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淺析格律詩中撞韻的定義、特征和辨別方法
userphoto

2023.02.09 上海

關注

淺析格律詩中撞韻的定義、特征和辨別方法
作者:包亞紅 筆名:老愛

一:撞韻的含義

詩界對于格律詩的撞韻爭論激烈,眾說紛紜。有些視之為嚴重詩病,因而審稿如遇即退之;而有些則以為乃無中生有,無稽之談,何病之有;有些則反以為美,認為朗朗上口,故常常有意為之;有些雖認之為詩之一病,然并非硬傷,能避則避之,不可避則不須避。
總體上說,目前對撞韻的定義爭論不大;但對是否詩病,有無必要判定,以及如何辨別爭論很大。因“是否詩病,有無必要判定”更多的屬個人審美范疇,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屬本文探討范圍。本文旨在嘗試通過分析撞韻的定義與特征,找出一個方便可行、相對正確的辨別方法,包括重新定義撞韻。
那么,到底什么是撞韻?
根據查閱的資料,獲得定義如下:
“所謂撞韻是指近體詩中不押韻句的尾字,即白腳字,使用了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即韻腳字,韻母相同、平仄相對的字。”

二:撞韻的特征
   
根據定義,即“近體詩中的白腳字使用了與對句韻腳字韻母相同、平仄相對的字”,我們可以分析出“撞韻”有以下幾個特征:

1. 撞韻所指的體裁是近體詩,也即格律詩,包括絕句與律詩。如果是古體詩、詞、曲等,不屬撞韻的概念范疇。另外,格律詩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必須平仄相對,而其他體裁則不然。
   
當然,也有人說詞也有撞韻。晚清詩人陳匪石先生著有《聲執》一書,提到:“凡詞中無韻之處,忽填同韻之字,則跡近多一節拍,謂之犯韻,亦曰:撞韻。”這個可視作撞韻的拓展,據此方法,甚至可以把撞韻的概念擴大到現代詩歌、歌詞等。撞韻一說,本身爭議很大,故而不主張無限拓展。

2. 撞韻針對的是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使用相同韻母。所謂白腳,是指格律詩中不押韻句的句尾字,它與韻腳,即對句押韻句的句尾字,相對。'
 如:
《中秋月》:
唐· 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空”、“同”、“風”三字為押韻句的尾字,故稱:韻腳;“外”字為不押韻句的尾字,故稱白腳。在格律詩中,白腳字與韻腳字的平仄相對,“外”字為仄,”風“字為平。

又如:
《春睡》
北宋·寇準
春力著人春睡重,葉底黃鸝鳴自送。
綠幕朱欄日觀明,回廊側戶風簾動。
“重”、“送”與“動”三字為韻腳字,“明”為白腳字。“動”仄聲,“明”平聲。

