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元曲第七講 散 曲 小令

元曲第七講    小令

主講:絕谷畫蝶

先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一、介紹幾種曲譜表示法: 

1、本譜以元人北曲為限,分宮調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2、語言符號表示

二、襯字

1、什么是襯字?

  襯字就是在曲律規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稱為墊字。

2、襯字的特點

曲可加襯字,是它與詞或詩的主要區別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靈活性,行文造字更為自由,襯字不受格律的束縛。

3、襯字的作用

補充正字語意的缺漏,使之內容更加完整充實,語言更加周密豐富或生動,或者使字句與音樂旋律更加貼合。

4、襯字的應用

散曲可以加襯字,不講平仄,不拘字數。既可以補充語義,也可以增加語言的通俗流暢,從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加襯字有三種情況:

(1)句首加襯字:句首的襯字可虛可實。

(2)句中加襯字:句中的襯字原則上只能用虛詞。也有用實字做襯字的。

3)句末加襯字:一種情況下,襯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況下才加于句末。句末的襯字稱為語法上的襯字,沒有詞匯意義。

以鄧玉賓的《叨叨令》句末加的襯字除了上例中的“也么哥”

三、曲加襯字多少

散曲中襯一字到襯十字,還有十幾,幾十不等,如關漢卿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將原有的兩句14字,加襯字后增至53字,襯字比原字多。襯字越多,音節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強感情抒發的力度。

四、學習小令曲牌〔中呂·山坡羊〕

1.〔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屬于中呂宮,南曲屬于商調,是同名曲牌。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代: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躑躅,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北曲〔中呂·山坡羊〕,又名〔蘇武持節〕。此調共十一句,第七句可為×平去平平厶上(平)。

譜:

×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

▲,×去平(上)△;平▲,×去平(上)△。

本曲格律較嚴,第一、二、三、六句必須押去聲韻,第八、十兩個一字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但不能一押一不押。一二及四五句對仗,八九與十、十一扇面對。

復習課就到這里,下面開始今晚新課的學習!

首先,我們回憶一下在第一講中,知道了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也就是說:元曲是元雜劇與元散曲的合稱。今天我們就進入了散曲的學習。

一、散曲 

1、什么是散曲?

散曲,中國古代文學體裁之一。在元代興盛,和唐詩宋詞同為一代之文學。又稱為“樂府”或“今樂府”。由宋詞俗化而來,是配合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是一種起源于民間新聲的中國音樂文學,是當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體詩。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后來隨著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個性鮮明的鮮活市民文化血液,變得與宋詞幾乎無異,隨之衰敗,未能像唐詩宋詞一樣繁榮延續及后世。

散曲元代稱為“樂府”散曲之名最早見之于文獻,是明初朱有敦的《誠齋樂府》,不過該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數。明代中葉以后,散曲的范圍逐漸擴大,把套數也包括了進來。至20世紀初,吳梅、任訥等曲學家的一系列論著問世以后,散曲作為包容小令和套數的完整的文體概念,最終被確定了下來。

那什么是散曲呢?散曲是一種詩歌體裁;是一種另類格律詩;是一種不帶科白的曲,(科,動作。白,道白),不用舞臺來表演故事,只是用來清唱,有人也稱之為“清曲”。 

2、散曲的產生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文學體裁,散曲的產生與詞產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產生于中國民間的俗謠俚曲。可以說散曲的興起和詞的衰退幾乎是同時的。散曲之所以稱為“散”,是與元雜劇的整套劇曲相對而言的。如果作家純以曲體抒情,與科白情節無關的話,就是“散”。他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文體。金元時期,起源于北方,故而散曲又稱北曲。散曲,是屬于廣義的詩歌。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只供清唱吟詠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如關漢卿《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如關漢卿《四塊玉·別情》。小令以一支曲子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

其特性有三點:

一是它在語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語自由靈活的特點,因此往往會呈現口語化以及曲體某一部分音節散漫化的狀態。

二是在藝術表現方面,它比近體詩和詞更多的采用了“賦”的方式,加以鋪陳敘述。

三是散曲的押韻比較靈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還可以加襯字。北曲襯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襯不過三”的說法。襯字,明顯的具有口語化,俚語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潑,窮形盡相的作用。(這個我們在以后的課程中將交流到) 

