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東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演員在阿拉坦合力蘇木巴彥杭蓋嘎查黨員中心戶額爾敦格日樂家的蒙古包里為牧民唱歌。 魏永剛攝
左上圖 東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演員在道特淖爾鎮為牧區群眾演出。 魏永剛攝上海seo優化
? 好作品是烏蘭牧騎的生命。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只有創作出符合時代主題的優秀劇目,才能讓烏蘭牧騎走得更遠,深入牧民心里
烏蘭牧騎就像一首悠揚的歌,也好似一曲高亢的長調。60多年悠悠歲月中,他們坐勒勒車,甚至是騎幾匹馬,搖著鈴鐺,行走在內蒙古茫茫草原上。
今天,勒勒車換成了大巴,下鄉條件在變,演出場景在變,牧民生產生活也在變,但烏蘭牧騎依然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為牧民吟誦著“唱不完的歌”。
新春之際,錫林郭勒盟的13支烏蘭牧騎小分隊忙著到牧區演出。還是那一把馬頭琴,還是那悠揚的烏珠穆沁長調,但他們唱的是新歌,歌詞里洋溢著新時代的新生活。
傳唱時代的歌
烏蘭牧騎在草原上已經行走了60多年,為什么能夠得到牧民歡迎?關鍵一條是有好作品,錫林郭勒盟的同志在這一點上有共識。有了反映時代、貼近牧民生活的好作品,烏蘭牧騎才能始終得到牧民的歡迎。
蒙古族是一個愛好歌舞的民族。烏蘭牧騎過去60多年里不僅走近牧民,而且把傳統文藝吸收到他們的作品中。流傳了許多年的烏蘭牧騎精品如《筷子舞》《頂碗舞》《鄂爾多斯婚禮》等作品,都是吸收了民間文藝內容,進行藝術加工而形成的。作品中寫滿了牧民熟悉的生活,又有著人們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
《小青馬》是一首內蒙古民歌,也是烏蘭牧騎傳唱多年的優秀作品。簡短的歌詞,表現出人們對一匹小青馬的喜愛,表達了人們騎馬出行的急切心情。在東烏珠穆沁旗,我們請當地人翻譯出歌詞,只有簡短的幾句:
俊秀的小青馬喲,黎明前上了鞍。白發蒼蒼的額吉啊,我要在日出前拜見你。
在錫林浩特,我們讀到另一個“版本”,也是簡短的幾句:
小黃馬兒顛簸喲,顛得無法安穩。你那溫柔的性情,永遠留在我心中。
短短數句,在不同曲調的反復詠唱中,表達出人與馬之間的濃情厚誼。不聽音樂,單單看這幾句歌詞,也能領悟到每個字里透出的草原生活氣息。這些民歌充滿了生活情趣,給人們留下極大的回味空間。烏蘭牧騎吸收了民間歌舞元素,進行藝術化加工,再唱給牧民。他們歌唱著草原生活,行走在草原牧民中間。
好作品是烏蘭牧騎的生命。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只有創作出符合時代主題的優秀劇目,才能讓烏蘭牧騎走得更遠,深入牧民心里。
生活是作品的土壤
好作品從哪里來?好作品都來自牧民生活。牧民的美好生活才是烏蘭牧騎優秀作品產生的土壤。
“到人民中間去”,這是烏蘭牧騎的一個響亮口號。這兩年,錫林郭勒盟黨委宣傳部在烏蘭牧騎建設中抓創作,抓隊伍,抓服務。其中抓創作,就是讓編創人員到牧民中去,到生活的土壤中去尋找創作靈感。
聽聽蒙古族歌曲,以草原、白云為代表的大自然之美是離不開的主題。歌唱自然美的作品比較多,而表現牧民新生活的相對少一些。草原、白云也許是游客向往的美景,但對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來說,它們的吸引力可就沒有那么強了。烏蘭牧騎為牧民歌唱,他們的創作就要反映牧民的現實生活,來自生活的作品才能貼近牧民的情感。
