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
【參考答案】(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心理輔導的對象以正常學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
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教師要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
(2)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3)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在輔導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活動主體的作用。
(4)個別化對待原則。
(5)整體性發展原則。
2.作為幼兒教師,如何在保教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參考答案】(1)布置良好的園區為幼兒構筑有益于心理發育的環境;
(2)用愛心為幼兒編織有利于發展的心理環境;
(3)用氣氛為幼兒烘托有利于成長的心理環境;
(4)用理解為幼兒搭建有利于溝通的心理環境;
(5)用教育藝術為幼兒營造有益于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
(6)知識的學習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3.請簡述影響知識掌握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1)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2)有關知識的準備; (3)心智技能的掌握; (4)教材結構。
4.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參考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概念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為概念掌握的基礎。
(2)合理利用過去的知識經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兩點:①通過比較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差異,確定概念的內涵,形成牢固的科學概念;②利用直觀手段,生動地顯示事物的本質特征,使學生的已有經驗得到重組和調整。
(3)提供概念范例,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適當運用比較。
(4)突出有關特征,控制好無關特征的數量和強度,正確而充分地利用“變式”。
(5)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明確提示概念的本質特征。
(6)形成正確的概念體系,并運用于實踐中。概念的應用可以表現在兩方面:①舉例說明概念,闡述概念的內涵;②處理實際問題,如解題、試驗、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等。
5.“高原現象”是指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的暫時停頓或下降的現象。請簡要回答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特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高原現象”作為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客觀現象,主要表現為:
教學中力不從心,對自己職業的責任和義務缺乏清晰的認識,教學態度也發生明顯的變化,熱情日漸耗盡,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得過且過;
對新的教學理念缺乏敏感和認同,不尋求教學創新,滿足于已經獲得的基本技能,進行單調重復的教學,無法將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
在教學水平、業務技能及科研等方面難以提高,出現了相對停滯的階段,好像很難再上一個臺階。
6.在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中,小學生處于哪個階段?其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參考答案】(1)在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中,小學生處于勤奮感對自卑感(6~11 歲)階段。
(2)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在這個時期,多數兒童已進入學校,第一次接受社會賦予他們并期望他們完成的任務。他們追求任務完成時獲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帶來的長輩 的認可和贊許。如果兒童在學習、游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兒童將以 成功、嘉獎為榮,形成樂觀、進取和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學習方法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7.簡述對學生進行動作示范教學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1)動作示范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
(2)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準確性、以及何時給予示范很重要;
(3)動作示范與言語講解相結合(通過講解突出重點、言語講解要簡潔概括、鼓勵學生發出聲音進行語言描述);
(4)整體示范與分解示范相結合;
(5)加強模仿練習和評價。
8.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參考答案】(1)選擇難易適中的任務,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體驗,進而提高自我效能感。(2)讓他們觀察那些學習能力與自己差不多的學生取得成功的學習行為,通過獲得替代性經驗和強化來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3)引導學生坦然面對失敗,從失敗中找出可以改進的因素,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技能,增強獲得成功的自信。
9.簡述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參考答案】首先,從客觀來說,有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其次,從主觀來說:第一,要有意義學習的心向。第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第三, 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
10.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兩種任務中含有的共同成分決定的, 較多的共同成分將產生較大的相似性。并導致遷移的產生。(2)原有認知結構。原有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遷移方式,原有認知結構的特征直接決定遷移的可能性 及遷移的程度。(3)學習者的心向與定勢。心向與定勢常常是指同一種現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義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
11.簡述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
【參考答案】復述策略:包括劃線、復習等。精細加工策略:是指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包括記憶術、作筆記以及提問策略等等。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系統結構圖、網絡關系圖、流程圖、表格等。
12.簡述學習動機的功能。
【參考答案】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對學習產生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1)激活功能(2)定向功能(3)維持功能(4)調節功能。
13.如何樹立教師的威信?
【參考答案】建立教師威信的途徑如下:(1)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2)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4)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
14.在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幾條途徑?
【參考答案】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六種途徑: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小組輔導。
15.復述策略有哪些?
【參考答案】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復述策略方法有:(1)利用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2)排除相互干擾;(3)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4)多種感官參與;(5)復習形式多樣化; (6)畫線。
16.如何提高知識的直觀效果?
【參考答案】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高知識的直觀效果。(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
充分利用言語直觀,突出詞與形象的結合; (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形象的特點; (4)調動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參與直觀過程; (5)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17.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
【參考答案】(1)問題情境與問題表達方式。(2)功能固著與原型啟發。(3)定勢的影響。(4)遷移的作用。(5)情緒與動機的影響。(6)個性因素的作用等。
18.學生背誦一篇課文,開頭、中間、結尾哪部分遺忘最多?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中間部分忘得多。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相互干擾是導致遺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擾說認為,遺忘是由于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干擾的結果。
研究表明,干擾主要有兩種情況,即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所謂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 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指后面學習的材料對保持或回憶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中間部分的學習分別受到開頭和結尾的學習材料的干擾,忘得比較多。
19.簡述如何預防學習疲勞。
【參考答案】(1)防止過重負擔,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建立與執行符合衛生要求的作息制度;(3)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 (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適當注意休息和營養。
20.簡述教師應具備的專業心理素質。
【參考答案】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職業活動的各種心理素質,以自己優秀的心理素質去塑造新一代的心靈,出色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心理素質,主要包括:
高尚的師德;
預約的情感;
良好的人際關系;
健康的人格。
21.簡述問題解決的主要過程。
【參考答案】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1)發現問題;(2)理解與表征問題;(3)提出假設; (4)檢驗假設。
22.中學生易產生那些心理障礙?
【參考答案】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正處于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應把心理障礙理解為學生在心理發展過程中,由于不良刺激而引發的心理異?,F象。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包括: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網絡成癮、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人際交往障礙、性心理障礙等。
23.簡述操作技能的特點。
【參考答案】首先,就動作的對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動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其次,就動作的進行而言,操作動作的執行是通過肌體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 最后,就動作的結構而言,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結構上具有展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