鑒于平聲韻與仄聲韻的格律詩,白腳字與韻腳字平仄均相對,撞韻的定義又未規定僅適用于平聲韻格律詩,故,撞韻不僅適用于平聲韻格律詩,也適用于仄聲韻格律詩。

3. 撞韻僅指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使用了相同的韻母,故,如韻母不同,不能認作撞韻。
那么何為韻母?
經查,“韻母是一個中國漢語音韻學術語,漢語字音中聲母、字調以外的部分。舊稱為韻。韻母由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韻尾三部分組成。”
如”白腳“,拼音:bái jiǎo。”白“字,除去聲母與字調后,韻母為“ai”,“腳”字韻母為“iao”。
然而,此法只適用于現代漢語,適用于《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所作的詩,對于用《平水韻》所作的詩,韻母的分辨就比較復雜。
比如::
《野次聽元昌奏橫吹》
唐·韋應物
立馬蓮塘吹橫笛,微風動柳生水波。
北人聽罷淚將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有人說:“這首絕句,第三句白腳的“落”與韻腳“多”皆是押(uo)韻,撞了韻,為平仄通押(混押)。”這是將普通話拼音的韻母誤認作中古音的韻母。“落”字是入聲,按《廣韻》,韻母為“鐸開”,而“多“字韻母為“歌”,完全不同,何來撞韻一說?
《平水韻》的詩,若無專門的工具,除非音韻學方面的專家,否則很難區分韻母。怎么個復雜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韻、韻母、韻部、韻基、韻類和韻攝等概念,這些概念均可以從網上搜索獲得。
“韻,包括韻腹(主要元音)、韻尾和聲調,與韻母和韻部有區別。韻母包括韻頭、韻腹和韻尾,不包括聲調。韻部是指押韻字的歸類,包括韻腹和韻尾。是韻書的基礎,無論何朝何代編纂韻書,都立有韻部,按韻歸字。””韻部,與漢語音節的聲部相對,特指狹義上的韻母,由漢語音節的韻基和韻調構成。“”韻腹加韻尾”是押韻的基本單位,為了便于稱呼,就把音節中韻腹加韻尾的部分稱為“韻基”。“從清儒開始,一般韻基相同的一組字,就稱為“韻部”,而“韻”則專指韻基、聲調相同。”
故,韻與韻母的主要區別在于,“韻”不含韻頭,只含韻腹、韻尾,同時含聲調:“韻母“,含韻頭、韻腹、韻尾,但不含聲調;而“韻”與“韻基”的區別是,后者不含聲調;“韻母”與“韻基”的區別是,后者不含韻頭;“韻部”是指“韻基”相同的一組字。
以剛才的“腳 ”字為例,拼音 jiǎo。韻:ǎo,不含韻頭,含聲調。韻母,iao,含韻頭,不含聲調。韻基,ao,與韻比,不含聲調,與韻母比,不含韻頭。
何為韻類?
“中國漢語音韻學術語,指韻頭、韻母和聲調相同的字組成的音韻集合。韻類。韻母相同的字匯集或系聯在一起而形成的音韻單位,叫做韻類。韻或韻部是按韻腹、韻尾分的類。在同一韻或韻部再按韻頭劃分出來的類就是韻類。清陳澧《切韻考》創造反切系聯法,把根據《廣韻》的反切下字系聯而得的類叫做韻類。根據等呼的不同,一韻可以有一類,也可以有兩類、三類或四類。后來沿用韻類稱呼韻部中包含的韻母和聲調。”
所以韻類與韻母的主要區別是,韻母不含聲調,而韻類包含聲調。比如,韻母iao,韻類iǎo。
何為韻攝?
“韻學家把韻尾相同,韻腹相近的韻歸并為一類,叫做韻攝。如“元”、“寒”、“山”、“先”、“仙”等韻,韻腹比較接近,而且都收~n韻尾,歸為山攝。”
可見韻攝與韻基的不同在于,韻基是一個單元,韻攝是一個歸類;韻攝,不僅把韻尾和韻腹相同,即相同韻基的字,歸入一類,而且把韻尾相同,韻腹相近的,也合并進去。
以上概念很容易混淆,從而對撞韻進行誤判。
如: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詩是詩評人員最喜歡列舉的一首。有的詩評人員煞有其事的說道:“第三句白腳的“處”與韻腳“酥,無,都”皆是押烏(u)韻,撞了韻,為平仄通押(混押)。但這首詩,卻讓人感覺不到撞韻的弊病,整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因為韓愈有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韻”。韓愈在第二句用了“近卻無”。這樣整句的句讀重心落到了第五個字“近”字上,讀起來就活了!”
許多人也紛紛轉載或引用,深以為然。但,該撞韻的判斷,要么誤用普通話的韻母來辨別平水韻的韻母;要么就是把韻母與韻攝的概念搞混了。
本詩”處“為白腳字,其對句字為”都“字。按《廣韻》,“都”的韻母為“模“,韻攝為”遇“;”處“的韻母”魚“,韻攝為”遇“。”處“與”都“韻母不同,但韻攝相同。故,實際并非撞韻。

另一首被普遍誤判為撞韻的詩為: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中”岸“字,韻母:翰,韻攝:山。”還“字,韻母,刪,韻攝:山。只是韻攝相同,韻母并不相同,故非撞韻。

又如,下面這首也有人認為撞韻:
《別內赴征三首》
唐·李白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詩中,”見“字,普通話jiàn,《廣韻》韻攝為”山“,韻母為”先開“。”山“字普通話讀Shān, 《廣韻》韻攝為”山“,《廣韻》韻母”山開“。兩字韻母不同,故非撞韻。斷為撞韻,要么按中古音把韻攝誤認為韻母,要么按普通話把韻基誤認為韻母,因為即使普通話,”見“與”山“,韻母一個是ian一個是an,也不相同。

   由此可見,評判撞韻的關鍵是辨別韻母,這對于用《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所作的詩較為簡單,而用《平水韻》寫的詩,若非音韻學專家,則較為復雜,須借用專業工具進行檢查。

三:撞韻的辨別

根據前文對撞韻的定義與特征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撞韻須按以下方法進行辨別。
1. 用《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寫的格律詩,按普通話拼音,如果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使用了相同的韻母,則為撞韻,可通過《漢語大字典》、《新華字典》、《漢語詞典》等查對韻母。
但,一定注意,要核對的是韻母,而不是韻基、韻或韻部。
如:見與山,《中華新韻》同為八寒部,《中華通韻》同為十一安韻部,韻基均為an,但一個見的韻母為ian,山的韻母為an,因此當“見”與“山”分別出現在白腳與對句的韻腳時,并不撞韻。
又如,放與江,《中華新韻》同為十唐部,《中華通韻》同為十三昂韻部,韻基均為ang,但韻母分別為ang與iang。韻頭不一樣,故,當它們分別在對句的白腳與韻腳時,并不構成撞韻。
再如,久與優,友與流,也不撞。
2. 用《平水韻》寫的格律詩,按中古音,如果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使用了相同的韻母,則為撞韻,可通過《廣韻》等來查對韻母。
《韻典網》上已有韻母及反切下字的對照表,如下:韻母反切下字東一紅 公 東 動 孔 董 揔 蠓 弄 貢 送 凍查找方法:輸入要查的字,查其小韻。小韻是其同音字,故,要查之字的韻母必與其小韻同。點擊小韻字,即能查到小韻表,表內有韻母。若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的韻母相同,則為撞韻;否則,不撞。

如:
《塞外雜詠》
清·林則徐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上《韻典網》,輸入“笑”,廣韻顯示,私妙切□小韻,(“□”表即字已失),點擊小韻“□”,即顯小韻表,得:聲母為“心”,韻母為“宵”,韻目為“笑”。再輸入“消”,廣韻顯示,相邀切宵小韻,點擊小韻“宵”,顯小韻有,聲母為“心”,韻母為“宵”,韻目為“宵”。“笑”與“消”處對句白腳與韻腳,聲母相同,故,撞韻。

