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劃在2000年之后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00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以加強保護。
青島的嶗山正在申報國家及世界地質公園,其發育有中國東部最為典型、系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普及教育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很有希望申報成功。
9月9日,第三屆亞太地質公園研討會傳出消息,湖北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榮膺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中國擁有了29個世界地質公園。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黃山具有花崗巖地貌、第四紀冰川遺跡、水文地質遺跡等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資源,以中生代花崗巖地貌為特征,是一座集山、水、人文、動植物為一體的大型花崗巖區天然博物館。
黃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稱,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體峰頂尖陡,峰腳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豐富的水景以及它們的相互組合表現其特質,顯示了黃山天然的完美和諧,在豐富多變中見其有機統一。在立馬橋、天都峰、北海等地段,被認為具有第四紀冰川而聞名。黃山冰川的存在與否,已爭論了半個多世紀,至今尚無定論,這也是黃山地質公園又一誘人的魅力所在。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云臺山以山稱奇,以水稱秀。整個游覽區有奇峰秀嶺36座,天然溶洞20余個。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站在峰頂,常常是頭上碧波藍天,腳下千里浮云,山巒在云霧上飄浮游蕩,猶入仙境。云臺山的主要地質遺跡類型包括:典型地質剖面、古生物景觀、地質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地質災害遺跡景觀、地質工程景觀、典型礦床及采礦遺跡景觀等7個大類,32種類型。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云南)
石林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巖溶地質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巖溶地質公園。石林形態類型主要有劍狀、塔狀、蘑菇狀及不規則柱狀等。特別是這里連片出現的石柱群,遠望如樹林,人們望物生意稱之為“石林”。石林地貌造型優美,似人似物,在美學上達到極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廬山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余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征的歷史記錄。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丹霞山是由紅色沙巖構成(形成于6000萬年前的河、湖中)有“色渥如丹、燦若明霞”之譽,經千百年流水的朔造形成巍峨獨特的地形,地理學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是中國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的丹霞地貌,具有雄、奇、秀、險、幽、奧、曠等特點。中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解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世界第一”、“中國第一”。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五大連池是第四紀火山活動給人類留下的一片珍貴遺產,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質地貌。它106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矗立著十四座新老期火山,噴發年代跳躍很大,由史前的200多萬年到近代的280多年前,是世界頂級資源。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張家界有砂石山峰林、方山臺寨、天橋石門、障谷溝壑、巖溶峽谷、巖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造、地層剖面、石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跡。地質公園分布區內出露泥盆紀(距今3.5億4億年)厚層石英砂巖,由于巖層產狀平緩,垂直節理發育,受后期地殼運動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沖刷等內外地質動力作用的影響,形成了奇特的砂巖峰林地貌景觀。園區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崖,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巖竟高達350米,石峰形態各異,優美壯觀,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砂巖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學價值。其它尚有方山、巖墻、天生橋、峽谷等造型地貌以及發育在三疊紀石灰巖中的溶洞景觀。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嵩山在大地構造上處于華北古陸南緣,在公園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克什克騰自第四紀(距今約175萬年)以來發育過多期古冰川,在青山上遺留下了近千個古冰臼,它們保存完整,形態典型,屬世界上罕見的大型古冰臼群,同時還有冰斗、冰川“U”形谷、冰川條痕石、側磧、終磧堤等古冰川遺跡。地質遺跡異常豐富多樣,風光旖旎,山異、石奇、水美、林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素有塞北金三角、北京后花園之美譽。