2018年,錫林郭勒盟在13支烏蘭牧騎中開展了大采風、大創作活動,組織編創人員用3個月深入牧區人們生活中。一支支小分隊走向茫茫草原深處,進入星星一樣散落的蒙古包里,端起奶茶,拿起馬鞭,體驗牧民生活,感悟草原生活的變化。牧民的美好生活燃起編創人員的創作熱情。3個月時間,錫林郭勒盟各個旗縣的烏蘭牧騎創作了200多個劇目,他們從中選出36個優秀劇目。
這些新作品還帶著幾分稚嫩,但它們來自生活,讓牧民感到親切。今年錫林郭勒盟春節聯歡晚會上,小品《幸福賬單》、好來寶《我們的喜慶樂》、歌曲《草原新四季》等新創作的作品,都搬上舞臺,贏得了觀眾喜愛。
新作品歌唱新生活
烏蘭牧騎以小分隊形式,行走在草原牧戶中間。他們現在的演出仍然只有七八個人,演出節目中沒有群舞,很少有音響設備。他們說,這樣才是把溫暖送給老百姓。
烏蘭牧騎保留著有溫度的表演形式,演出牧民熟悉的生活。跟著烏蘭牧騎演出,當然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牧民對新作品的熱情。但是,即使沒有音樂,看不到舞姿,讀一讀這些作品的詞句,我們也能體會到烏蘭牧騎歌舞所表達的牧區新生活。
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以蒙古族傳統曲藝形式“好來寶”創作了一首《我們的喜慶樂》。他們以對白形式表現草原新生活:
我出題,你來答
……
天上星星落滿地,這個怎樣來回答?
遠方天涯在咫尺,這個怎樣來回答?
天上星星落滿地,是千家萬戶通了電。
遠方天涯在咫尺,是村村通了柏油路。
點點手機來操控,牛羊就會回家來,這個怎樣來回答?
點點手機來操控,是放牧實現了無人機,合作社助推規?;?/p>
……
正鑲白旗烏蘭牧騎創作了歌曲《草原新四季》。起初,他們以四季景色來表現草原變化。在牧區走訪中,編創人員感到,牧民生活變化也是四季的“標注”,于是加進更多生活元素:
溪水歡歌迎新春,山坡灑滿牛羊群。科技放牧大草原,牧童家中操監控。(春季)
雨后陽光沐草地,五彩花朵映藍天,自動飲水真方便,牛羊圍槽撒歡兒。(盛夏)
甘露晶晶純滋潤,奶茶飄香迎佳人。機械化打草不用愁,大棚瞬間堆滿草。(金秋)
冰山雪地放銀光,炊煙裊裊人心暖。新房迎來合家歡,微信拜年情深長。(冬天)
多倫縣烏蘭牧騎根據一個村種菜致富的故事,創作了音樂快板《大棚里飛出致富歌》。快板對蔬菜的描繪活靈活現,令人神往:
南方出現了北斗星,蔬菜如今都成了精。
這說明農業發展變化大,蔬菜開口要說話。
我是西紅俏公主,先來一段兒開場舞。
我的芳名叫黃瓜,頂尖帶刺的開黃花。
我是蘿卜小西施,水格兒靈靈的好身姿。
我是遠近聞名的草莓姐,自信就在咱臉上寫。
我是領隊紅辣椒,紅撲撲的臉蛋兒小蠻腰。
蔬菜爭相來發言,今天我算是開了眼。
……
烏蘭牧騎是草原生活的歌唱者。離開錫林郭勒盟的大草原,突然聽到一首歌唱烏蘭牧騎的歌,名叫《我的勒勒車》。這首歌深情地唱道:
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
坐上我的勒勒車,帶你去從前。
找到那條熟悉的路,去看當年的草原。
從此你會明白,我們的那首歌為什么永遠也唱不完。
是啊,烏蘭牧騎在牧民身邊歌唱,牧民生活在一天天變化著,烏蘭牧騎的歌“永遠也唱不完”。
(經濟日報 記者:魏永剛 責編: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