四:撞韻辨別的方便之法

根據撞韻的定義與特征分析,我們可以歸納以下撞韻辨別的方便之法:
1. 凡用《中華通韻》寫的格律詩,當且僅當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在同一韻部時,方須查韻母,韻母同,則撞韻,不同則不撞。也即,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不在同一韻部時,不構成撞韻。
《中華通韻》把普通話的相同韻基的字歸在了同一部;它的韻部成了包含一個或多個相同韻基的字集合。韻母與韻基的區別是:韻母有韻頭,而韻基沒有,其他均相同,因此,韻母相同的字包含在韻基相同的字集合內,自然也在同一韻部內。換句話說,不在同一韻部的字,韻基不同,自然韻母也不同。
但此法不適用于《中華新韻》,因它并非完全按普通話的韻基來分的。比如,十二支與十三齊,同樣的韻基i被分到了兩個不同的韻部;又如,它把e、o與uo合一部,eng與ong合一部, i 、er 、ü合一部等,韻基相同與相近的原則并非基于普通話,更似基于中古音。所以《中華新韻》的韻部,總讓人覺得怪怪的,因為它有點古今兩音混合的感覺,不今也不古。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通韻》才是真正的新韻。

2. 用《平水韻》寫的格律詩,以入聲為韻腳的詩,不存在撞韻的現象;以入聲字為白腳的詩句,不構成撞韻。
中古音中,平、上、去三聲,有同韻母;而入聲不與其他三聲共有韻母,故仄韻詩入聲為韻時,沒有撞韻的現象;平韻詩,入聲在白腳處時,即不撞韻。
比如:
《興慶池侍宴應制》
初唐·李乂
七言律詩
神池泛濫水盈科,仙蹕紆徐步輦過。
縱棹洄沿萍溜合,開軒眺賞麥風和。
潭魚在藻供游詠,谷鳥含櫻入賦歌。
寄語乘槎溟海客,回頭來此問天河。
“合”與“客”字均為入聲,雖然普通話的韻母與“和”及“河”相同,均為e,但不須查《廣韻》,即可直接判為不撞韻。

《五美吟·紅拂》
清·曹雪芹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余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幕”字入聲,與“夫”不構成撞韻。

3. 用《平水韻》寫的格律詩,當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非入聲字,且它們的《平水韻》韻部在下面的《平水韻四聲配合表》中位于同一欄號內,則須查對它們的韻母,韻母同,則撞韻,不同則不撞。若不在同一欄號,可直接認作不撞韻。
平水韻四聲配合表欄號平上去入欄號平上去入一東董送屋十八蕭筱嘯 二冬腫宋沃十九肴巧效 三江講絳覺二十豪皓號 四支紙寘 廿一歌哿箇 五微尾未 廿二麻馬禡 六魚語御 廿三陽養漾藥七虞麌遇 廿四庚梗敬陌八齊薺霽 廿五青迥徑錫九  泰 廿六蒸  職十佳蟹卦 廿七尤有宥 十一灰賄隊 廿八侵寢沁緝十二真軫震質廿九覃感勘合十三文吻問物三十鹽儉艷葉十四元阮願月卅一咸豏陷洽十五寒旱翰曷     十六刪潸諫黠     十七先銑霰屑      
“《廣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但《切韻》、《廣韻》的分韻都過于瑣細,后來有了“同用”的規定,允許人們把臨近的韻合起來用。”《平水韻》就是一個按此原則,在《廣韻》基礎上,將同韻與近韻合并而成的略本。“
按《平水韻》的成書歷史看,《廣韻》同韻母(聲調也相同)分入《平水韻》不同韻部的可能性不大。”然而,這一觀點是否成立,或者,是否有個例,有待證實。

4. 用《平水韻》寫的格律詩,當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在《詞林正韻》的同一韻部時,方須查對其韻母,韻母同,則撞韻,不同則不撞。也即,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不在《詞林正韻》同一韻部時,不構成撞韻。
《詞林正韻》在《平水韻》基礎上歸類合并而成,”將《平水韻》的106韻其中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歸納為十九個韻部,其中平、上、去三聲為十四個韻部,入聲為五個韻部,計十九個韻部。“
《平水韻》在《廣韻》基礎上合并分類,《詞林正韻》又在《平水韻》基礎上合并分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廣韻》相同韻母的字都能在《詞林正韻》的同一韻部。(《詞林正韻》未收錄字除外。)反過來說,不在《詞林正韻》同一韻部字,它們《廣韻》韻母也不同,所以不會構成撞韻。
《詞林正韻》部與部之間一一對應關系,比《平水韻》更簡單、更直接,在《詩詞吾愛》與《搜韻網》上使用,更方便。

