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傳銷365網訊: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全面普及,我國社會已經由信息時代步入數據時代。與此同時,經濟領域違法犯罪在向網絡虛擬空間轉移,網絡化、智能化和虛擬化等特點不斷凸顯。經濟犯罪案件辦理已經逐步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網絡縱深成為了新形勢下打擊經濟犯罪的策略核心,大數據運用是提升打擊成效的關鍵所在。
2019年,江陽公安機關成功偵破刷樂寶和四喜微商兩起網絡組織、領導傳銷案件。其中“刷樂寶”傳銷案,涉案金額4350余萬元,是迄今為止瀘州發生的最大傳銷案。該案涉及參與組織、領導的人員多達7000余人,且點多面廣,為偵辦該案,江陽公安機關付出了巨大努力。筆者以瀘州“刷樂寶”傳銷案件偵辦為例,就經偵案件大數據運用面臨的困難和對策作簡要思考和分析。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2019年10月12日,江陽公安機關聯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動警力及行政執法人員90余人,兵分三路,分別在江陽區佳樂金街、況場高速路口和納溪區鳳凰湖等地擋獲瀘州刷寶科技有限公司“刷樂寶”傳銷團伙參與會員140余人,并依法對瀘州刷寶科技有限公司骨干人員楊超、向定芬、鄒華強等22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經初步調查:2019年5月17日,犯罪嫌疑人楊超、鄒華強共同成立瀘州刷寶科技有限公司,非法設立“刷樂寶”平臺,以高價銷售手機等商品和變相繳納入門費等形式發展會員,以會員級別高低和發展下線數量給予返利獎勵為誘餌,引誘會員不斷拉人頭入會,層層發展下線,不斷擴大規模,并直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返利依據。
經偵大數據運用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一是情報搜集主動性弱。“刷樂寶”傳銷案件線索并不是由經偵部門最先掌握,而是市場監管部門移交過來。這暴露出經偵警力對案件不注重深挖擴線和集群發起,僅僅停留在“見子打子”和“被動應付”階段,云端數據集群作戰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二是數據導偵認知偏差。經偵民警惰性思想較為嚴重,對大數據運用不夠重視,缺乏主動學習熱情,對大數據技能學習存在抗拒心理。
三是情報運用觀念滯后。經偵領域大數據運用存在“等靠要”和畏難思想,經常陷入“不想干就不會干、不會干就不干”惡性循環。“刷樂寶”案件中,數據深挖和情報經營過于依靠實戰勤務中心和技偵部門,甚至出現“離開拐杖就不能走路”問題。
年齡結構失衡,運用瓶頸凸顯
隨著經濟活動日趨頻繁,經濟犯罪問題與日俱增。經偵工作警力老齡化導致大數據能力枷鎖問題日趨嚴重。
一是警力不足。以江陽為例,經偵大隊在編民警18人,僅占全局警力4%,平均年齡已接近50歲,40歲以下年輕民警僅3人,年齡結構的局限性制約了大數據深度運用。
二是人才匱乏。“刷樂寶”網絡傳銷案件點多面廣,關聯到財會、稅務和計算機應用工作。在辦理該案的過程中暴露出信息應用和數據研判能力低下等問題。
三是平臺空轉。鑒于經偵警力基礎計算機操作水平尚且處于滯后狀態,大數據情報應用方面更是寸步難行。據統計,經偵云平臺權限開通率達100%,但50%經偵民警不清楚經偵云具體功能和運作形式,40%民警不會使用資金查控平臺,85%民警不能操作網聯查詢平臺,79%民警無法利用經偵云進行分析研判,經偵云平臺處于空轉狀態。
情報機制滯后,數據效能乏力
一是獲取方式奉行“拿來主義”。鑒于數據情報權限原因,經偵民警對“刷樂寶”網絡傳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情報研判直接丟給大數據部門,但囿于大數據部門不熟悉案情,研判針對性往往不強,關鍵線索容易遺漏,造成案件深挖打擊成效不理想。
二是數據調取“通道梗阻”。“刷樂寶”傳銷團伙以合法注冊公司企業為擋箭牌,“合法”地在大庭廣眾視野下“正規運營”。
