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每一段愛情在開始的時候,人人都盼望著相濡以沫,相守到老。然而,這世間總是有太少的相濡以沫,有太多的相忘江湖。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把初見時的朝朝暮暮當作地老天荒,把一時的歡愉當作一世的相守。
然而,直到有一天愛情離去時,我們才明白從前的一切都太過荒唐。此時,我們卻常常措手不及。當一段愛情離去時,你會選擇怎樣做呢?是會號啕大哭一頓后便選擇不再相信愛情?還是會重整旗鼓,繼續追尋心中理想的愛情?
我想,不論大家如何選擇,當愛情離去時,守護好自己的人格尊嚴才是第一位的。那么,究竟該如何做呢?從下面這首古詩中,我們或許能得到些答案。這首詩就是兩漢樂府詩《上山采蘼蕪》。此詩初看會覺得特別令人無語,詩中的女子偶遇自己的前夫,竟然立刻跪下問候。然而細讀之后,就會發現其中大有深意。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首詩是一首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思想內容的敘事短詩。其中有三個人物:故夫,故人,新人。詩中新人沒有出場,只有故夫和故人兩人之間的對話。而這個故人很明顯就是一位被拋棄的女子。
至于女子為什么被拋棄,詩中沒有明說,我們卻可以做很多的猜測:可能是男子品性不好,用情不專,喜新厭舊;也可能是男子迫于某種外在壓力,而不得不休掉這位女子。但無論出于哪種原因,這位女子被拋棄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是令人同情的。
讀罷全詩,很多人會覺得非常無語:這個“長跪問故夫”的女子怎就如此傻氣。她已經淪為棄婦,卻不哭不鬧,見到自己的前夫,依然禮數周全,長跪問號。這一天,她來到山中采蘼蕪,誰知下山時竟遇到了她的前夫。她又像往常迎接他回家時一樣恭恭敬敬的跪下,問他:“你那新進門的妻子怎么樣?”
他看著她一如既往溫柔和順的模樣,心中有著隱隱的不忍,卻也只能淡淡的說道:“她雖然不錯,但和你比起來就遜色得多,你們的美貌都差不多,但她畢竟不如你心靈手巧。”她聽了這話,依舊是那樣溫柔,淡淡的笑著回了一句:“當日,她被八抬大轎從大門迎進來時,我一個人提著行囊出小門默默的離開。”
對此,他沒有回應,依舊和她閑話家常時的聊著:“她很會織黃娟,而你卻善于織那精致的白素。她每天細黃娟也不過一匹,你織白素卻能夠知五丈多,拿便宜的黃娟來比你那珍貴的白素,我這位新妻子萬分及不上你啊!”
至此,這首詩便戛然而止。前夫的話在這位棄婦心中激起了怎樣的反應,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卻可以猜測,此時的女子,心中肯定有一道傷口在默默地流血,止也止不住。在她平淡如常的面孔下,肯定有著我們看不見的傷痕。
面對已經失去的愛情和曾經的愛人,這首古詩中女子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深思呢?有的讀者可能會說,她見到自己的前夫就立刻跪下問號,有什么值得借鑒的?這完全是有失尊嚴,喪失人格的做法。
對此,我們要聯系到當時的時代來看。在古代,女子在丈夫回家時跪迎問安,這是禮節問題。這個女子在見到自己的前夫時依然這樣做,那只能說明這個女子是一個知書達理很有主見的人。她沒有因為被休棄而改變了自己的做人原則,她被休棄的原因肯定不在于她。
事實上,女子能夠這樣做,其中大有深意。為何?因為此時她已經很淡然了,她再也不會因他而喜,或者因他而怒了。如此,她還有什么好怕的呢?現在的她,每天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上山采集,吃飯,入睡,織布。除少了他,她的生活再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面對曾經的愛人,我們總是想要努力地表現出我們過得很好。因為出于維護自尊的目的,我們很擔心被對方看扁。然而,這并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你越這樣做,只能說明你心中還沒有真正的放下他。
試想,你如果真正放下了他,你又怎么會在意你在他心中是什么印象呢?離開了他,你過得好與不好是你自己的事情,和他又有什么關系呢?面對曾經的愛人,什么狀態你感覺最舒服最坦然,你就以什么樣的狀態面對他。有禮有節,不怒不喜,不卑不亢,如此最好。因為真正的遺忘就是無所謂!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