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急劇增長,隨著病程的延長,糖尿病并發癥逐漸顯現出來,其中以冠心病最為重要。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風險較正常人高2-4 倍,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中,約75%是由冠狀動脈缺血引起的。在導致心血管死亡方面,糖尿病和冠心病具有“1+1>2”的協同效應,因此必須給予足夠重視。
糖尿病對冠心病的影響?[1]
1.
高血糖
高血糖可誘導血管內皮細胞發生紊亂,局部氧化應激水平升高,誘導單核巨噬細胞粘附、聚集,促進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隨著病程延長,冠脈血管出現進行性狹窄,從而發生心肌缺血。
2.
高胰島素血癥
血管正常的舒張過程依賴于內皮細胞產生的NO,同時NO還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減少血小板吸附和聚集的作用;而高胰島素血癥會干擾內皮生成NO,并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異常增殖,導致不穩定斑塊形成。
3.
血脂紊亂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質代謝紊亂,包括高甘油三酯(TG)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癥等。LDL是公認的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的LDL更易致動脈粥樣硬化。
4.
凝血系統異常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往往都是增強的,血中纖維蛋白原水平也是升高的,因此常常處于高凝狀態,因此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顯著升高。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的臨床特點?[1]
糖尿病的病變血管主要是微血管,如視網膜動脈,腎臟微血管,而冠心病的主要病變在心外膜下較大的冠狀動脈。兩種血管的病理演變相似,二者并存時常使得冠脈血管病變更加彌漫;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時,冠脈病變常具有以下特點:
1.左主干病變,雙支、三支病變及分叉病變發生率高,全程彌漫性病變、閉塞性病變及側支循環形成多見,出血、潰瘍及鈣化的程度重。
2.支架再狹窄率高。在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等刺激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支架內狹窄。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典型:由于糖尿病可伴有自主神經病變,因此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發病率較高,達50%-60%,臨床上易被忽視而發生猝死。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防治?[1,2]
1.生活方式改變
如戒煙限酒,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適當限制脂肪及氯化鈉的攝入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減少心血管意外的發生。另外,適當有氧運動,時間應選擇在餐后,注意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2.抗心肌缺血治療
主要包括:
①緩解癥狀、改善缺血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和鈣通道阻滯劑;
②改善患者遠期預后的藥物,如抗血小板藥物、調脂藥物、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以及麝香保心丸。
其中ACEI 和ARB不但能使視網膜和腎的微血管病變減輕,而且也可改善大血管如冠狀動脈的進展及預后,另外,ARB可用于減少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3.降血脂治療
對于具有極高危心血管病風險的1型、2 型糖尿病患者,降脂治療可以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獲得更多的益處;LDL-C目標值降至<1.8 mmol/L,或至少使其降幅≥50%。臨床常用的降脂藥物包括: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膽酸螯合劑。
4.降血糖治療
糖尿病患者應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礎上,接受降糖治療,一般成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標為:糖化血糖蛋白(HbA1c)<7.0%,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0 mmol/L。[1]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藥師協會. 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 版).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8;6(10):1-128.
2. 王斌,李毅,韓雅玲.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09):680-694.
-本篇相關視頻推薦:中成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