“刷樂寶”案件線索局限于部門移送階段,公安機關同相關職能部門數據情報交流缺乏規范制度保障,存在交流溝通不順和消極配合等問題。三是數據分析情報“深挖不足”。
面對“刷樂寶”案件海量涉案數據,大數據應用存在不深、不精和持續等問題。挖掘、整合、利用涉案數據缺乏全局性、綜合性和前瞻性,這也嚴重掣肘了經偵大數據工作成效。
牢固樹立數據主戰意識
針對當前經濟犯罪發展趨勢,要將牢固樹立“大數據經偵”格局理念,注重加強事前防范、事中管控和事后打擊,全面深化大數據運用方式,創新案件偵辦路徑。
“情報主偵、數據主戰”是一種主動進攻的工作模式。要將大數據御用貫穿于整個偵查過程,以設立大數據警察大隊為契機,把數據信息置于基礎性、先導性位置來抓。鑒于經偵隊伍民警年齡結構參差不齊,全員樹立數據主戰意識的難度較大。筆者建議從三方面入手:
一要科學制定“傳幫帶”計劃。在人員分配上實行老少搭配、互幫互助,指定一名老同志搭配一名年輕同志進行組隊,年輕民警指導老同志盡快掌握大數據基礎技術,老民警幫助年輕同志精進傳統偵查業務水平。
二要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模式,開展崗位練兵。要通過以案促學和以學助案兩種互補模式,組織民警加強對經偵版塊大數據運用技能培訓。定期組織開展案件評析會,選取運用大數據系統平臺成功偵辦的典型案例,全面點評工作得失。注重深度剖析案偵思路和大數據運用技巧以實現提升大數據運用能力的目的。
三要引導養成數據研判習慣。通過讓經偵民警切實感受大數據運用給工作帶來的便利和支撐作用,立足“瀘州打全國、全國打”,促使經偵民警由“要我用”向“我要用”轉變,自覺將大數據研判成果運用到偵查中去,使大數據應用成為常態工作方式,做到“每案必研判、每警必研判、抓獲人員必研判”。
深化數據情報資源整合
要深入實施“信息化建設”“數據化實戰”發展戰略和“云端主戰”模式,創新經濟犯罪偵查工作新機制,強化以經偵“云端”平臺為核心的大數據運用,全面提升數據質量和導偵能力。
一是以數據平臺建設為先導。要探索建立“統一指揮、情報主導、合成作戰、高效打擊”經濟犯罪大數據平臺,全面梳理、匯入和整合涉案數據情報,統一進行深度分析研判,構建經濟犯罪案件偵辦數據模型,努力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準地辦好案、更好地控發案。
二是以數據實戰應用為抓手。依托既有公安大數據基礎,全面掌握經濟犯罪分子電話、短信、微信和QQ群等涉案數據情況,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和集中研判,完善對犯罪嫌疑人形象刻畫和時空軌跡固定,為案件順利偵辦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以數據互動交流為支撐。對外,要打破部門桎梏壁壘,主動對接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等政府機關,打通數據調取通道。對內,要加強同網安、刑偵和技偵等警種部門聯系,摸清信息化建設脈絡,做到“情報數據共通共享”。
加強數據應用培養考核
一要創新經偵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在經偵隊伍內部選拔具有專業素養優勢的精干警力充當大數據運用尖兵,通過采取跟班學習、技術交流和高校培訓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培養其大數據運用能力,實現經偵數據深度、高效、實戰應用。
二要鋪開大數據基礎技能運用培訓。以大數據尖兵為突破口,實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經偵隊伍大數據應用培訓,讓每個民警都能熟練運用經偵“云平臺”進行高效查詢、比對和運用涉案數據信息,不斷強化“數據導偵”意識和“網上作戰”能力,全面提升經偵隊伍整體大數據作戰實力。
三要合理設置偵辦績效考核。為避免出現“集體磨洋工”和“吃大鍋飯”問題,要在“老少搭配”分組的基礎上,將大數據運用協助案件偵辦納入績效考核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提升民警學習和運用大數據的積極性。[此文來源瀘州長安網
文章來源:瀘州長安網,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