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幸福愉悅的生活其實來自某種接納,而非取舍承認“情緒=情緒”而非“我要好情緒不要壞情緒”。
中國有句歌詞唱到“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這句歌詞體現了古典邏輯中的同一律:A就是A,它不能是B,也不能是C。同一律構成了邏輯與數學的基礎,也是哲學的重要基石,它很簡單地認為,任何事物就是它本來的樣子:無論是它所呈現的,還是它所暗示的樣子。
當我們描述某個東西的本來面目時,其實是在說明它獨特的本質。就好像卡車,我們會說它又硬又重,可能對生命構成威脅;氰化物由于本身獨特的化學成分,進入人體血液后會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同一律看起來好像無關緊要,因為它是如此簡單和明顯,但其重要性卻不能忽視:不接納,或是在事發當時才去接納,就有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如果把卡車當成花兒,很可能會被它碾死;同樣,如果把氰化物當成食物,那小命就不長了。符合同一律去生活,是我們生存的一個基本要求。
同一律的重要性,在心理學上的地位也是一樣的,而它卻經常被蔑視,尤其在情緒領域。雖然人們在卡車或氰化物問題上,可以很容易地認可同一律,卻經常在自己的情緒上有著相反的態度。比如說,很多人會把自己想象成勇者,于是就不愿接受自己的恐懼或不安全感;有些人由于覺得自己是個大方的人,而拒絕承認自己的嫉妒情緒。其實,人性里本來就存在恐懼、不安全感以及嫉妒這些情緒,它們就像月亮和星星一樣,不會因為你的否認而消失。
也許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某些壞情緒,只希望體驗其他好情緒,所以才采取了否定態度。但如果真的想保持心理健康的話,你卻必須像接受同一律那樣,勇敢而輕松地接受它們。因為很明顯,越是有意識地抵抗自身情緒,它就越容易控制我們,更會淹沒我們,剝奪更多的選擇。相反,如果全然地認可它們,并且允許自己體驗那些負面情緒時,它們不是消失,就是降低到了一個可以控制的層次。
一如哲學家培根所說:“想要支配自然,首先就得順從它。”雖然接受并不意味著改變壞情緒獨特的本質,但絕對可以讓你更清楚地體驗并認識到它們的本質,而對本質的了解越清晰,應對能力也會越強,選擇就會更多。一個接受自然定律的工程師,在發明飛機時,絕對比一個不接受自然定律的工程師強。同樣,一個接受自身情緒的人——嫉妒就是嫉妒,恐懼就是恐懼——會比不接受的人活得更舒展,他無需因為恐懼而逃跑,也可以在嫉妒之下,依然愉悅地去幫助自己的朋友。
研究人類潛能的關鍵人物Werner Erhardt曾表示,人類受到啟蒙時的愉悅,來自“接受某件事情,然后在其中享受自己的體驗”。當我們生氣時,就應該讓自己體會生氣的感覺,當我們感到愛時,也應該允許自己去愛和被愛。哲學家Allan Watts在將禪學引進西方的過程中,也曾寫道:“禪學大師與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在于后者常與自己的人性抗衡。”換句話說,真正幸福愉悅的生活,其實來自某種接納,而非取舍:承認“情緒=情緒”,而非“我要好情緒,不要壞情緒”。
另外,抵制情緒也會造成生理能量的消耗,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勞民傷財。接下來就是感覺和思想的爭斗:不允許自己讓這些感覺存在。這種內外交錯的掙扎,只會削弱精力,造成身心的更不和諧。相反,接受并體驗那些情緒時,我們過的則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心理(想法)和身體(情緒)和諧共處的生命,在這個中立國度,我們再也不需要去和自己的人性打一場難分輸贏的仗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