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是保證結構安全的主要工序,也是主體質量控制的重點。
1、鋼筋工程掛質量預控解析圖
2、原材
(1)必須有出廠質量合格證書,鋼筋表面或每捆(盤)鋼筋均有標志和牌號,詳下圖。
(2)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檢驗(本工程三級鋼筋有抗震要求均帶E),檢驗內容包括:查對標志、外觀檢查、并用游標卡尺進行截面尺寸檢查;合格證與材料要相符、批量要清,混合批要符合標準規定;核對進場牌上的爐批號與證明書是否相符并在證明書標注清楚:含碳量之差不得超過0.02%;含錳量之差不得超過0.15%。
(3)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1.25,屈服強度實測值/強度標準值≤1.30,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9%。
3、鋼筋復試
鋼筋進場后必須經監理現場見證取樣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在鋼筋存放處的端部掛牌標識,參照下圖,鋼筋按成品、半成品分類堆放,掛牌編號注明鋼筋的規格、鋼號、使用部位及進場日期、復試情況。
4、鋼筋存放
鋼筋存放,現場按施工平面布置圖安排的位置碼放,澆筑300mm高砼臺,鋼筋放于砼臺上。碼放要盡量順平,減少鋼筋變形,并覆蓋彩條布防銹蝕。
5、鋼筋加工
(1)加工前,先根據不同結構斷面尺寸箍筋、彎拐筋、錨固構造、梁柱節點、套絲、定位措施筋制作樣板,樣板經檢查、驗收符合要求后,在加工棚醒目位置懸掛樣板,指導工人按樣板加工,箍筋檢查。
箍筋都要分規格用多層板制作規矩框,加工過程中隨時放于規矩框上進行比照檢驗。(見下圖)
(2)φ10及φ10以下盤條鋼筋在使用前用調直機進行調直,不得采用冷拉調直。
(3)鋼筋切斷,將同規格的鋼筋根據不同的長度要求搭配、統籌排料,不得用短尺量長料,防止產生累計誤差。鋼筋切斷長度允許偏差為±10mm
(4)鋼筋的彎曲制作成型后,允許偏差全長±10mm,彎曲鋼筋彎曲點偏移±13mm。此項由鋼筋工長和質檢員抽查,其抽查量不得少于10%,嚴格控制并作好檢查記錄。
(5)鋼筋的彎鉤或彎折,對于Ⅰ級鋼筋末端做180°彎鉤,圓弧彎曲直徑2.5d,平直部分長度為10d且≥75㎜。箍筋末端未做180°彎鉤,其平直部分長度為10d;Ⅱ級鋼筋彎起時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5d,詳下圖。
鋼筋制作箍筋做法示意圖
6、鋼筋綁扎施工要點
(1)接頭布置
1)綁扎接頭: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從任意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為:受拉鋼筋不超過25%,受壓區鋼筋不超過50%。
2)機械接頭: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在任一接頭中心至長度為35d的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為:受拉鋼筋不超過50%,受壓區鋼筋不受限制。接頭錯開大于500mm。
基礎地梁鋼筋:上部鋼筋在距支座處1/3范圍內,下部鋼筋在跨中1/3跨度范圍之內。
梁、板鋼筋:下部鋼筋在距支座處1/3范圍內,上部鋼筋在跨中1/3跨度范圍之內。
(2)鋼筋錨固
1)縱向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E執行下表:
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不應小于250 mm。
(3)鋼筋搭接: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L1E按下表計算:
(4)鋼筋保護層:
(5)鋼筋定位措施
1)基礎板及樓板:基礎底板底層雙向鋼筋交叉點下墊大理石墊塊,在基礎底板雙層鋼筋中架設成品馬凳,馬凳間距1200mm。樓板底層雙向鋼筋交叉點下墊大理石墊塊,雙層鋼筋之間采用成品馬凳或高強砼墩,砼墩放在下層鋼筋十字交叉點之上,砼墩采用C20細石砼制作,間距400-600 mm,梅花型布置,馬凳間通長布置,間距1200 mm。砼墩形式詳下圖所示,上層鋼筋放置于砼墩的凹槽內,使縱橫兩個方向定位在十字凹槽內。
高強砼墩示意圖
