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 - 郝云
詞:郝云
曲:郝云
編曲:郝云&黎偌天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
為何生活總是這樣
難道說我的理想
就是這樣度過一生的時光
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也許生活應該這樣
難道說六十歲以后
再去尋找我想要的自由
......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首歌曲吧,人活一世,為的是什么呢?人這一生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快樂也是過,困難也是過,為什么不學學那些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呢?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生活將會變得很美好。
人在世不管人生有怎樣的變化,都是要以活著為前提啊,不管怎樣都要好好活著?;钪鸵袚钏l生的一切,只要活著世界都是彩色的。有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堅持住,總會過去的。
生活中不少見的是
有人開豪車 有人騎電動車
有人住別墅 有人住平房
有人在為工作發愁
有人被生活中的瑣事煩擾
就算是這樣,生活還是要過,樂觀的心態的比啥都重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媽媽的紅紗發》這本繪本,這本書,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家庭的故事。他們的生活有多辛苦呢?
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生活在一起的是媽媽、小女孩和外婆。
很顯然,這樣的家庭意味著收入非常低。小女孩的媽媽在一家餐館打工,小女孩很體貼她的媽媽,小女孩放學以后,也要去餐館幫忙,幫助清洗一些裝調味料的小瓶子,或是整理剩下來的蔬菜,以此獲得微薄的工錢。
如果只是這樣清苦的過日子,等小女孩慢慢長大、上完學、有了工作,日子總會好起來的。但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們遭遇了更大的磨難,一場火災將家里的一切燒了個精光。他們不得不寄住在姨媽家,緩過勁之后才搬入一間小公寓。
現在,人們的生活逐漸在變好,許多人都不缺錢了。但是,因為物質上的無憂,生活中的挫折會減少嗎?不是的,不是一窮二白就叫挫折,在這個時代,有時候連物質上的生活也不是永遠都有保障,多少家庭一病返貧,多少父親人到中年被辭退。挫折和苦難從未遠離每一個人,世人皆苦。
怎么面對苦難和挫折呢?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溫室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幾乎為0。這也是《媽媽的紅沙發》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平平淡淡的敘述中,講述了怎樣迎接苦難,笑對生活:
1、接受苦難
苦難可怕嗎?可怕,那是一種缺衣少食,居無定所的不安定感。像書中的小主人公,不僅媽媽要去打工,她自己小小年紀也要補貼家用,外婆買的菜都是西紅柿、馬鈴薯這一類的素菜。
這樣辛苦的生活并沒有壓垮小女孩一家,打工回家的路上她和媽媽有說有笑,一起生活的外婆做家務活的時候總會一邊哼著歌。
你看,就算生活這么辛苦,他們仍然能夠笑對人生,仍然能夠關注到生活中最細微的美好。
2、有重新開始的勇氣
當火災把家里的一切燒光之后,原本貧苦的家里,連鍋碗瓢盆都需要他人接濟。但是外婆怎么說:“幸好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開始。”
真的還年輕嗎?外婆已經老了,女兒都能幫忙打工了,媽媽的年紀也應該到了三十歲左右了。但這些都不足為懼,他們覺得自己是年輕的,還有一切從頭再來的勇氣。
面對苦難,最怕的就是失去心氣。多少人遭受打擊、跌落泥潭,從此一蹶不振、裹足不前,誰能真正有勇氣在泥潭中洗個泥水澡重頭再來呢?多少人能夠像書中年邁的外婆這樣說一句:“幸好我們還年輕呢?”
3、心懷希望的生活
他們從頭再來了,但他們不是苦哈哈的過日子,像祥林嫂一樣將自己的悲慘經歷倒背如流。不止如此,他們還有一個希望,那就是攢錢買一個紅沙發。這個紅沙發是他們感情的寄托,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盡管這個希望幾乎是微不足道的。
在他們終于攢夠錢去買沙發時,外婆說她好像是童話故事“三只熊”里的小女孩,坐了這么多種沙發。
雖然這個家庭不富裕,但是有樂觀的心態,有樂于助人的鄰里,但是充滿著溫馨,每個人都開朗,樂觀,勇敢的面對現實。紅沙發象征著幸福,充滿一家人暖暖的愛。紅沙發更是他們的驕傲,因為這是用他們的汗水換來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自己的勞動換取來的,所以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通過這本繪本呢,主要讓孩子們知道想要的東西,都是要自己付出勞動來取得的,有付出才有收獲,要做孝順的孩子,學會替父母分擔家務,積極樂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