5. 用《平水韻》寫的格律詩,當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的普通話韻基不同時,雖然有實際撞韻的可能,但可認作不撞韻;只有當普通話韻基相同時,再去核查韻母,韻母同,則撞韻,不同則不撞。
普通話的拼音,音韻學家充分考慮了中古音的韻母、韻基等要素,有些變音,根據韻母或韻基整體或部分變音。如,斜,《廣韻》韻母麻三開,發音更似 xiá,而非xié,是普通話將韻基從a變為e;而,遮、車、奢、野、者、也、夜等,普通話中將這些原為麻三開韻母字的韻基都改為e。雖然當普通話韻基不同時,《廣韻》韻基存在相同的可能,但比率不是很大,相同韻母的比率更小。
再者,因撞韻被視作聲調不和諧的一種詩病,在本人《淺析格律詩詞中連韻的定義、特征和辨別方法》一文中,論述過中古音很難真實復原,而且撞韻是否是一種詩病,以及撞韻這個概念本身,詩界就存在著較大爭議,如果用今音讀時,不覺撞韻,何必要去深究一下是否撞韻?
當普通話讀誦時,拼音韻基如相同,會有撞韻的感覺,然后,再去核實其中古音的韻母是否相同,以進一步判斷。
 
五:方便之法辨別實例

根據上述推演出的方便之法,我們現在進行實例分析:
《七絕·與春相約(新韻)》
文/幾點顏色(西安)
開春待等風和日,踏野相約釣玉池。
麗水柔情山弄影,迷人色里忘憂時。
    因《中華新韻》不適用于方便之法,需用普通話拼音檢查,“日”拼音rì,“池”拼音chí,兩字韻母均為i,故撞韻。若是通韻,“日”與“池”同在四衣部,可直接判為撞韻。

現作一首三韻通押的詩舉例:
      《七絕·立春》
春風送綠到江堤,伴奏歡音和小溪。
若是黃昏催落日,山村留宿待晨雞。
如是《中華新韻》,”日“與”雞“韻母均為i,撞韻。“日”在十三支,“雞“在十二齊,若用方便之法,則會因不在一個韻部而判不撞韻,所以《中華新韻》不適用韻部辨別的方便之法。
如是《中華通韻》,”日”與“雞“均在四衣部,故撞韻。
如是《平水韻》,“日”為入聲,故不撞韻。
再看下面這首新韻寫的詩:
《我輩多艱(新韻)》
作者:陳軍  
來源:上海詩社古韻新風投稿群
夜里裝車還轉點,辛勞另議添風險。
誰知藝苑飯難吃,豈恨絲竹遺興遠。
百種行情百種難,千條路徑千條膽。
元宵熱度未曾衰,我輩多艱瀟灑減。
新韻不適用于方便之法。如果用的是通韻,則可這樣判:平聲“難”與仄聲“膽”字,均在《中華通韻》十一安韻部,故撞韻。“吃”與“遠”,“衰”與“減”不在同一韻部,非撞韻。

下面這首用《平水韻》寫成,嘗試分別用三種方便之法進行辨別:
   《巧手匠心(題圖)》    
作者:戴敏英  
來源:上海詩社推薦管理群
休辭人老容顏改,只為臨摹伏案臺。
臘盡秋冬無艷脈,寒消春夏自花開。
青山白發層層障,飛瀑清流滾滾催。
鷗鷺沙汀宣紙上,啼鶯鼓噪踏云來。
1. 用《平水韻四聲配合表》,“改”與“臺”在同一欄,須進一步查韻母,查《廣韻》,韻母均為咍,故撞韻。“脈”入聲,不撞韻。“障”與“催”,“上”與“來”,不在同一欄,故不撞。
2. 用《詞林正韻》韻部,改,《詞林正韻》為第五部;臺的繁體字為:臺,《詞林正韻》也為第五部。因此,進一步查《廣韻》,韻母均為咍,故撞韻。“脈“入聲,不撞韻。“障”與“催”,“上”與“來”,不在同一韻部,故不撞。
3. 用普通話拼音,”改“拼音:gǎi,”臺“:tāi;兩者韻基均為ai,須查《廣韻》,韻母均為咍,故撞韻。”脈“mài,與”開“韻基相同;但,脈為入聲,故不構成撞韻。“障”與“催”,“上”與“來”,普通話韻基不同,非撞韻。

   《平水韻》寫成的,也可以用兩種方便之法結合起來進行辨別:
《慶元宵·品湯圓》
作者·盧秀貞河北
來源:上海詩社投稿群
元宵盛日品湯圓,粒粒糖瓜玉色穿。
口齒留香喉溢味,眉梢飽潤腹縈綿。
祥臨美滿身康健,福浴稱心事業堅。
送走瘟魔冠毒歲,迎來癸卯壯觀年。
”味“與”綿“,普通話韻基不同,直接判為不撞韻。”健“與”堅“,普通話韻基同,查《詞林正韻》,”健“與”堅“均在第七部,再查《廣韻》,”健“的韻母為”元開“,”堅“的韻母為”先開“,韻母不同,故,不撞韻。”歲“與”年“,普通話韻基不同,直接判為不撞韻。本詩無撞韻。

再如:
《春夜憶亡妻彩云,不禁凄然淚下,率成六絕,聊當一哭?其二》
現當代·吳繼曾
英魂杳杳竟何之,悶對孤檠淚濕衣。
回憶昔年心粉碎,聯床空有夢魂歸。
”碎“suì,”歸“guī,普通話韻基相同。再看《詞林正韻》,”碎“第三部<灰(半)>,”歸“第三部<微>,兩者同在第三部。或者,再看《平水韻四聲配合表》均在”灰“字欄。故,仍須查《廣韻》,“碎”的韻母:灰,“歸”的韻母:微合,故,不撞韻。

