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雖然其是漢族人民的統一政府,是理論上的大一統王朝。但是因為在兩宋期間一直沒能收復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內的北方中原,因此大量的漢人并沒有接受到漢族政府的統治。而且兩宋從始至終一直面臨著北方游牧民族帶來的巨大壓力,讓兩宋的經濟以及軍事建設都遭遇了很大的問題。
南宋奸相秦檜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民族問題就成為了兩宋時期矛盾最為尖銳的問題。在那個時代出賣自己民族的奸臣也成為了歷史的罪人。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是南宋早期的奸相秦檜,他不但主張防御政策,阻礙了南宋軍隊的北伐,更在朝堂之上面進讒言,導致民族英雄岳飛被召回并殺害,大大打擊了南宋軍隊的士氣,之后他有簽訂了與金朝政府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導致南宋的經濟壓力增大,這些行為都讓秦檜成為了中國人民最為痛恨的奸臣。而在南宋末期,還有一位奸臣也曾經犯下了與秦檜相仿的罪行,那就是宋寧宗以及宋理宗時把持朝政的奸相史彌遠。
史彌遠本來只是朝中的一名官職不甚尊崇的小人物,在宋寧宗開禧年間僅僅是一名禮部侍郎,距離政治權力中心十分遙遠,當時的朝政還是在大臣韓侘胄的把持之下,史彌遠并沒有什么話語權。但是隨著開禧年間的北伐不利,大將吳曦甚至投降了金國做起了蜀王。這些都導致韓侘胄在朝廷內的威望嚴重受損,而且在吳曦的叛亂被平定之后,韓侘胄依然沒有改變向金求和的想法,因此引起了大臣的不滿,于是史彌遠聯合宋寧宗的皇后楊氏以及殿前司長官夏震一起擊殺了韓侘胄,而史彌遠也走到了政治的前臺。對于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都城震搖,宮闈疑懼,常若禍在朝暮,然皆畏侂胄莫敢言。彌遠力陳危迫之勢,皇子詢聞之,亟具奏,乃罷侂胄并陳自強右丞相。既而臺諫、給舍交章論駁,侂胄乃就誅。”
奸臣史彌遠
在剛剛擊殺韓侘胄的時候,史彌遠還沒有敢直接把這件事通知宋寧宗,因為他擔心宋寧宗會處罰自己的行為。但是在宋寧宗得知這一消息后,并沒有太多過激的表現,因此史彌遠開始將韓侘胄的罪行進行編排,宣示自己行為的合理性,然后開始執掌朝政大權。他先是升任了禮部尚書,而后又晉升到右丞相的位置,徹底控制了朝政。然而諷刺的是,這位擊殺了相與金國求和的奸臣韓侘胄的英雄,卻與金國簽訂了兩宋期間最為屈辱的條約,更將本就搖搖欲墜的南宋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在史彌遠上臺之后,他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解決開禧北伐遺留下來的外交問題。當時朝廷中的意見依然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鑒于當時的金國在處理南宋北伐的同時還要面對興起的蒙古政權的威脅,其軍事實力不比其全盛時期,因此南宋軍隊的勝算還是有的,所以當時朝堂之上的大臣們有很多都抱著主戰的態度。
然而剛剛竊取大權的史彌遠顯然不希望權力旁落,他不希望戰爭引起國家的動蕩,因此他是一名堅定的主和派。他不但積極與金朝政府溝通和議的事項,更是在朝中迫害主戰的官員,像軍官羅日愿,張興等人都被史彌遠迫害至死。為了給和議創造更好的政治氛圍,史彌遠更是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以及忠獻的謚號,以此向金國示好。
參加嘉定和議的南宋群臣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宋金之間的嘉定和議拉開了帷幕,在這次和議中,史彌遠幾乎接受了所有金國提出的條件,不但增加了每年需要向金國上供的貢品數量,從之前的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增加到了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更出賣了自己以及國家的尊嚴,將宋金之間的叔侄關系更改為了伯侄關系,讓南宋政府在金國面前的地位更加低微。除此之外,為了補償本次作戰中做出犧牲的金國將士,南宋政府還要一次性支付三百萬貫錢來當作‘犒軍費’。這讓本就十分吃緊的南宋財政雪上加霜。而真正讓人民感到憤慨的是在這次和談中南宋政府的態度,無論金國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南宋政府的官員都表示可以考慮,可謂屈辱至極,而這些官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態度都是受背后的史彌遠影響的。對于此事,在《兩朝綱目備要》中有如下記載:
“金人欲多歲幣之數,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之首,而吾亦曰可與;至于往來之稱謂、犒軍之金帛,根括歸朝流徙之民,承命惟謹,曾無留難。”
