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金匱要略》、《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 我想和你聊聊說夢話這個事兒。
夢話,誰都說過。
偶爾說一說,當個笑話,無所謂。
總說夢話,或者在說夢話的基礎上,伴隨夢游,那就得好好干預了。
多年前,我去參加一個中醫經方應用的講習班。其中,老師給我們說了一張醫案故事,就是關于說夢話、夢游的。特別有意思。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孩,當時年紀才18歲,是我國南方人。
6歲那年,這個孩子自己在房屋后面的小樹林里玩耍。
玩著玩著,他一抬頭,忽然就看見一條蛇,身體直挺挺地耷拉下來。
孩子當時可嚇壞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連滾帶爬地想要離開。
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快趕了出來。到了樹底下一看,發現是一條死蛇。
家里人把孩子抱回來,好生勸慰。好半天,孩子不哭了。
不過,從那以后,這孩子就有了一個毛病:晚上睡覺的時候說夢話。這夢話,有時候像聊天,有時候像是看到恐怖的事情,而且越來越多,說的時間越來越長。
到后來,他不只是說夢話了,開始起身坐起來,然后又下床走動,甚至有的時候出門走動。
每當這時,家里人就緊緊跟在后頭,也不敢叫醒他。
當然,人家溜達夠了,就回屋睡覺了。第二天問他,孩子全然不知。
這是怎么回事啊?家里人決定帶孩子看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弦細,舌質暗淡,咽干、頭暈。
當時,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我們看一下——
酸棗仁20克,川芎10克,知母6克,茯神15克,丹參15克,當歸20克,遠志10克,龍骨3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患者服用了20多劑,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后來,醫家遵原方稍作化裁,后續調養,患者臨床治愈。隨訪兩年,未曾復發。
這里頭是怎么回事呢?
我給你一層一層地分析。
你看,這個小患者,脈弦細,舌質黯淡,頭暈咽干。這說明什么啊?說明肝血不足。肝血不足,肝氣失于順暢,所以脈弦。血不足,脈道不充,所以脈細。血不足,不能濡養于舌,所以舌質暗淡。陰血虧少,生內熱,所以咽干。肝經入頭。肝血不足,肝經之氣不利,頭面失養,故而頭暈。
那問題是,這小小孩子,怎么就肝血不足呢?
答案,和他受到的那次驚嚇有關系。
我們都知道,驚則氣亂。人在偶然受到強烈驚嚇的時候,身體內的氣機會為之逆亂。這里就包括了肝氣。肝主疏泄,主氣的運行。氣機因驚嚇而逆亂,當然會影響到肝。
肝,又主藏血,藏肝魂。肝氣逆亂,日久則肝不能藏血。肝不藏血,肝血就容易虧少。同時,肝氣不暢,肝魂也是受擾。而肝血的不足,反過來又會加劇肝魂失養。總之,患者就出現了肝血不足、肝魂不安的局面。表現出來,就是說夢話、夢游等神智異常,以及肝血不足的其他癥候。
說起這個來,我覺得它是挺有現實意義的。我們都聽老人家們講過,說這孩子,嚇不得。嚇唬孩子,孩子容易作病。這話是對的。因為小孩子的肝,本來就有蓬勃生長之氣。他們的肝氣,容易因為各種因素而變得不平穩。你再去嚇唬他,他自然就容易出現肝氣失調等諸多麻煩。所以說,對小孩子而言,一定要避免受驚嚇。
現在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我們看看醫案里的配伍——
酸棗仁20克,川芎10克,知母6克,茯神15克,丹參15克,當歸20克,遠志10克,龍骨30克,甘草5克
這個配伍,熟悉中醫方劑學的人就該知道,它是酸棗仁湯的加減。酸棗仁湯,基本配伍是酸棗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它是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記載的安神劑。它的作用,就是養肝血,清熱除煩,治療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導致的失眠、心悸、頭暈、舌紅、脈弦細。其中,酸棗仁滋補心肝之血。川芎活血,又疏肝氣。茯苓健脾寧心,知母清熱除煩安神。由于醫案里的小患者,辨證也屬于肝血不足,所以完全可以借用酸棗仁湯,起到補血安神之效。
于是,醫案里,茯苓換成安神效果更好的茯神。同時,配丹參和當歸來養血清熱,配遠志和龍骨來安神定驚。
這就是基本意圖。我覺得,通過我的解讀,你應該看懂了。
也許,你會說,像醫案里這樣受到驚嚇而說夢話、夢游的人,總之是不多見的吧?
我告訴你啊,如果你身處這個行業里,你就知道了,晚上睡覺不踏實,證屬肝血不足的人,不少。輕一點的,多夢、入睡難、睡覺容易醒。嚴重一點的,就說夢話、夢游,甚至夢游的時候燒水做飯。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所以,我建議夜里睡覺不踏實的人,你最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肝血不足的問題。這類人,往往脈細,或弦細,同時舌紅,口干,咽干,頭暈目眩,有的時候還心悸心慌。如果可以的話,要盡量去看看中醫,早日弄清楚原因所在。張仲景的酸棗仁湯,在補肝、清熱、除煩、安神方面,還是屢屢奏效的。
當然,也不能說,只要說夢話多了,就一定是肝血不足。很多事兒,得全面地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我們的肝,就是魂安家的地方。肝血不足,肝氣逆亂,我們的肝魂就沒辦法好好在家里呆著,于是我們就出現睡眠障礙、夢話夢游。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事兒會迎刃而解,并找到解決的方向。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