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給他的研究生上課的時候,曾向學生們提出如下的問題:“你們班上誰希望寫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誰渴望成為一個圣人?”“誰將成為偉大的領導者?”等等。他的學生們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的反應都是咯咯地笑、紅著臉、不安地蠕動著。馬斯洛又問:“你們有誰正在悄悄的計劃寫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嗎?”學生們通常是紅著臉、結結巴巴地搪塞過去。馬斯洛還問:“你難道不打算成為心理學家嗎?”有人回答說,“當然想啦。”馬斯洛說:“你是想成為一位沉默寡言、謹小慎微的心理學家嗎?那有什么好處呢?那并不是一條通向自我實現的理想途徑。”
馬斯洛在研究中發現人類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心態:在面對自己時會表現為:逃避成長、執迷不悟、拒絕承當偉大的使命;在面對他人時會表現為:如果別人表現出優秀之處,便會嫉妒;如果別人受到了祝福,他會心里難受;如果別人倒了霉,他會幸災樂禍。這種情節導致人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行為表現為:缺少上進心。這種對成長的恐懼,也稱之“偽愚”。這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狀態。馬斯洛將這種阻礙生命成長和自我兌現的情結稱之為“約拿情結”。
“約拿”是舊約圣經里面的一個人物。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神的信奉者,并且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神終于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去宣布赦免一座本來要被罪行毀滅的城市——尼尼微城。約拿卻抗拒這個任務,他逃跑了,不斷躲避著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處尋找他、喚醒他、懲戒他,甚至讓一條大魚吞了他。最后,他幾經反復和猶疑后,終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獲得赦免。“約拿”是指那些渴望成長又因為某些內在阻礙而害怕成長的人。
我們大多數人內心都深藏著“約拿情結”。這是因為在我們小時候,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內心容易產生“我不行”、“我辦不到”等消極的念頭。在周圍環境還沒有提供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和機會的時候,這些念頭會一直伴隨著我們。尤其是當成功機會降臨的時候,這些擔心“我不行”的心理就表現得尤為明顯。
為什么我們太多的人渴望著飛翔,卻總是感到身負著沉重的翅膀,究竟是什么阻礙了我們的成長,使我們在平凡中不能夠充分地活出自我呢?
“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這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夠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會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對成長的恐懼、擔心失敗的降臨,使太多的人在面對機會和挑戰時,被內心的“約拿情結”所困擾著。
哪個大人物、成功者,不是從小人物逐漸成長起來的?那些“大人物”和“成功者”們也曾經都是小人物,也對自己的偉大產生過懷疑,他們不僅躲避過自己的低谷、也躲避過自己的高峰,甚至還畏懼過自己最高的可能性,但是他們后來還是突破了自己的防線,最終使自己走向了人生的輝煌。
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但是在面臨機會的時候,只有少數人敢于打破內心的平衡,認識并克服了自己的“約拿情結”,最終獲得了成功的機會。這也許就是只有少數人成功了,而大多數人卻平庸一世的原因。
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除了我們自己,還能有誰能夠打敗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