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被我們稱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幫助孩子順利的讀過青春期,是家長和老師的責任。那家長和老師在兒童青春期時的教育該怎么做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孩子10-20歲這段時間稱為青春期。女孩子從10左右歲進入青春期,男孩子從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而且女孩和男孩在青春期的各項表現也各不相同。在發育上雌性激素的分泌促進女孩內外生殖器官的發育和女性體征的生長;而雄性激素的分泌則促進男孩性格的形成,骨骼肌肉的發育及男性體征的生長。外在表象的變化會慢慢影響到內心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很敏感,情緒不穩定,需要鼓勵和安慰。因此很多孩子想找到情感的寄托,出現早戀的現象。所以老師和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變化,多于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想法,幫助他們平穩的度過這個時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在性格和心理上較之前也有很多的變化。他們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尊重和認同,并且他們不愿在被束縛和約束,獨立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不再依賴家長和老師,想更充分的表現自身價值。所以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不聽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和老師與家長口中的壞孩子。其實導致這些出現的原因,是因為青春期孩子的思想方面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家長和老師完全在孩子生活中心之外,不了解孩子的內心與變化而導致成的。只要家長和老師多關注孩子,關心孩子,尊重孩子,進入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告訴孩子這個時期變化的原因,引導孩子正確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避免。
讓孩子平穩,安全,正確的度過人生的第二次發育階段—青春期,家長和老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和老師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要積極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生理變化,引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