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雁蕩山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巖)帶中白堊紀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文質火山巖的天然博物館。雁蕩山一山一石記錄了距今1.28億年——1.08億年間一座復活型破火山演化的歷史。雁蕩山地質遺跡堪稱中生代晚期亞歐大陸邊緣復活型破火山形成與演化模式的典型范例。它記錄了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為人類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獻,享有“古火山立體模型”的美譽。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公園主要景點有:大規模地表石海、天下第一的大漏斗,即全世界最大的死火山口,坑口直徑比目前公認的位于美國的世界第一死火山口大3倍以上。該漏斗從上至下分為九層,有溶洞、有暗河,身在其中如入仙境,還有中國游覽里程最長的溶洞以及各類天坑(火山口)群。該園區喀斯特景觀類型最多、最齊全,全面反映了川南地區特定自然地理和地質條件下喀斯特發育過程的特色。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公園內兩大園區均發育由熾熱巖漿和冷水相互作用的蒸汽巖漿爆發形成的瑪珥火山(低平火口,凝灰巖環)。與火山相伴熔巖構造,結殼熔巖、巖漿濺落拋射物、熔巖隧道等地質景觀極為豐富,具有多樣性、系統性、典型性,在國內外同類地質遺跡中是罕見的,被認為是名副其實的第四紀火山天然博覽園。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劃分為七個地質遺跡景區,分別為:火山口森林景區、熔巖河景區、瀑布景區、鏡泊湖景區、熔巖臺地景區、小北湖景區、蛤蟆塘火山錐景區。
據地質學家考察,鏡泊火山群在距今1.2萬年、8300年和5140年有過三次噴溢活動。其噴出的熔漿奔瀉于山谷之間,形成了23余公里長的熔巖隧道,并堵塞了牡丹江河谷,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巖堰塞湖——鏡泊湖以及眾多的小型堰塞湖。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脈,是一部研究大陸復合型造山帶的地質教科書,眾多地質遺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和國際對比意義。園區內的地質遺跡極為豐富、類型多樣,主要保護對象有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含蛋化石的典型地層剖面、秦嶺造山帶重要的斷裂縫合帶構造遺跡等。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泰山擁有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對于巖石學、地層學與古生物學、沉積學、構造學、地貌學以及地球歷史等地質科學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泰山巖群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記錄了自太古代以來近30億年漫長而復雜的演化歷史,泰山是當前國際地學早前寒武紀、新構造運動地質研究前緣熱點和焦點的經典地區和知名地區,是探索地球早期歷史奧秘的天然實驗室。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由王屋山、黛眉山和黃河谷地三個地貌單元組成,分為天壇山、封門口和黃河三峽三個園區。是一座以典型地質剖面、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古生物化石、水體景觀和地質工程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共分為8大園區,分別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科普區、石花洞溶洞群觀光區、十渡巖溶峽谷綜合旅游區、上方山一云居寺宗教文化游覽區、圣蓮山觀光體驗區、百花山一白草畔生態旅游區、野三坡綜合旅游區、白石山拒馬源峰叢瀑布旅游區。公園集山、水、林、洞、寺、峰林、峽谷及古人類、古生物、北方巖溶地貌、地下巖溶洞穴、燕山內陸造山和豐厚的人文積淀于一體,是世界范圍內一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地質遺跡集中分布區。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地質公園以聞名中外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遺跡為主體。中侏羅世產出的恐龍化石數量豐富,種類眾多,埋藏集中,保存完整,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里產出了一大批世界級恐龍化石珍品,幾乎涵蓋了侏羅紀時期所有陸生脊椎動物門類。公園內建成的中國首座集恐龍化石原地保護、標本展示和科學研究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博物館,為科學知識普及游覽觀光和科學研究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陜西)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區內最高處的太白山,海拔3767m,這不僅是公園內的最高點,也是中國大陸東部的最高山峰。從秦嶺山脊線到渭河平原最近處不足20km的距離,卻斷崖如壁,峽谷深切,坡度陡峻,地勢高差懸殊為全國之冠。總的地貌特征為北仰南俯,山大溝深,山嶺與河谷、臺地相間。主要地貌單元有山前沖積、洪積扇群、黃土臺原、地壘斷塊山(驪山)、流水侵蝕剝蝕的黃土高丘陵、流水侵蝕剝蝕的大起伏中山、古冰川作用的極大起伏高山。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阿拉善地質公園是以沙漠地質遺跡為主體,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規劃面積630.37平方公里,由巴丹吉林、騰格里、居延3個園區10個景區組成,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公園以雄偉壯觀的晶洞花崗巖山岳地貌、絢麗多姿的火山巖山岳地貌、千姿百態的河床侵蝕地貌位主要特征,兼有瀑布、深潭等水體景觀、海岸島嶼地貌、海蝕地貌等,各種地貌類型相得益彰,構成了公園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地貌景觀組合。公園是一個集科考、科教、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型地質公園。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廣西樂業一鳳山地質公園擁有大小天坑28個。作為世界最大的天坑群,該地質公園展現了中國西南典型而成熟的巖溶高峰叢地貌發育演化歷史、亞熱帶天坑動植物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公園發育于兩個完整的大型地下河流域,系統內保存了全球第一的天坑群、天窗群、洞穴廳堂群和古生物等7類遺跡,展現了中國西南典型而成熟的巖溶高峰叢地貌發育演化歷史、亞熱帶天坑動植物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