同樣的“碎”字,我們再比較下面的詩:
《黃山遇雨?其二》
宋·汪兼山
碑翻薦福雷轟碎,舟近蓬萊風勒回。
山意有馀還不盡,青鞋留待后游來。
“碎”,suì,《詞林正韻》第三部<灰(半)>,《廣韻》韻母:灰。回,huí,第三部<灰(半)>,韻母:灰。“碎”與“回”撞韻。

《館娃宮》
   中唐·殷堯藩
宮女三千去不回,真珠翠羽是塵埃。
夫差舊國久破碎,紅燕自歸花自開。
“碎”suì”,來“lái,普通話韻基,一個ui,一個ai,兩者不同,可直接判為不撞韻。如進一步查,“碎”屬《詞林正韻》第三部<灰(半)>;“來”屬第五部 <灰(半)>,雖然《平水韻》同屬灰部,但《詞林正韻》已將灰部一分為二,兩者在《詞林正韻》不屬同一部,可判不撞韻。實際,“碎”的韻母:灰,“來”的韻母:咍,韻母不同,不構成撞韻。

《詞林正韻》中第三部與第五部,將《平水韻》中多個部一分為二,是其中較為復雜的韻部,現再以”宰“字為例,列舉分析:
《還過龍門》
元·馬祖常
紫塞秋高鳳輦回,龍門有客去還來。
蕩摩日月昆崙坼,吐納風云混沌開。
天帝有神司主宰,地靈無力戴崔嵬。
誰知石瀨成飛雨,不使時人污酒杯。
”宰“,《平水韻》十賄,”嵬“為十灰,同在《平水韻四聲配合表》灰字欄,無法直接判。但是若用普通話,”宰“與”嵬“,韻基不同,一個ai,一個ei,可直接判為不撞韻。或者,用《詞林正韻》,”宰”在第五部,“嵬“在第三部,可直接判為不撞韻。實際上,”宰”《廣韻》韻母:咍;”嵬“韻母:灰;兩者不同,故不撞韻。

《又過鎮南州》
明·郭登
萬里狼煙去復回,征衫風露黯黃埃。
一年寒食梨花近,二月春晴燕子來。
綠水亭前羅帶繞,碧山窗外畫屏開。
經過每愛弦歌宰,驥足終非百里才。
”宰“與”才“,《平水韻》一個十賄、一個十灰;普通話韻基相同,均為ai;《詞林正韻》,兩者均在第五部;《廣韻》韻母均為咍。故,撞韻。

《送瑞安劉明府》
明·李攀龍
劉楨詞賦不群才,百里新承漢寵回。
吳地青山飛舄下,大江秋雨掛帆來。
白云堪贈神明宰,海色遙臨睥睨開。
到日自逢花滿縣,更憐春樹接天臺。
”宰“與”開“,《平水韻》一個十賄、一個十灰;普通話韻基相同,均為ai;《詞林正韻》,兩者均在第五部;《廣韻》韻母均為咍。故,撞韻。

《復疊》
清·趙顯命
區區禮數逼身來,自入山門許放開。
度峽聯翩游子屐,臨流真率故人杯。
深深谷樹啼黃鳥,寂寂僧寮長碧苔。
污我清襟何郡宰,卻將塵牒受題回。
”宰“與”回“,《平水韻》一個十賄、一個十灰;普通話韻基不相同,一個ai,一個ui,直接判為不撞韻。《詞林正韻》,前者在第五部,后者在第三部,可判不撞韻。實際上,前者《廣韻》韻母為咍,后者為灰。故,不撞韻。

  有些字變音較大,比如,“斜”,今音讀xié,中古音更接近于xiá,即使如此,仍然可用方便之法,如:
《幸白鹿觀應制》
   初唐·沈佺期
紫鳳真人府,斑龍太上家。
天流芝蓋下,山轉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唯應問王母,桃作幾時花。
“下”,普通話xià,“斜”,普通話xié,韻基不同,直接判為不撞韻。
另一法為:查《詞林正韻》,“下”在第十部<馬>;“斜”,在第十部<麻>,在同一韻。須查《廣韻》,“下”韻母為麻二開,“斜”韻母為麻三開,韻母不同,故不撞韻。

《合歡花二首?其一》
清·陳廷敬
子豈無知者,枝開斂復斜。
青蓂空有莢,朱草不生花。
暈碧籠輕靄,裁紅散晚霞。
合歡名并美,相伴在天涯。
“者”:zhě,斜,xié,普通話韻基均為e,查《詞林正韻》,“者”與“斜”均在第十部。查《廣韻》,韻母均為麻三開。韻母同,故,撞韻。兩者撞韻是如前所述,在變音過程中,中古韻同韻母的“者”與“斜”,其韻基均從原來近似于a,變成了e。
“莢”普通話韻基a與“花”的同,《詞林正韻》為入聲,故與“花”,不撞韻。“靄”與“美”,分別與“霞”和“涯”普通話韻基不同,故不撞。