嘉定和議中被金人稱為“奸臣之首”的韓侘胄
當時的人民甚至開始覺得被殺的韓侘胄甚至逗比史彌遠優秀,因為他雖然背叛了北伐的初衷,但至少不會簽訂如此屈辱的協議。
在嘉定和議之后,史彌遠的政治形象以及在民眾中的口碑都跌落谷底,為了挽救這一現象,他接受了理學家劉爚的建議,開始倡導理學,表彰朱熹,并且啟用理學人事,還賜予了已故的朱熹、周敦頤、程頤、程灝以及張載五人謚號,以求理學派人士能夠站在自己一邊,為自己的罪行提供遮掩,以改變自己的政治形象。
理學大家朱熹
但是名義上推崇理學的史彌遠其實并沒有真正重視這些理學派的人才。他雖然將朱熹奉為信國公,并追贈了太師的官職,但是對于當時的理學大師卻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雖然他也賜予了名儒傅伯成、楊簡等人高職,但是這些人實際上已經十分年邁無法赴任職了。而對于當時真正的學派領袖比如真德秀以及魏了翁,雖然一開始也給予了他們侍讀、侍講的官職,但這都是閑職,并沒有接觸權力中心的可能。
而且在后來針對宋理宗即位一事上,兩人與史彌遠之間出現了比較大的分歧,這時候“崇尚理學“的史彌遠就開始對當時的理學領袖痛下殺手,他先是講他貶謫到偏遠的地區,后來甚至想直接殺掉他們以除后患,如果不是宋理宗以“仲尼不為已甚”的理由力保的話,當時的理學發展必然深受打擊。對于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給事中王塈、盛章始駁德秀所主濟王贈典,繼而殿中侍御史莫澤劾之,遂以煥章閣待制提舉玉隆宮。諫議大夫朱端常又劾之,落職罷祠。監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請加竄殛。上曰:‘仲尼不為已甚。’乃止。”
理學名家真德秀
從以上的事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史彌遠所謂的崇尚理學完全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政治形象,而當理學派觸及到他的權力的時候,他就會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了。
史彌遠拿到大權是在宋寧宗時期,當時的宋寧宗并沒有確定太子的人選,而且由于宋寧宗自己沒有兒子,因此太子的選擇陷入了困難。當時被看好的繼承人為宋太祖次子趙德芳的直系后裔趙貴和,寧宗將其封為皇子,并且改名為趙竑,已經將其視為儲君。不過趙竑在宮中曾經向身邊的宮女透露過自己對于史彌遠專權的不滿,這引起了史彌遠的注意。于是他選中了宋太祖長子趙德昭的后裔趙與莒,將其因為沂王的嗣子,并改名趙貴誠。
后來在寧宗病重時,史彌遠矯詔稱寧宗賜名趙貴誠趙昀,為將來繼承皇位做準備,后來宋寧宗病逝,趙昀便登基成為宋理宗。對于之前的儲君趙竑,史彌遠并沒有放過他,在寶慶元年湖州有人以擁立趙竑為口號發動起義,這次起義被趙竑自己平定,但是史彌遠還是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趙竑,其對于權力的控制欲從此事中可見一斑。
史彌遠在家中床前理政
至此,史彌遠徹底執掌大權,他便開始在自己的府中會見大臣,處理政務,完全不把傀儡皇帝宋理宗放在眼里。而其手下的李知孝,梁成大等人更是為所欲為。他們甚至把收受的賄賂陳列在自己的堂前,來向來客索賄。在這樣的政治集團控制下,南宋的政治,經濟,軍事都陷入了極大的混亂之中。這在《宋史》中有這樣的記載:
“乾道、淳熙間,有位于朝者以饋及門為恥,受任于外者以包苴入都為羞。今饋賂公行,薰染成風,恬不知怪。”
在蒙古與金國開戰的時候,南宋本來有機會收復江北的失地,但是被史彌遠拒絕了,南宋失去了最后的擴張領土的機會,被蒙古滅亡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秦檜作為歷史上奸相的代表,除了在其當朝時之外,幾乎受到了所有人的唾棄。而將其作為申王的史彌遠就是其中的另類,這大概因為其行事風格與秦檜并無二致吧。但是其對于朝政的破壞其實遠遠大于秦檜。
首先就是在其主導下的嘉定和議的簽訂完全葬送了南宋開禧北伐的成果,并且其高昂的賠款金額將南宋政府拖入了更深的深淵,而且這樣喪權辱國的和約的簽訂極大的打擊了人民以及朝臣的士氣,讓南宋政府再也難以發動像樣的北伐戰爭。而他對于理學的陽奉陰違以及對于理學家的打壓更是讓賢臣遠朝堂,破壞了南宋的政治氛圍,而其任用的親信更是將南宋的政府搞得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其權力之大甚至以及到了直接操縱皇位繼承的地步,叫他“秦檜第二”甚至都有一點取材,畢竟能讓朱熹和秦檜同時接受供奉的事情歷史上只有他才做的出來。
參考文獻
1.《宋史》
2.《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3.《兩朝綱目備要》
4.《綱鑒易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