2)墻體:為了保證墻體鋼筋位置的準確,不發生位移,綁扎時根據100cm標高線,定位及保護層控制采取兩種方工,第一種:每道墻內外雙層水平鋼筋上放置鋼筋定位長方體砼卡條,詳下圖,間距800mm,梅花型布置,并用綁扎絲綁于水平鋼筋之上,同時兼做頂模筋;第二種,采用成品塑料卡,塑料卡直接卡放在墻體水平鋼筋上,間距600mm,梅花型布置,詳下圖。
成品塑料保護卡示意圖
3)柱:柱筋定位采內定外箍,內采用“定位框”詳下圖,外為箍筋,在柱主筋上部距樓板上300mm處和柱模板上口200mm處安放定位框,固定主筋位置及間距,綁扎牢固,當混凝土終凝后拆除,周轉使用,詳下圖。
鋼筋定位框示意圖
箍筋塑料塊示意圖
鋼筋定型卡具定位箍制做方法:采用≥C20鋼筋焊制,定位箍外邊緣長寬尺寸=柱截面長寬尺寸-(保護層厚+主筋直徑);卡具定位箍卡頭長=柱主筋直徑+保護層厚度。
柱保護層采用塑料塊,卡、綁在水平箍筋上,由上至下設置間距600mm,交錯布置,詳上圖。
4)梁鋼筋:在主、次梁縱向鋼筋與箍筋交點下高強砂漿墊塊,間距600mm,并在梁側腰筋上放置40×40長方體砼卡條(兼做頂模筋)和塑料卡環,砼長條上的凹槽卡放于梁腰筋上,并綁扎牢固,間距800mm,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6)鋼筋放線,板雙向鋼筋施工前在砼面上排尺、定點,彈出雙向鋼筋間距的控制線,在墻鋼筋插筋時在板縱向鋼筋上用彩粉色粉筆畫出間距,在柱豎向主筋和梁縱向主筋上畫出箍筋間距(注意加密區),綁扎時按畫線綁扎。
(7)鋼筋綁扎施工控制要點
1)水起步筋:
所有墻體第一根水平鋼筋距結構上表面、豎筋距柱邊50起排;柱箍筋距結構上表面、距梁底50起排;梁箍筋距柱邊、梁邊50起排;板縱橫鋼筋距梁邊、板邊50起排。
2)鋼筋搭接處搭接處綁三道扣,詳下圖
搭接綁扎圖
根據不同部位、不同鋼筋直徑采用不同長度的綁扎絲,綁扎完成后綁扎絲直段長度為20mm,各鋼筋相交點全部綁扎,柱、梁綁扎時四角必須用兜扣,其余成“八”字扣綁扎、墻體綁扎絲呈正反扣綁扎,詳下圖,綁扎要牢固,綁扎絲頭一律朝向結構內側,不得外露。
綁扎扣示意圖
3)在墻體豎向鋼筋搭接處要布置水平筋不少于二根。
4)柱接頭第一步出樓面≥Hn/6(基礎Hn /3)、≥hc且≥500mm(取其最大值),第二步與第一步錯開≥35d且≥500mm。每一步接頭在同一平面內。(Hn為柱凈高,hc為柱長邊尺寸)。綁扎時,其中板上加密區、梁下加密區高度均取Hn/6、hc、500mm中最大值;基礎地梁鋼筋:上部鋼筋在距支座處1/3范圍內,下部鋼筋在跨中1/3跨度范圍之內;梁鋼筋:下部鋼筋在距支座處1/3范圍內,上部鋼筋在跨中1/3跨度范圍之內。
5)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沿受力方向順序繞圈錯開設置。
(8)為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防止鋼筋綁扎完成后,后序工種(如機電配管后、板砼澆筑過程中和完成后)施工擾動鋼筋,設專人看筋,并檢查澆筑馬道是否齊全到位,通知振搗手及鋪砼人員注意柱筋及負彎矩筋,不得碰撞猛撬鋼筋,不得踩踏鋼筋變形,發現頂板鋼筋松扣、移位及時復位,板澆完砼后在三次搓毛前拉線檢查柱鋼筋,發現移位及時糾正復位。
(9)鋼筋綁扎“七不準”和“五不驗”原則
鋼筋綁扎七不準:
①混凝土接槎未清到露出石子,不準綁扎鋼筋;
②鋼筋污染未清凈,不準綁扎鋼筋;
③放線工未彈線,不準綁扎鋼筋;
④未檢查鋼筋定位情況,不準綁扎鋼筋;
⑤偏位鋼筋未按1:6進行矯正,不準綁扎鋼筋;
⑥未檢查鋼筋接頭錯開長度或接頭位置不符合要求,不準綁扎鋼筋;
⑦未檢查鋼筋接頭質量合格前,不準綁扎鋼筋。
鋼筋綁扎五不驗:
①鋼筋綁扎未完成不驗收;
②鋼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驗收;
③鋼筋保護層墊塊不合格、達不到要求不驗收;
④鋼筋糾偏不合格不驗收;
⑤鋼筋綁扎未嚴格按技術交底施工不驗收。
梁鋼筋滿綁、間距均勻、綁扎牢固
柱鋼筋加設定位箍筋
鋼筋綁扎順直、美觀
鋼筋保護層規范合理
樓板鋼筋順直,縱橫間距符合設計要求
馬凳筋
頂模鋼筋頭示意圖
鋼筋定位鋼筋端頭應切齊、磨去飛邊毛刺,端頭刷防銹漆
梁、柱交接部位采用箍筋綁扎骨架,節點部位鋼筋綁扎到位
成品箍筋堆放整齊
成品柱縱筋擺放整齊、下料標識明確
剪力墻鋼筋綁扎規范、綁扎絲絲頭朝內、避免生成銹點
柱墻內鋼筋拉鉤均按要求彎折135°
冷拔絲馬鐙,每平方米安裝不少1個
機電配合,附加筋到位
機電配合,附加筋到位
嚴格控制梁筋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