六:給撞韻的一個新定義
   
通過上面對撞韻的含義和特征的分析以及實例辨別,我們發現辨別撞韻比較復雜,尤其是用《平水韻》寫成的詩,稍不留意,就會誤判。而一些曾被廣泛認作撞韻的詩,認真分析后,實際上并不撞韻。究其原因乃撞韻的定義常被誤解,要么把韻基誤認作韻母,要么把現代漢語的韻母認作中古音的韻母,要么把平水韻的同韻與近韻認作韻母。
如:
《送廬陵郭氏怡怡堂》
明·鄭真
棠棣花開曉砌空,塤篪度曲奏春風。
綺筵每愛樽罍共,繡被多憐寢席同。
鸞鳳聯飛云出洞,雁鴻相近月當空。
德星早應賢才聚,雙璧終看奉帝宮。
這首詩,”共“,拼音:gòng,”同“拼音tóng,”洞“dòng,”空“kōng”,普通話中四字韻母均為ong,讀起來第一感覺就是“共”與“同”撞,“洞”與“空”撞。然而,“共”,《廣韻》韻母為鍾,“同”、“洞”、“空”為東一。故,“洞”與“空”撞,而“共”與“同”不撞。在《平水韻四聲配合表》中,“空”與“同”在東字欄,“洞”也在東字欄,而“共”卻在冬字欄,并不撞。那么,是不是只要在配合表同一欄就撞呢?也不盡然。
如:
       《留題碧落洞》
北宋·連希元
神仙誰道杳難窮,老俗相傳住此宮。
山裂舊分三島洞,羽飛曾馭九天風。
玉為雙闕無塵到,云作丹梯有路通。
誰問稚川何處在,儼然金灶列壺中。
“洞”與”風“均在《平水韻四聲配合表》的東字欄,按《平水韻》韻看似撞,然而,“風”的韻母為東三,“洞”的韻母為東一,并不撞韻。那是因為《平水韻》是歸類合并了《廣韻》,《平水韻》的一個韻部包含一個或多個《廣韻》韻部的字,而《廣韻》一個韻部本身包含一個或多個韻母的字。
由此可見,對于用《平水韻》寫的詩,如果沒有一個可靠方便的工具,除非成為音韻學方面的專家,否則,很難精確判斷或有效避免詩歌創作中的撞韻現象。格律詩本身已是小眾文化,如再人為設置障礙,無疑會影響格律詩的傳承與發展。那么,有無好的辦法?或許可給撞韻一個新的定義,讓撞韻的辨識更加直接、簡單與方便。
根據前文分析,剔除入聲后,《平水韻》詩的撞韻有三種方便之法,我們可設法采用其中一法,用于重新定義。如用普通話韻基之法來定義,則無疑是將今音與古音混為一談,不可取。
另一法是用《平水韻四聲配合表》,雖然配合表有三十一欄,分類較細,然而,其一,《配合表》的普及性不夠,并未被廣泛應用;其二,《配合表》不夠直接,須另外查表;其三,許多近音,今人讀起來覺得撞實際不撞,并未降低辨別的難度。
而《詞林廣韻》雖是詞用韻書,然而,它已與《平水韻》一起,成為詩人必備且常用的工具書,也均能在《搜韻網》、《詩詞吾愛》等網站輕松獲得。它的韻部分類是建立在《平水韻》的基礎上的,但更加簡單,平上去三聲合歸一起,共用部名,入聲單獨列出。它的分部更接近于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相比較而言,借用《詞林正韻》的方便之法來定義,更合適。
于是,我們給撞韻一個新的定義,如下:
“所謂撞韻是指用今音寫的近體詩,其不押韻句的尾字,即白腳字,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即韻腳字,平仄相對、韻母相同的現象;用《平水韻》寫的近體詩,其不押韻句的尾字,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位于《詞林正韻》同一個韻部的現象。”
也即,將撞韻分成兩種情況。用《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寫的詩,按原定義,以韻母作為判斷依據;用《平水韻》寫的詩,則以《詞林正韻》的韻部作為判斷依據。根據“韻部,與漢語音節的聲部相對,特指狹義上的韻母,由漢語音節的韻基和韻調構成。”這一概念,對此新定義的撞韻,我們稱之為狹義上的撞韻。
與之相對,原定義:“所謂撞韻是指近體詩中不押韻句的尾字,即白腳字,使用了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即韻腳字,韻母相同、平仄相對的字。”因其傳播已久,更加專業,我們稱之為廣義上的撞韻。由此可見,狹義的定義實際上是專為《平水韻》寫的詩而作,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定義如下:
狹義上的撞韻是”指用《平水韻》寫的近體詩,其不押韻句的尾字,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位于《詞林正韻》同一個韻部的現象。“
狹義上的撞韻的定義,有以下缺點:
1. 從音韻學角度看,不夠精細,《詞林正韻》韻部分類較寬,不象《廣韻》韻母這般精確細微。
2. 用《平水韻》寫的詩,卻用《詞林正韻》為判音韻,讓人覺得突兀,
3. 擴大了撞韻的范圍,許多原本不撞韻的,也會被判作撞韻;對于創作撞韻詩的人來說,這是降低了難度,而對于要避撞韻的人來說,這反而增加了難度。
因此,狹義上的撞韻只有在下列條件下,才能使用:
一)該定義被特定的群體、社團或組織等認可或指定,可在該群體、社團或組織內使用。
二)該定義已被廣泛傳播,并得到普遍認可。

