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之于馬云和阿里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形容都不過分。這次蔡崇信告別戰投,踏出了全面退隱最實質性的一步。
每年618,是京東的生日,也是電商促銷大趴。本想著借機“高調一把”,沒曾想,卻讓阿里又一次搶了風頭。
從近段密謀回港上市,到軍師蔡崇信退隱“戰投”,并安排CFO接棒且實現戰略投資業務與財務體系一體化,再到阿里明確大文娛的一號位、盒馬的新零售的名分,以及釘釘及阿里云的To B戰略落地。
雖然這是阿里今年以來第一次調整組織架構,但卻是BATJ中調整架構最頻繁的一家,距離上次升級僅7個月。而其中的布局門道,還是頗有看點的。
01
軍師隱退,CFO接棒戰略投資
曾操盤了阿里許多里程碑事件,一手組建戰投部并將阿里打造成“超級買手”的蔡崇信,告隱投資江湖。
在首財君看來,作為阿里的財神爺,這次蔡崇信是真正踏出了全面退隱最實質性的一步。
阿里任命集團CFO武衛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直接向張勇匯報。這意味著,蔡崇信正式完成工作交接,與馬云一樣,從具體業務上撤離,從阿里戰投掌門人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從左至右依次:蔡崇信、馬云、張勇、武衛
事實上,武衛并非第一次接蔡崇信的“班”。上一次接手,就是蔡崇信所擔任的首席財務官職務。
正是通過蔡崇信打下“買買買”的基因,阿里化身為“巨無霸”。在去年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資者大會上,武衛公布了一項重要數據——阿里已經進行了80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新零售、電商、物流、人工智能、企業服務等;從天使輪到VC/PE,甚至入股上市公司等,阿里進行了全線布局,早已成為創投圈的“超級買手”之一。
從眾多項目可以看到阿里一個很明顯的投資特征:多數被阿里收購的項目,早期都經歷了少數股權投資,而后被整體并購。
蔡崇信曾詳細闡述過阿里投資并購的邏輯。他也相信,阿里巴巴有能力實現戰略投資“1+1>10”的目標。
“當別人問我們投資的ROI或IRR時,我都會說,我們投資的成功與否不僅在于資金的回報,更在于投資給人們帶來的價值,如何以數字化轉型服務龐大的消費者群體,并獲取更多的消費者洞察。”
多業務、開放式的發展思路下,戰略投資成為阿里、騰訊等頭部互聯網公司的默契之選。阿里做出以上調整,是希望實現戰略投資業務與財務體系一體化。
02
從新零售超級入口,
到統一ToB窗口
阿里一向擅長謀局,在新零售,阿里布下了多顆重要棋子。在張勇看來,盒馬在阿里就是新零售的1號工程。
盒馬的內核是對“鮮”的重新定義,被當做是新零售的超級入口。這一次組織升級,盒馬終于有了名分——從孵化項目升級為獨立事業部。
跳出具體的生鮮業務,從集團層面考量,此番調整也是為了令盒馬更好地納入阿里體系,與其他業務進行融合。這也意味著,盒馬將從舍命狂奔切換到一邊增長一邊調整的狀態。
而另一邊,阿里巴巴商業基因深厚,從支付到交易一往無前,唯獨在社交始終打不開。阿里企圖通過釘釘從“企業移動辦公”這個賽道曲線超車。
相較于 To C 市場,To B 的產品模型與市場教育有著更加特殊的周期。以阿里云、釘釘為代表的阿里To B 業務被再次整合,并入云智能事業群。看似“降級”,實則是在整合B端業務能力統一出口,實現云智能業務的優勢互補。
在整合過后,阿里云與釘釘勢必會在獲客、銷售、實施等層面產生更多聯動,有助于阿里巴巴對To B 客戶輸出窗口的統一。
03
阿里大文娛重回C位
阿里大文娛此前的故事充滿坎坷、尷尬和撲朔迷離。半年來,阿里一直對外釋放大文娛從管理到業務都將除舊革新的信號。
這次,張勇終于給阿里大文娛業務明確重回“一號位”(C位)。
剝離阿里大文娛近一半的業務,將文學、音樂從成熟的大文娛版塊“割肉”,歸入創新業務版塊,由此前的班委,UC老臣朱順炎掛帥。這也能夠讓大文娛的業績變得更加好看。
而另一位班委樊路遠也終于名正言順,不再頂著輪值總裁一銜,而是全面負責優酷、阿里影業、大麥、互動娛樂組成的大文娛事業群。
實際上,文娛對于阿里集團的生態地位不可忽視,是貫穿大會員體系下重要的一環。
大文娛依然強調雙H戰略,在整個阿里體系中,如果淘寶天貓是一個商業體系,那么大文娛則是一個精神文化體系,大文娛使命就是通過文娛產業放大阿里商業體系的影響力,讓后者得到升值。
本次調整的一個重要細節是:這次的任命不再提及阿里大文娛成立三年以來的“輪值主席”的概念。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此前管理層“動蕩”的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終于可以有穩定的發展機會了。
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