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或者做一個決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歸納法,一種是演繹法。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兩種方法都不可靠,我們需要用到第3種方法。
歸納法有什么問題?
歸納法歷史悠久。可以說人類發展了多久,歸納法就應用了多久。歸納法本質上是在自己和別人的經驗基礎上做出概括,如果這個概括的成功率超過一定的比例,人們就可以認為,這個結果是可信的。
比如一只火雞。它發現農夫每天都會來探望自己,還帶著食物。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個季度,每天如此。火雞根據自己的經驗歸納出一個結論:農夫對我很好,以后我天天都會有吃的。
感恩節那天,農夫照樣來探望。但是這一次,農夫沒有帶吃的,反而帶了一把刀——火雞本身變成了食物。
所以說歸納法最大的問題是,它有一個隱含的連續性假設,但是這個假設是不可靠的。
再舉個例子。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對嗎?這個結論應該很可靠了,自從人類意識到這個問題以來,甚至自從有地球以來,太陽就一直是東升西起的,一天也沒有錯過。
但這是太陽系中的規律,并不是宇宙間的永恒規律。在《三體》的世界中,三體人所在的星球就是圍繞著三個恒星運轉的。每天早上看到一個太陽還是兩個太陽,是三個太陽還是一個都看不到,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三體的世界中,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就是一個明顯的錯誤。
所以說用歸納法做出的結論,只能用在要求不嚴格的場合。如果需要做一個嚴肅的決定,你就不能太依賴歸納法。因為歸納法有罩門——連續性假設。
演繹法有什么問題?
演繹法好像科學多了。最簡單的演繹法比如三段論,它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為真很簡單,只要大前提、小前提確定了,結論就是真的。
大前提: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四肢。
小前提:貓是哺乳動物。
結論:貓有四肢。
這個論證過程是邏輯推導,它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出在大前提上——誰告訴你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四肢的?
哺乳動物一定有四肢嗎?陸地上目前看沒錯,但水中的哺乳動物比如鯨,它的前肢變成一對鰭,那就不能說鯨也有四肢了。
演繹法的罩門在大前提上,因為這個大前提往往是由歸納法得出的。比如上面的大前提“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四肢”,就是由歸納法得來的。
那你想,歸納法不可靠,建立在歸納法之上的演繹法,它得出來的結論能可靠嗎?
所以大前提中包含的應該是錯不了的假設,即“基石假設”。這個假設必須為真,否則后面的一切推導都沒有意義。
基石假設就是不可動搖的假設,公理。
我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歐式幾何和牛頓力學,應該對“不可動搖的假設”有印象。這兩門課一上來就先告訴你:我有幾個公理,你先記牢,后面的一切推論都是從這幾個公理而來。這些公理無需證明,無需懷疑,信它們就是了。如果你不信,請合上書離開教室。
第一性原理
早在2300年前,亞里士多德就認為,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它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這里的“第一原理”就是基石假設,我們一般稱之為“第一性原理”。
換句話說,任何理性系統內部都是用演繹法來推論的,而推論必須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之上。
牛頓經典力學的中心思想是F=ma,但它的第一性原理是慣性假設和引力假設。慣性假設和引力假設加上演繹法,可以推導出力學公式F=ma;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中心思想是E=MC2,它的第一性原理是光速不變和相對性原理的假設。
埃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埃隆·馬斯克是把第一性原理用在商業領域的第一人。他不是第一個運用的,但他把第一性原理用得最深入骨髓。
馬斯克具體是怎么做的呢?他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拆解開,找到當前最核心的那個假設,然后質疑這個假設,看它是不是真正的基石假設。
比如馬斯克創辦PayPal的時候。當時的基石假設就是:所有的網上交易,最終都要通過銀行來做底層交易支持。馬斯克就問:必須這樣嗎?好像也沒有法律法規要求這樣做吧?
一旦確認確實沒有這種要求,馬斯克的PayPal就誕生了,直接繞過銀行來做點對點的支付交易,大獲成功。
比如馬斯克創辦特斯拉汽車的時候。當時電動汽車的基本假設是:電池這玩意兒很專業,成本和功率密度都是大問題,必須交給專門的電池企業去做。你想造電動汽車,就只能從現有的幾個電池提供商里面做選擇。現有的電池是個什么性能,你沒辦法,只能全盤接受。
可是電池真的很貴,占到電動汽車總成本的最大一塊。馬斯克就追問這個基石假設:電池的性能只能這么差,同時價格只能這么高嗎?經過研究,他發現制造電池的碳、鎳、鋁、鋼之類的原材料成本很低啊!加起來只有成品電池價格的13.7%。
那馬斯克就知道了,這個基石假設是錯的,這里面的發揮空間太大了。所以馬斯克沒有在現有的幾家電池供應商里面做選擇,而是通過計算找到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串并聯7104塊松下公司給筆記本電腦生產的18650鈷酸鋰電池,搭配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作為特斯拉的動力系統。這個方案讓特斯拉電動車異軍突起,給全行業開了一個巨大的腦洞。
再比如馬斯克創辦SpaceX。火箭發射的基礎假設是:這個事情耗資巨大,可靠性要求極高,只能由國家牽頭,甚至必須聯合多個國家的力量一起來做。私人企業既沒有這個資金實力,也不可能愿意冒這個風險。
馬斯克就質疑:這個基石假設是真的嗎?發射火箭的成本必須那么高嗎?一調研才發現,火箭發射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被浪費掉了,而且是火箭本身是一次性的,用過就扔,這個傳統沒有道理。馬斯克馬上就有方案了:研究可回收技術,復用火箭,同時壓縮一切不必要的研發成本,把成本降到SpaceX可接受的范圍內。后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李善友和《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作者是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李善友教授認為第一性原理是現代商業中所有原理的基石原理,他也把第一性原理作為混沌大學的核心理念來推廣,他是國內甚至全球范圍內研究第一性原理最深入的一個人。
除了這本《第一性原理》,李善友教授的核心商業理念還有建立在非連續性上的《第二曲線創新》,專門用來破解“創新者的窘境”,即大企業后繼乏力,容易被降維打擊的問題。這本書我們改天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