否則,該定義僅可用于詩歌創作時規避廣義上的撞韻,而不能用于詩稿審核或詩歌評選時判斷廣義上的撞韻。即,如不犯狹義上的撞韻,必不犯廣義上的撞韻;然而,反之則不然。
有了這個新定義,我們再來回顧前文所提之詩例:
如: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因“岸”與“還”均在《詞林正韻》第七部,所以“岸”與“還”構成了狹義上的撞韻;然而,”岸“字,《廣韻》韻母為翰,而”還“字韻母為刪,中古音的韻母并不同,故,并非廣義上的撞韻。

   又如: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因“處”與“都”均在《詞林正韻》第四部,故,構成狹義上的撞韻;然,“處”的《廣韻》韻母為”魚“,都”的韻母為“模“,故,并不構成廣義上的撞韻。如此,則不必再為前人在“狹義上的撞韻”尋找托詞,甚至故弄玄虛了。

再如:
《野次聽元昌奏橫吹》
唐·韋應物
立馬蓮塘吹橫笛,微風動柳生水波。
北人聽罷淚將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笛”在《詞林正韻》第十七部與“波”在第九部;“落”在第十六部,“多”在第九部。故不構成狹義上的撞韻。因狹義上不撞韻,故也不構成廣義上的撞韻。
   
從上面可以看出,狹義的撞韻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解決一些典型的撞韻方面的爭議,起碼從形式上,讓詩評人士和音韻學專家的觀點得到同等的尊重。
當然,新定義將撞韻的范圍擴大,有些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有些卻相差很遠,讓人感覺怪怪的。
比如:
《寓言》
唐末至五代·齊己
造化安能保,山川鑿欲翻。
精華銷地底,珠玉聚侯門。
始作驕奢本,終為禍亂根。
亡家與亡國,云此更何言。
   ”本“與”根“同在《詞林正韻》第六部,故構成狹義上的撞韻。雖然廣義上,兩字《廣韻》韻母不同,不構成撞韻,然而,普通話中”本“běn與”根“gēn韻母均為en,讀起來卻有撞的感覺。故而,本例中狹義上的撞韻更符合現代漢語習慣。
另如:
《吳門送客》
唐·曲信陵
亂山吳苑外,臨水讓王祠。
素是傷情處,春非送客時。
不須愁落日,且愿駐青絲。
千里會應到,一尊誰共持。
”外“與”祠“同在《詞林正韻》第三部,構成狹義上的撞韻。然而,兩字不僅廣義上不撞韻,而且現代漢語并無撞的感覺。當然,《平水韻》本身有異于現代漢語,比如,“日”與“絲”按今音就是撞韻,然而,《平水韻》中“日”是入聲,無論是廣義上還是狹義上,均不撞韻。

用狹義上的撞韻分析前人的作品,甚至,除非有事先規定,否則,對今人的作品,僅能用于辨別現象,而不可用于評判優劣。
比如:
《挽蕭以忠主事二首 其二》
明·蘇仲
黍炊未熟功名事,塵世先遺夢奠悲。
楊柳江寒靈櫬遠,雪山風急旅魂遲。
箕裘賴有傳家子,國事還看太史碑。
欲奠臨流一杯酒,不勝揮淚灑天涯。
“ 事”與“悲”,“子”與“碑”,均在《詞林正韻》第三部,故構成狹義上的撞韻。但,不能因此說詩人犯了撞韻的詩病。不說狹義上的撞韻是剛剛發明的,就是《詞林正韻》這部韻書也是在詩人之后的清朝才有,怎么能讓前人來接受今人的概念?更何況,它們并不是廣義上的撞韻。因此,我們不能以詩病為由,用狹義上的撞韻的概念來指評前人(甚至未認可該定義的今人)的作品。


七:總結

根據上文的論述、分析及實例辨別,我們可對格律詩中撞韻的定義、特征與辨別方法作以下總結:
所謂撞韻是指近體詩中不押韻句的尾字,即白腳字,使用了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即韻腳字,韻母相同、平仄相對的字。它與連韻、擠韻等被稱為聲調不和諧的一種詩病,但并非格律硬傷。詩人創作詩時,可避則避之;詩稿審核或評論時,能指應指出。
撞韻僅針對近體詩,其他體裁不在定義范圍內。
撞韻針對的僅是白腳字及其對句的韻腳字,句中其他字不在定義范圍內。
撞韻針對的僅是韻母,并非指韻、韻基、韻部、韻攝等。
用《中華新韻》與《中華通韻》寫的詩,韻母按現代漢語拼音;用《平水韻》寫的詩,韻母須按《廣韻》。
《中華通韻》因按韻基相同與相近原則分部,可用韻部的方便之法,不在一韻部,就不撞韻;同在一韻部時,再查韻母,韻母同則撞,不同則不撞。
《平水韻》寫成的詩有以下方便之法:
1. 入聲字在白腳或對句韻腳處時,不構成撞韻。
2. 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不在《平水韻四聲配合表》同一欄內時,即不撞;在同一欄內時,再查韻母。
3. 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不在《詞林正韻》同一部時,即不撞;在同一部時,再查韻母。
4. 白腳字與對句韻腳字,若普通話韻基不同時,即便有撞韻可能,也可認作不撞韻;若普通話韻基相同,再查《廣韻》韻母。
因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平水韻》寫的詩的韻母,常常被誤作韻、韻部、近韻、韻攝,甚至是普通話的韻基或韻母等,從而造成誤判甚至爭議。如要正確辨別撞韻,需有專業的音韻學知識,或者學會用《廣韻》查韻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有礙于近體詩的傳承與發展。故而試圖給撞韻一個新定義來解決這一矛盾。
新的定義僅針對于《平水韻》寫的詩,并且從撞韻辨別的方便之法中,取相對直接、簡單與方便的一個,稱之為狹義上的撞韻,如下:
狹義上的撞韻是”指用《平水韻》寫的近體詩,其不押韻句的尾字,與對句押韻句的尾字,位于《詞林正韻》同一個韻部的現象。“
與之相對,原定義被稱之為廣義上的撞韻。
狹義上的撞韻,有《詞林正韻》分部過粗、不似《廣韻》精細,用詞韻來別詩韻也覺突兀,而且擴大了撞韻的范圍等缺點,因此,只有在下列條件下使用:
1. 在被認定的群體、社團或組織內使用。
2. 在被廣泛傳播或普通認可后使用。
否則,新定義僅可用于詩歌創作時規避廣義上的撞韻,而不能用于詩作評審時判斷廣義上的撞韻,更不能用以詩病為由,用狹義上的撞韻來指評前人或未認可該定義的今人的作品。