3、散曲的分類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進入戲劇的唱詞,是戲曲,或稱劇曲;另一種是散曲,或稱為"清曲"、"今樂府"。是屬于廣義的中國詩歌,它有三種基本類型:小令與套數,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帶過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只供清唱吟詠之用。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

1)小令:小令即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如〔中呂·山坡羊〕。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
 2)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如〔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雜劇中只有套數,沒有小令。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數,它們的關系如下圖 :   

 

4、散曲的特點

1)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曲兩種形式。 

2)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屬于一定的宮調。 

3) 各自曲牌在字數、句數、平仄和用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定。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類別名、宮調名、曲牌名和曲題名。

下面我們學習小令! 

二、小令

1、什么是小令?

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種,原是民間的小調,元時宋詞漸漸凋零,伶人多向民間小調尋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較典雅,民間的小令語言俚俗。小令以描寫為主,比起唐、宋詩詞通俗生動,確有一番獨特風格與精神。

一般以58字以內為小令,但近世學者多舍棄以字數的分類,《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九引《類編草堂詩余提要》說:“詞家小令、中調、長調之分自此書始。后來詞譜依其字數以為定式,未免稍拘,故為萬樹《詞律》所譏。”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但可以重復,各首用韻可以不同。
    所謂小令又叫“葉兒”,其名稱源自唐代的酒令。單片只曲,調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但還有一種聯章體又稱“重頭小令”,則是由數支小令聯合而成,此等小令應該是同題同調,內容相聯,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單獨成韻,最多可以達百支。我們在這里所指的尋常小令,具體指單闋之曲,為曲中至簡者。如黃鐘節節高、賀圣朝等。 

2、小令的形式

小令分為尋常小令、摘調小令、重頭小令、帶過曲和集曲五種形式。 

1)尋常小令:

單片只曲,調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與詩一首、詞一闋相當。文人的小令多半較典雅,民間的小令語言俚俗。小令以描寫為主,比起唐、宋詩詞通俗生動,確有一番獨特風格與精神。如黃鐘節節高、賀圣朝。

2)摘調小令:指從套曲中摘出之曲調,有如詞中之摘遍,所摘之調必是套中精粹者。如《中原音韻》作詞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兒落帶得勝令”,題下注一“摘”字即是。

3)重頭小令:

有一種聯章體又稱“重頭小令”,則是由數支小令聯合而成。此等小令應該是同題同調,內容相聯,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單獨成韻,最多可以達百支。張可久有四首〔中呂·賣花聲〕《四時樂興》分詠春夏秋冬四時景色。《錄鬼簿》記載喬吉有詠西湖的〔梧葉兒〕百首,是重頭小令之最長者。 
  4)帶過曲:
   帶過曲也是小令的一種體式,見于北曲,即用兩支或三支不同曲調的曲子組成一個新曲譜。組成這些曲譜的宮調必須相同,音律必須銜接、諧調。帶過曲一般不超過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帶過曲介于小令與散套之間,在填寫時要把帶過的幾個曲名一并寫在前面,常用“帶”“帶過”“兼”等字將幾個曲牌連在一起。十二月帶堯民歌山坡羊·過青哥兒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等。如:
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

元代:張養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過)倚仗立云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云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云山也愛咱。
    5)集曲:又名犯調,見于南曲。集曲是摘取各調的零句而合成的一個新調,另外起一新名。即集合數調之美聲而腔板可以銜接者次為一新曲,此南曲為盛。如仙呂九回腸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學士首至合、急三槍四至末而成。另一種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調,此亦南曲為盛,如仙呂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羅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
   例如:〔醉羅歌〕是摘取《醉扶歸》《皂羅袍》《排歌》三調合句而成。
這些以后我們將一一交流

3、曲牌小令與詞小令的聯系和區別
   曲是一種藝術形式、詞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共同點:短小。
不同點:

詞的小令,是指體制短小的詞;而曲的小令,往往指的是與相對成套曲的區別而言的。 

曲的小令,還有個與詞的許多小令不同的是,每首曲的小令是一韻到底而不換韻。
    可以說,散曲小令是對詞類小令的改進,曲小令除了我們在前面的講述中已經提過曲的韻腳較密,幾乎每一句都可用韻,但平、上在某些位置上(一般在去聲字的前后)可以互換,不像詩詞那樣嚴格。但曲譜中標去聲的地方是不允許變動,這是與詩詞不同的地方。此外,曲在句式定格外可加襯字,用語更加口語化外,還有這樣幾點不同的。
尋常小令:
1、什么是尋常小令?
   尋常小令指單支小曲。為曲中至簡者,與詩一首、詞一闋相當。如黃鐘節節高、賀圣朝。這是元曲中最簡單但也是最常見、數量最多的一種形式。
2、尋常小令特點
1)小令每支獨立,相當于詩的一首、詞的一闋。一韻到底中途是不能換韻。至于少數不是句句押韻,是另外一個概念。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調),如同詞牌(也叫詞調)一樣。各調有不同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即所謂“句式定格”。
3)哪些曲牌可以用為小令:
    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所收北曲曲牌有581個,南曲則有1513個,這里面并非每一個曲牌都可用作小令。如滾繡球、倘秀才之類是限用于雜劇和套數的。普通常見的元人小令只有下列這些曲子:  

正宮:醉太平、叨叨令、塞鴻秋、小梁州、六么遍、鸚鵡曲。其中最常見的是:醉太平、叨叨令 

仙呂: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兒、游四門、后庭花、青哥兒、四季花、錦橙梅、三番玉樓人、太常引。其中最常見的有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兒 

中呂:朝天子(謁金門)、紅繡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來(陽春曲)、賣花聲(升平樂),上小樓、滿庭芳、喬提蛇、鵲打兔、醉春風、堯民歌、快活三、攤破喜春來、齊天樂帶過紅衫兒。其中最常見的是:朝天子(謁金門)、紅繡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來(陽春曲)、賣花聲(升平樂)

   南呂:四塊玉、閱金經(金字經),干荷葉、罵玉郎帶過感皇恩、采茶歌、玉嬌枝。其中最常見的是:四塊玉、閱金經(金字經),干荷葉、罵玉郎帶過感皇恩、采茶歌。

  雙調:沉醉東風、清江引、慶東原、拔不斷、壽陽春(落梅風)、折桂令(蟾宮曲)、殿前歡、水仙子、雁兒落帶得勝令、百字折桂令、新水令、秋江送、十棒鼓、襖神急、楚天遙、播海令、青玉案、殿前喜、華嚴贊、山丹花、魚游春水、大德歌、大德樂、碧玉簫、駐馬聽、驟雨打新荷、步步嬌、太平令、梅花酒、小將軍、阿納忽、搗練子、春閨怨、快活年,皀旗兒、枳郎兒、慶宣和、風入松。

其中最常見的是:沉醉東風、清江引、慶東原、拔不斷、壽陽春(落梅風)、折桂令(蟾宮曲)、殿前歡、水仙子、雁兒落帶得勝令

   越調:天凈沙、小桃紅、憑闌人、寨兒令(柳營曲)、黃薔薇帶慶元貞、唐多令、小絡絲娘。其中最常見的是:天凈沙、小桃紅、憑闌人、寨兒令(柳營曲)

   商調:梧葉兒(知秋令)、百字知秋令、望遠行、玉抱肚、秦樓月(憶秦娥)、滿堂紅、商調水仙子、芭蕉延壽、蝶戀花。其中最常見:梧葉兒(知秋令)

   黃鐘:人月圓、刮地風、晝夜樂

四、摘調小令

摘調,也稱,摘調小令。聯套之曲牌,或以聲律優美,或是曲辭清麗,而為曲家采擷,從套曲中最精粹之一、二調,摘出來單獨傳唱的,叫做摘調小令。因系從套曲內摘出,故有摘調之稱。然若精粹部分在尾聲,便不可摘。此種體制,有如詞中的摘遍。宋人在大曲的各遍中,也常摘取其聲音美聽、起結無礙之一遍單獨傳唱,如泛清波摘遍、熙州摘遍等是。因之,詞中摘大曲之遍而為慢曲,猶如曲中摘散套而為小令;情勢相當,意趣相類。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之后,附有雁兒落帶得勝令詠指甲一首,云:「宜將鬬(dòu)草尋,宜把花枝浸。宜將繡線勻,宜把金針纴。宜操七弦琴,宜結兩同心。宜托腮邊玉,宜圈鞋上金。難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個針。」按:此詞題下注有一「摘」字,這就是摘調的一種。近人任訥作詞十法疏證云:「此詞或即從套數中摘出者,故贅(zhuì )一摘字于題下,以示別也。」這便是摘調的來源。

