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老年行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針對中老年群體衣、食、住、行各個層面的創新探索正在向縱深發展。
行業的邊界越來越寬廣,產品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中老年消費市場的爆發增長正在不斷刷新從業者對行業的認知。
AgeClub一直重點關注3-4億中老年活力群體的消費需求變化,其中老年文娛消費是我們研究的重心;
此前AgeClub對中老年文娛市場已經發布了多篇深度調研分析文章,但由于中老年文娛需求仍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導致還有大量細分領域被市場忽略了。
本期我們研究的主題是:中老年相親市場機會,為了全面分析中老年相親市場的發展現狀,我們調研了北京多個線下中老年相親公園、訪談了中老年電視相親節目制片人,同時研究了國外互聯網+中老年相親平臺的創新案例。
由于中國中老年人群婚戀思想保守以及社會輿論壓力,中老年婚戀需求長期成為一件羞于表達被社會邊緣化的情感需求;
實際上相比于年輕人擁有的豐富社交婚戀資源,中老年人群尋找伴侶的渠道極度欠缺,信息閉塞,他們內心孤獨,對伴侶的需求渴望甚至超過年輕人。
|| 中老年電視相親節目的高收視率顯示了市場需求的巨大潛力
AgeClub統計了全國100多個地方電視臺,發現中老年相親節目在地方衛視都非常受歡迎。
從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的收視率,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中老年婚戀相親需求的巨大市場潛力。其他市場數據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北京某老年大學3000多學員中,單身獨居的比例達到20%以上。
湖北有近40萬35—60歲之間單身會員,卻沒有專門針對他們的相親服務,相親成功率不到5%。
根據官方媒體之前的全國性調查: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無配偶的達35%,有再婚意愿的達37.6%,付諸行動的只有6.9%。如果將群體涵蓋范圍擴展到老年人群+中年人群,背后將是超過1億的中老年單身群體。
排除城鄉與高齡等因素,我們預計“老年人+中年人”有婚戀實際需求的用戶將在5000萬人以上,以人均500-1000元的平均支出計算,中老年相親市場規模至少在300~500億,這還不包含由此產生的衍生消費。
|| 中老年相親市場現狀:女多男少,男女比例1:100
由于涉及到子女、財產分配、健康條件、經濟水平等復雜問題,一部分群體由于困難放棄找結婚伴侶,通過找保姆伴、親密舞伴這樣隱蔽的方式解決情感需求,充滿了隱忍與無奈。
為了了解目前中老年相親市場現狀,AgeClub做了大量調研訪談,結果如下:
女多男少,100:1。一方面中老年人因喪偶和離異導致單身等原因,先于老伴離世的概率較高;另一方面,如果因離異導致的單身,男性再婚的選擇范圍大于女性,導致高齡女性的單身概率更高。從走訪的幾個婚介所來看,中老年男女會員比例普遍在4:6,甚至3:7。
條件復雜,成功率低。中老年人相親重眼緣,對物質的基本保障更感興趣,加之很多現實條件的約束,比如北京電視臺節目《選擇》的嘉賓在硬件條件之外還會關注戶口、保險、住房等實際問題,這給相親成功設置了更多障礙,成功率很低。
信息閉塞,渠道單一。即使在中老年人廣泛觸網的今天,類似相親這樣的話題老年人仍然敏感隱私,依然傾向于主要通過日常的朋友圈或值得信賴的人介紹,缺乏專業的中間服務平臺機構。
|| 不同中老年相親交友渠道對比研究
從方便程度、經濟負擔、心理抗性、拓展社交、專業服務五個維度分析國內相親渠道:
各地方衛視的中老年相親真人秀讓中老年人相親成為高關注度的社會性話題,促進了市場教育,但是臺前的相親市場和臺后的真實生活是兩個世界,能走到臺前相親的中老年人是極少數的,電視相親節目大多停留在電視真人秀階段。
公園相親角是中老年人傳統的相親渠道,自由開放的交友方式對于低調內斂的中老年人來說,這種“拋頭露面”的心理抗性比較大,同時由于缺乏專業的匹配與指導,單純靠眼緣的成功率極低。
傳統婚介所是成功率比較高的相親方式,由人工信息篩選,目前全國以婚介為主業的機構大約在3000~5000家,受規模局限性,以及互聯網相親平臺的沖擊,面臨轉型,有一部分甚至是依附于家政業務的兼營項目。婚介所有專業的人工資料篩選和紅娘匹配服務,是老年人比較偏好的一種相親方式,但是從我們走訪的一些相親機構了解到,單身中老年人的婚配,有了感情基礎后,還要一路過關斬將子女關、財產分配關、健康關,導致戀愛的成功率很低,極端的甚至會放棄找結婚伴侶,通過找保姆伴、舞伴這樣隱蔽的方式解決情感需求。
線上資源還聚焦在年輕人的相親市場,專業的中老年相親產品和服務少。
在AgeClub研究中老年相親市場的過程中,對于很多不被社會大眾理解接受的中老年群體現象,比如老年家政公司保姆伴、瘋狂的中老年公園相親角;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了需要更多的理性和寬容來對待這些現象,學會去尊重和理解中老年人群表現出來的人性本質與內在需求,同時去思考怎樣用創新的商業模式解放他們被壓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