,從新年開始,故宮就沒停過上熱搜。先是為了迎合新年推出的“紫禁城里過大年”,展出885件(套)文物,恢復了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與活動,讓觀眾也體驗了一把在宮里過年的感覺;又在元宵節,點亮了故宮,“上元之夜”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對公眾開放;繼角樓咖啡之后,又開啟了故宮火鍋店,店里的裝修氛圍皇家氣息十足,菜單的設計都是按照圣旨的模樣來,更是引發公眾追崇。 作為流量大IP,故宮每一次推出的相關文創周邊產品,都廣受大眾喜愛與推崇,原本“高高在上”的故宮一次又一次刷爆社交網絡,一步一步走進人們的生活,它不止是歷史的名片,更是人們心中的情懷。
但最近,故宮似乎卻失了手。近日,故宮宮廷文化和設計師平臺ICY合作推出了“吉服回潮”主題系列服裝,由設計師從故宮文物中提取文化元素,設計了“花筑盛世”“綾繡如意”“上河安福”“海錯祥瑞”和“酒歌長樂”等五個限量時裝系列,共84件服裝,售價在299—1299元不等。而這次市場的反應沒有同往常一樣熱烈,多家線上平臺的銷量大多在幾件和幾十件,銷量最少的單品僅月銷兩件。
為何這次故宮的跨界翻了車呢?之前推出了珠寶、口紅、膠帶、咖啡、火鍋店、絲巾、書簽等周邊文創產品,每次都是一片叫好,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但這次的“吉服回潮”怎么會銷量如此慘淡呢?究其原因,首先此次的宣傳力度并未像以前一樣廣泛。很多人都不曾聽說這個,關于“吉服回潮”在網絡上的討論也是知之甚少。以微博為例,“故宮口紅”話題閱讀數3550.6萬,討論數3.3萬,“故宮火鍋店”話題閱讀數1.8億,討論數1.9萬,而“故宮宮廷文化攜手ICY”話題閱讀數僅924.4萬,討論數更不足5000。有不少人對故宮推出服裝的事情并未知曉,故也沒有辦法像往常一樣,引起大范圍的熱度和話題討論。其次,很多網友對于吉服的評價,認為款式太過新潮,非常不適合日常穿搭,風格偏向小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不如彩妝和絲巾等這類小物件,大眾接受程度高,不影響整體的風格。
故宮文創的年銷售收入一度達到了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龐大的數額背后,是故宮這個超級IP下衍生產品的成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過,“故宮文創的使命遠不僅是賺錢那么簡單”。文化傳播、文化創作,都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熱愛、弘揚故宮文化和中國文化。如今的故宮越來越接地氣,文創產品也會是更加貼近了大眾的生活,獲得喜愛和贊譽的同時,爭議也是洶涌而來。故宮文化底蘊深厚,有很多可以開發的創意與產品,但推出文創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屬性、創意設計和質量保障,這樣才可以繼續讓大眾喜愛和追捧。
霍金逝世一周年
2018 年3 月14 日,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離世,享年76歲,全世界都在哀悼這顆巨星的隕落,英國《衛報》在訃聞中寫道:“科學蒼穹上一顆最閃耀的明星隕落了。”如今,霍金已離開我們一年了。
即使你不曾密切關注物理學的新發展,應該也聽說過霍金這個偉大的科學家。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這或許也在暗示著霍金注定不平凡的一生。作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最開始想選擇卻是數學,但由于牛津大學并沒有數學專業,霍金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選擇了物理專業。21歲時,被查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令患者失去對肌肉的控制,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癥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在病情加重的數十年里,他逐漸全身癱瘓,失去說話、寫字的能力,最后只能通過手指、臉頰肌肉與外界溝通。即使他只能委身于狹窄的輪椅,但他的思緒跑得比地球上任何一個人都要遠。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為世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向人類揭示了宇宙和黑洞的奧秘,帶領物理學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更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他曾獲得英國榮譽勛爵、大英帝國司令勛章、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但遺憾的是,霍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霍金的傳奇,一部分是源于他不俗的成就,另一部分要源于他的身殘志堅,作為一名漸凍癥患者,霍金只有一兩個手指頭能夠活動,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這對于常人來說已經足夠非凡,更何況他還有杰出的成就,非常值得我們的尊重和敬佩,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還是一個有趣樂觀的人,特別喜歡演喜劇,熱愛在各類影片中扮演自己。在熱播30年的《辛普森的一家》里面,為動畫里的“自己”配音;客串《星際迷航》去跟牛頓、愛因斯坦打個牌;到《生活大爆炸》做客座教授,把刻薄自戀的謝耳朵懟暈,然后淡定地說:“又一個暈倒粉絲。”他除了愛鉆研物理難題,業余時間還不忘嘗試各種新鮮事物。
轉眼間,霍金已經離開我們一年了。霍金的一生是與病魔抗爭的一生,也是仰望星空的一生,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一樣,“雖然我的身體條件有限,但我的思想能夠自由探索宇宙,回到時間的起點,到黑洞中去探索。我的思想是沒有辦法被禁錮的”。
文 / 趙聰 編 / 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