此種摘調,我們往往在小令中,如發現有用調奇特,并非一般小令所慣用,而在普通套曲中反極常見者即是。惟摘調小令,既經從聯套曲牌中摘出來傳唱,這首摘遍,便與小令無異了。大家做過了解就可以了。

、學習小令曲牌:

 今天我們學習新曲牌〔雙調·清江引〕和〔仙呂·后庭花〕。

1. 學習曲牌〔雙調·清江引〕

〔清江引〕又稱《江兒水》,總共5句,四仄韻,句式為七五五五七,一二四五押韻,同時大家看看這首曲子中,“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是不是有一合璧對。

譜:

平平仄平平去上(韻),仄仄平平去(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去(韻)。

[平][平]仄平平去上(韻)。

看例曲1

雙調·清江引〕秋懷 

元: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注釋

清江引:曲牌名。

紅葉天:秋天。紅葉,楓葉。深秋楓葉紅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黃花地:菊花滿地。

“芭蕉”句:劉光祖《昭君怨》:“疏雨聽芭蕉,夢魂遙。”

譯文:

西風送來萬里之外的家書,問我何時歸家?鴻雁在紅葉滿山的季節呼喚著同伴南遷,而離人卻對著黃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聽著雨打芭蕉的聲音,卻只能籍著秋夜的清涼,但愿做個好夢,能夢回家鄉探望親人。

賞析:

雙調·清江引〕秋懷,為元代張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內容抒寫游子思鄉之情。作者從自然景物入手,通過視覺,如西風、紅葉、黃花、芭蕉和聽覺,如雁啼、雨聲的描寫,細膩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鄉情切。“芭蕉雨聲”烘托出作者因無法回鄉而心生焦慮,但焦急之情卻無從排遣。此時的芭蕉雨聲就越發顯得惱人心緒。“問我歸期未”是詞的中心句,悲傷、惆悵的氛圍由此展開。詞尾以夢結束

這首詩取西風、雁啼、紅葉、黃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節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種濃深的秋意,蕭瑟中帶著熱烈,抒發了游子身處異地,思念家鄉的濃烈的愁情,全詩以景襯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

例曲2

雙調·清江引〕相思

作者: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債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著一擔愁,準不了三分利②。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

注釋:

①少債的:欠債的。  

②準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譯文:

相思就像欠人債,每日里債主緊緊來催逼。日日挑著一擔愁,卻抵不了三分利,這本帳只有見到他時才算得。

這首曲子用一個新穎別致的比喻,將相思比作債務,新奇但卻恰如其分。相思如同債務,不僅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糾纏,時時縈繞,而且利息日益積累,隱喻出相思之苦的與日俱增。末句“這本錢見面時才算得”,巧妙地寫出相思這筆債務的特殊之處——兩人相見,債務才能了結。前人對這首小令的表現手法很贊賞。自古以來,表現相思之情的詞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債喻相思的卻不多。盡管以欠債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創,但他用得自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任半塘在《曲諧》中評價這首詞:“以放債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詞為著耳。”

 我們再看一首

喬吉的〔雙調·清江引〕有感

相思瘦因人間阻,只隔墻兒住。筆尖和露珠,花瓣題詩句,倩銜泥燕(兒)將過去。

 大家看看這一首除了一二四五用仄韻外,第三句仍用韻了,所以說清江引這個曲牌還可以句句押韻。

2. 學習新曲牌〔仙呂·后庭花〕。

〔仙呂·后庭花〕 曲牌名。七句,句式為五五五五三四五,押五平韻。一二句對仗。

譜:×平×仄平(韻),×平×厶平(韻)。

×仄平平厶(可韻),×平×厶平(韻)。

仄平平(韻),×平×厶,×平×厶平(韻)。

1〔仙呂·后庭花〕清溪一葉舟

元代:趙孟頫
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采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云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注釋:
芙蓉:荷花。
鷗:水鳥。
休:語氣助詞。

譯文:

清澈的溪水之中飄蕩著一葉小舟,在靠近兩岸的秋水里開滿了荷花,一群美麗純潔的農家少女唱著漁家歌謠,歌聲飛入荷花叢中,驚起了一群棲息的水鳥,突然風雨欲來,采蓮少女卻處亂不驚,從容不迫地采下一莖綠荷葉戴在頭上作雨具,返舟歸家。

這首曲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繪水鄉一個偶然小景,清雅疏淡,別有神韻,猶如一幅隨意點染的水墨畫。

2

〔仙呂·后庭花〕

元代:呂止庵

功名覽鏡看,悲歌把劍彈。心事魚緣木,前程羝觸藩。世途艱,一聲長嘆,滿天星斗寒。

這首曲:全然寫景,無一句寫情,然而讀后卻使人滿心意緒,有出塵之感。

3

〔仙呂·后庭花〕晚眺臨武堂

元代:王惲(yùn

綠樹連遠洲,青山壓樹頭。落日高城望,煙霏翠滿樓。木蘭舟,彼汾一曲,春風佳可游。

3. 曲牌簡介:

1)〔雙調·清江引〕又名江兒水用于雜劇、散套、小令兼用,可代尾聲用。共五句即七五五五七。第一句可為××仄平平平厶△。第三句可為×仄×平×。定格為:

××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例:張可久

紅塵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風破。山村小過活,老硯閑功課,籬外玉梅三四朵。

此曲的對偶部分:3、4句為對偶句。

〔清江引〕的聲情:適合填寫健捷激裊的作品

2)〔仙呂·后庭花〕用于雜劇、散套、小令兼用,小令必須按譜用平韻。亦作煞,與商調出入。有“正格”與“增句格”兩種。正格共七句,為“五五五五三四五”,其正格為:

譜:×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例:呂止庵 

   湖山曲水重,樓臺煙樹中。人醉蘇堤月,風傳賈寺鐘。冷泉東,行人頻問,飛來何處蜂。

對偶部分:大家看看前兩句相對,一二句相對,三四句相對是不是一個合璧對啊。

〔后庭花〕的聲情:適合填寫清新綿邈的作品

7講提綱:

一、散曲 

二、小令

三、尋常小令

四、摘調小令

五、學習小令曲牌〔雙調·清江引〕和〔仙呂·后庭花〕。

元曲第7講作業

試作〔雙調·清江引〕和〔仙呂·后庭花〕小令各一首。 宮調、曲牌、題目,請認真按照格式書寫,韻書參照《中原音韻》,題目自擬、韻部自選.參照曲譜:張可久〔雙調·清江引〕,呂止庵〔仙呂·后庭花〕。

〔雙調·清江引〕幽居

紅塵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風破。山村小過活,老硯閑工課,疏籬外玉梅三四朵。

××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要求:3、4句為對偶句,適合填寫健捷激裊的作品。

〔仙呂·后庭花〕冷泉亭

元代:呂止庵

湖山曲水重,樓臺煙樹中。人醉蘇堤月,風傳賈寺鐘。冷泉東,行人頻問,飛來何處蜂。

譜:×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要求:1/2句相對,3/4句相對。〔后庭花〕適合填寫清新綿邈的作品

曲譜符號注釋:

——平聲;仄——上去聲通用;?×——聲調通用,如詞譜之“中”;去——必須為去聲:厶——雖為仄,即上去聲可通用,但宜用去聲;?△——押韻句;▲——可押可不押韻句;?∧——句中須暗韻字位(“暗韻”指句中與句尾韻腳協韻的字);上△(平)——指韻腳字雖應押上聲,也可押平聲韻;平△(上)——指韻腳字雖應押平聲,也可押上聲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元曲欣賞常識
元曲格律入門簡述
元曲是怎樣產生的,有哪些元曲大家?
元曲基礎知識
簡說曲的常識
元曲知識【術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瑞丽市| 晴隆县| 平塘县| 大渡口区| 宜黄县| 遂川县| 双鸭山市| 元谋县| 泗水县| 河北省| 寿光市| 启东市| 石棉县| 灌南县| 奉化市| 郴州市| 台前县| 竹山县| 阿拉善盟| 成武县| 舞钢市| 莱阳市| 德令哈市| 阳朔县| 涞源县| 柘荣县| 渑池县| 西安市| 成安县| 长丰县| 全南县| 济阳县| 正阳县| 金阳县| 崇州市| 思茅市| 乐至县| 潢川县| 武平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