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大家:天底下誰最能忍,估計有99%的讀者都會說是司馬懿,司馬懿是誰?不說大家也知道。
司馬懿號稱一代忍神,他的忍耐力超乎常人,面對上級領導和對手的長期打壓,他以50年的忍耐,熬死了幾代君主。
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裝病拒曹的故事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還是朝廷的重臣,更是未來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演繹最經典的就要數司馬懿了,為了在險象環生的魏國政治環境里面生存下來,他屢次裝瘋賣傻,在曹操的眼皮底下求生存,就有“裝病拒曹”的故事。
當曹操打敗袁紹之后,急需人才擴充實力。他知道司馬懿很有才干,就想聘他出山做官。但司馬懿有點看不起曹操的出身,認為他是宦官之后,不愿意為他服務,但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只能說自己得了風痹病,不利于行動會影響工作。
司馬懿劇照
這時候,曹操聽到司馬懿患病,就懷疑他是有意推脫,于是就秘密派人在夜里去查看,還裝作刺客拿刀向司馬懿砍去,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定定地看著刺客,身體卻一動不動。這時候,來人才相信司馬懿真的是病了,然后收起佩刀去向曹操匯報了。
司馬懿的承受能力可不是一般啊!
司馬懿最終以50年的隱忍,為未來的西晉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的歷史上,裝瘋賣傻,避過鋒芒,最終綻放光芒的大把人在。就像下面這一位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他用了36年時間的隱忍,終于成功繼承皇位,完成了“大中之治”,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一頁。而他的經歷也是非常曲折,驚險萬分。
李忱劇照
一、被認為是“智障人士”的“光叔”
李忱小時候就被人認為是很笨很傻的人,長大后更越發癡呆。在公眾場合經常不說話,甚至連當時的唐文宗、唐武宗都看不起這個“皇叔”,就戲稱叫他“光叔”。正是因為李忱終日沉默寡言,任人欺負又不出聲,所以被認為是“智障人士”。
帝外晦而內朗,嚴重寡言,視瞻特異。幼時宮中以為不慧。
皇帝和智障,是兩個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的詞,卻發生在李忱身上,在這里就不得不提李忱的母親鄭氏。
因為李忱的母親是一位身份卑微的宮女,所以,雖然李忱是憲宗的親生兒子,被封為光王,地位卻并非和其他皇族一樣顯赫。
甚至在皇族之中,有人經常拿出身這件事來取笑他。所以,身為親王的李忱只能一個人在無人關注的角落里孤獨地成長。
因此,他一直是顯得郁郁寡歡,木訥滯呆,和其他親王相處,終日可以一言不發。
李忱劇照
二、誤認被“嚇傻“而被戲謔的人生
由于從小就不和別人交流,李忱被認為是智商低下。
讓李忱真正被戴上“癡呆”帽子的,則源于一次刺殺。最后,就連文宗皇帝也經常拿這位又傻又癡的皇叔開玩笑。
小插曲:
1、有一年,光王李忱去拜見懿安太后,誰知碰上了欲在宮中行刺的刺客,結果,雖然是有驚無險沒有人員傷亡,但是從此以后李忱就更加變得沉默寡言了。所以,其他皇族親王們都認為:李忱這次一定是嚇傻了。
從此,無論大小場合,光王李忱都成了被人取笑捉弄的對象。
2、有一次,文宗皇帝宴請諸王,宴席上大家歡聲笑語,樂成一片,唯獨光王李忱一字不發,靜靜地坐在那里。于是,文宗皇帝就拿他開笑說:“誰能讓光叔開口,就重重有賞”,于是,諸王一哄而上,對李忱百般戲謔。然而李忱卻依然是木呆的樣子,連嘴角都不動,逆來順受的樣子讓大家越發開心。
李忱劇照
三、裝瘋賣傻的人生危機四伏
正當大家都以為李忱是一個傻子的時候,有一個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武宗皇帝李炎意識到:當一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不為一切外物所動的時候,要么他真的是愚不可及,要么就是深不可測,武宗皇帝認為李忱是后者。
最后,武宗皇帝認為李忱內心一定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樣對他這個天子來說是十分危險的,身邊留著這樣一個深不可測的人物,遲早都是禍害。
所以,當一個帝王對你有了防備之心,以前雖然受氣但是生活安寧的日子不復存在了,經常出現意外事故了。
李忱劇照
小插曲:
李忱有時候和皇帝玩馬球的時候,會突然從馬上墜落下來;有時候在宮中走著走著就會被什么東西絆倒,從臺階上滾了下去;總之,每一次不是摔得鼻青面腫就是滿身傷痕。
但是,即使這樣,李忱還是那副老樣子,不抱怨什么,沒有怨恨身邊任何人。
到現在,大家肯定知道李忱不是傻子,但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從以上這些小插曲,我們可以認為:李忱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出身是很卑微,如果和那些出身高貴,有權有勢的皇子針鋒相對的話,肯定會一敗涂地,一個不小心就會在劫難逃。所以,李忱心甘情愿地當一名“弱智人士“,任人欺負,從而達到隱藏自己,保護自己的目的。這正是李忱的大智慧。
其實在現在職場上也需要忍耐,成功前的磨難是對你的考驗。
李忱劇照
四、“智障人士”的人生逆襲
李忱很清楚地知道,倘若皇帝對你起了疑心,遲早會招來殺身之禍的。
于是,他利用宦官仇功武的幫助,順利逃出了皇宮,離開長安,流落民間,沉寂下來沒有了消息。
會昌六年春天,命運之神終于眷顧了李忱。唐武宗李炎病重,大有駕崩之勢,但是他幾個兒子還是年幼,沒有立儲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李忱突然在馬元贄、仇公武等人的簇擁下意外出現在長安。
這一年,李忱登上皇位,當年的“智障人士”終于成功逆襲,成了金鑾殿上至高無上的真龍天子。
李忱劇照
李忱之所以用了36年的時間登上皇位,是他清楚地知道:皇室之間權力的爭斗是極其殘忍的,處于弱勢的他如果不選擇退讓的話,可能就會成為爭奪皇位的犧牲品。當年的宦官也正是看上了他的“傻”和“無用”,才留下他的一命。
縱觀歷史長河,大凡有成就者在處于劣勢的時候,都會用裝瘋賣傻來麻痹對手,等待時機的成熟,最終能夠反敗為勝。
這種看似愚癡的行為,實際上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愚智慧,這是一種高超的生存之道。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十八下·本紀第十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