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免費訂閱新浪看點@手機拍客記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紀念日,我翻閱手機中保存的一則寫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即時微信,別有一番感慨在心頭。現整理如下,以示紀念,并與讀者諸君分享。
2015年9月8日,我們由荷蘭驅車進入比利時,前往比利時第一大城市布魯塞爾游覽。
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這座城市是以皇宮為中心而布局建成的,古老美麗、典雅端莊。布魯塞爾還是歐盟總部的所在地。
布魯塞爾擁有歐洲最精美的建筑物和博物館,摩天大樓和中世紀古建筑相得益彰,街頭巷尾的人物雕塑隨處可見。
坐落在市中心的岡巴拉斯大廣場精致典雅、美輪美奐,被法國大文豪雨果贊譽為"歐洲最美的廣場"。下車伊始,我們便前去一睹芳容,駐足欣賞,讓人有時空恍惚倒流到了中世紀歐洲的感覺。
岡巴拉斯大廣場長110米,寬近70米,規模并不大,比起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和?高樂廣場來,并無宏偉壯麗的美。廣場中心市政廳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鐘塔高90米,塔頂有守護神圣米歇爾的銅像。
廣場整個地面以美麗的花崗巖鋪就,環繞廣場的17世紀興建的行會大樓最值得一看,各大樓的會徽和標志均為精雕細刻之作,古老而又不失莊重,奢華而又頗有韻味。
因其廣場周邊匯聚了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路易時代的藝術精粹而顯得彌足珍貴,現己于199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廣場側邊有一家著名的天鵝咖啡館。只因171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偉人的足跡所至之處,自然成了廣場的又一名勝景觀亮點。
天鵝咖啡館是一幢五層樓房,建筑別具一格。咖啡館的門楣上雕塑著一只展翅欲飛的白天鵝。樓房第四層刻有“1698”的字樣,標明這座樓房的建造年份,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這家小小的天鵝咖啡館,歷經風雨滄桑,仍風采依然。
走進天鵝咖啡館,只見館內古典雅致而富有情調。在咖啡館進門的左側有一張座椅,是留給曾經是這里的常客馬克思的。我久久凝望著馬克思當年的座椅,心中涌起敬仰之情。(圖為本文作者在天鵝咖啡館前留影)
馬克思出生于德意志聯邦普魯士萊茵省一個律師家庭,他本來是德意志聯邦人,但普魯士政府剝奪了他的國籍。馬克思先是流亡到法國巴黎,后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巴黎,被迫遷居至比利時布魯塞爾。當馬克思一家生活瀕臨絕境之際,恩格斯從巴黎趕來布魯塞爾,給予資助與支持。天鵝咖啡館由此成為兩位革命導師的重要活動場所。
1847年1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托起草《共產黨宣言》。據隨團的北京導游介紹:這里曾留下了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一邊品著咖啡,一邊熱烈交談、奮筆疾書,合作撰寫《共產黨宣言》的一段千古佳話。(圖為現存唯一的一頁《共產黨宣言》手稿)。
可以說,《共產黨宣言》是伴隨著比利時濃郁的咖啡香味而誕生的。《共產黨宣言》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唯物史觀與共產主義,是《共產黨宣言》闡述的兩個核心思想。當時兩個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可能預料不到,這本書竟會對改變整個世界格局和面貌,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1848年2月24日,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首次出版后,革命風云席卷全球,《共產黨宣言》成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不斷走向未來的啟蒙必讀書籍。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第一個綱領《共產黨宣言》,自公開發表以來,在世界各地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數千個版本,曾翻印、再版過一千多次,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使用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書籍。
真理無國界。時隔72年后,《共產黨宣言》從布魯塞爾傳到上海。1920年8月,由中國青年陳望道翻譯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是作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在上海出版,并傳播于中國的。
正是通過閱讀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中國人最早了解馬克思主義學說,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點燃了希望之火種,并產生了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動力。
在《共產黨宣言》發表73年后的一個秋天,在世界的東方—中國上海興業路76號(原為望志路106號)的一幢石庫門樓房里,來自中國各地的12名代表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共產黨宣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之基和信仰之源,并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共產黨宣言》不僅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所賴以滋養身心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而且是人類思想殿堂里最璀璨奪目的瑰寶。在《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下,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使共產主義革命思想如燦爛般的杜鵑花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據新華社最新報道: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50多名黨員,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448.8萬名黨員,再到2018年底的9059.4萬名黨員,近百年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并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百余年來,《共產黨宣言》始終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其基本思想在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相結合過程中,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在實踐中有效地解決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面臨的具體問題,又從理論上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過去我們常說“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其實,倘若要追根溯源,共產主義并非是從俄國十月革命炮聲中產生的,而是從比利時布魯塞爾岡巴拉斯大廣場的天鵝咖啡館里產生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家小小的天鵝咖啡館,只因它是《共產黨宣言》的誕生之地,是共產主義的發源之地,既見證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偉人的偉大的革命友誼,更因兩位偉人之經典著作在此發端,真理光輝從此照耀全球而永駐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