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縣志記載,益陽松花皮蛋于明朝初年開始問世,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據說松花皮蛋制作技術是偶然發現的。相傳,600年前的一天下午,夕陽西下,鴨群歸家,路過一家門前建房留下的石灰坑,吃得飽飽的鴨子,過凼時生下了幾個蛋,沉落在石灰凼中。兩個月后,房主人挖石灰坑,意外挖出了幾個石灰包著的鴨蛋。剝去蛋殼,里面的蛋白蛋黃已經凝結,吃起來味道鮮美,只是有點澀口。
房主人心想:五味俱全,少不了鹽,如果在石灰中拌上些食鹽,蛋味更好,于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于摸索出制作皮蛋的配方。
松花皮蛋是益陽的傳統特產,它是用新鮮鴨蛋泡制而成的。當你剝開蛋殼,能看出碧透的蛋白表層,松花朵朵,若隱若現,茶色蛋白,橙色蛋黃,尤如琥珀含珠,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這就是飲譽中外的益陽松花皮蛋。據專家分析,松花是蛋白質在水溶過程中,生成的鹽類和游離的氨基酸經擴散,沿不同的方向沉淀而形成的結晶花紋。由于類似松針,故稱“松花”。“松花”只有在皮制好的蛋里才開得美。它既是裝點皮蛋的華冠,也是衡量皮蛋質量好壞的標志。素有“蛋好松花開、花開皮蛋好”的說法。
益陽松花皮蛋的加工制作有獨到之處,首先要經過嚴格的選蛋,再將選出的新鮮鴨蛋放入用生石灰、純堿、食鹽、紅茶末等原料配制成的溶液中浸透50天左右,然后用糠殼、清凈的黃土拌入殘料水包裹。制作一枚皮蛋要經過抽料、篩灰、和料、攪拌敲蛋、滾灰、下壇等十幾道精細的加工工序。據專家們鑒定,皮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肪酸、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份,對人體十分有益。它是家常食用和筵席冷盤中的美肴。如果用皮蛋與瘦肉、豬肝、銀魚絲、蝦仁一起烹調,能做出多種獨具風味的菜肴,還可以拌入米粥中,做成老弱病人的滋補食品棗皮蛋粥。
益陽位于洞庭湖區。這里雨量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天然飼料品種繁多。鴨子常在湖中捕食小魚小蝦,啄食螺螄等食物,所以蛋質良好。用這里的鴨蛋制作出來的皮蛋具有營養豐富、涼爽可口、余香味長等特點。
益陽松花皮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初年,益陽的松花皮蛋已譽滿洞庭了。不過,“益陽松花皮蛋”真正成為商品還是近200多年來的事。本世紀20年代,益陽松花皮蛋成批銷往長沙、武漢等地和港、澳、東南亞。50年代開始,當地先后修建了兩個大型的松花皮蛋廠,并且組織科技人員對松花皮蛋的配料、加工工藝進行了改造,使松花皮蛋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年產量達4000多萬枚。
上月回鄉,朋友送一箱松花皮蛋,180枚包裝才82元,經濟實惠,每30枚一層分6層碼放在簡樸的紙箱里,回京后分送給北京的6位朋友,讓他們嘗嘗我家鄉的松花皮蛋,也品味我家鄉的南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