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穆公出現之前,秦國一直默默無聞。正因為秦穆公的出現,一躍成為令人矚目的政治大國。秦穆公任人唯賢,用5張羊皮換回百里奚,實行改革,吸取中原文化,使得秦國的實力有了質的飛躍。
無論從哪方面的成就,秦穆公列為五霸之一,當之無愧。
然而,秦穆公死后,竟用177個活人陪葬,這究竟是出于秦穆公的本意還是另有深意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秦穆公的為人。
秦穆公在大婚之日,收到岳父的晉獻公的禮物,就把一批俘虜送給他的女兒作為嫁妝。在回秦國的半路上有一個叫百里奚的俘虜逃走了。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有治國的能耐,幾番周折,將已逃到楚國的百里奚,用5張羊皮贖回來,還封他為大夫。
秦晉結好之后,晉獻公聽信驪姬的讒言,使太子申生自盡,重耳和夷吾被迫流亡國外。晉獻公死后,晉國內亂,夷吾答應只要秦穆公支持他成為國君,就割土地送給秦穆公。可是人心難測,夷吾坐上了國君之位,就變卦了。后來,秦穆公找夷吾借糧,夷吾不借,還借機攻打秦國,不料被打得滿地找牙,還讓兒子到秦國做質子。無獨有偶,后來晉國也發生大旱,夷吾來向秦借糧,秦國大臣都反對,秦穆公慷慨解囊,送其糧食,并說不能因為夷吾無道,而讓晉國的百姓餓死。
以上種種跡象不得不說秦穆公是一個有愛的國君,要讓那么多人為其殉葬,甚至還包括為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的“三良”,我想一定另有原因。
秦穆公晚年時,有一次與群臣喝酒,酒意漸濃,他對眾臣說,我們君臣一場,生要同樂,死亦要同哀才好。
奄息、仲行和針虎“三良”紛紛表示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得決心。可是這些話,偏偏讓站在秦穆公身邊的太史官聽到了,就記錄下來。
秦穆公的葬禮舉辦的非常隆重,秦國也因此失去了“三良”,秦國也因此迅速衰弱。直到戰國中期,商鞅變法后,秦國才再次興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