八:致謝

因與枕石漱流老師關于連韻問題的探討,激發深入學習,寫就《淺析格律詩詞中連韻的定義、特征和辨別方法》一文,從而進一步對撞韻問題學習研究并寫就本文,在此,向枕石漱流老師表示衷心感謝。
在《淺析格律詩詞中連韻的定義、特征和辨別方法》一文發布后,玄帳旅人老師在音韻學方面給予了批評指正,在本文寫作中,又給于指導及幫助,提供《平水韻四聲配合表》等,并給出諸多意見與建議,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在習詩過程中,曾就撞韻的辨別請教陳同文老師,老師指引讓查《詞林正韻》,這也給予本文所述方便之法及新定義一個啟發,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為調解詩社內部關于連韻、撞韻和擠韻等的不同意見,上海詩社社長藍成東老師專門著《格律守正,過猶不及》一文,勸誡守詩詞內容及格律之正,把“精力放在追求詩詞意境,煉字造句上”,對于連韻、撞韻和擠韻之類,切莫究之過深,“過猶不及”。文中還引用復旦名教胡中行之“擠韻,撞韻,音步同不屬于格律問題,無所謂可不可,但在寫法上能避則避',以及,中華詩詞學會的副會長、上海詩社首席顧問周清印之“擠撞連韻問題不是格律詩的硬傷,可避可不避”等觀點。此也為本文尋找方便之法提供了理論支撐,在此對藍成東老師表示衷心感謝,感謝老師提示扔掉某些不必要的“鐐銬”。
在本文著作過程中,參考閱讀了撞韻相關的網絡文章。其中,《詩詞吾愛》網上夏新濤老師著有《詩苑札記》三篇,對連韻、擠韻和撞韻等問題有深入而詳細的研究與評析,受益匪淺。參閱的另一些老師的作品,參見文后的《參考資料》。在此對夏新濤老師等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撞韻“等問題在詩詞界爭議已久,本文只代表一己之見,不期統一觀點,但愿求同存異,在此向真心的讀者老師們表示感謝;在論述過程中,因學識局限,且倉促而就,難免有遺誤之處,在此向細心的讀者老師們表示感謝。著作本文,忙中抽閑,也頗費了一番工夫與心思,如覺有用,讀者盡可轉發傳閱,但請勿忘注明作者姓名,在此向熱心的讀者老師們表示感謝。

包亞紅(老愛)
作于:常州
2023年2月6日

附:參考資料:
《格律守正,過猶不及》,作者:藍成東
《詩苑札記之二 詩詞中的連韻與同音字辨析》,作者:夏新濤
《詞林正韻考》作者:李尚一
《<淺談詩的撞韻>必讀》,作者或轉載者:詩詞達人沉思
《什么是詩的撞韻?什么是詞的撞韻?撞韻是一種詩病嗎?》作者:@老街味道
《談談詩的“撞韻”,寫詩需要避免撞韻嗎?》,作者:駛向一江秋
《簡論律詩中的擠韻、撞韻、連韻和律詩九戒》,微博作者:東籬花匠
《搜韻網》、《詩詞吾愛網》、《韻典網》、《百度》等網站。

舉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格律詩的押韻要不要遵循平水韻?寫詩就離不...
詩詞講座(五)
近體詩講解2
一天學會寫詩詞
《詩詞格律講義》第一講:韻
近體詩的押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上犹县| 略阳县| 内丘县| 陆川县| 邢台市| 民乐县| 伊川县| 宁阳县| 瑞丽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斗六市| 东方市| 宁夏| 新乡县| 昂仁县| 维西| 仁化县| 安多县| 龙州县| 建水县| 房产| 金溪县| 商河县| 西充县| 平遥县| 四平市| 九台市| 平远县| 辽中县| 航空| 丘北县| 云南省| 榕江县| 内江市| 龙川县| 松阳县| 泰顺县| 伊春市| 潼关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