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孩在課桌上刻“浙大”,想要勉勵自己好好學習,后來去了哪
清華和北大是我國最好的兩所高等學府,也是許多國人年少時曾經抱有的夢想,只是,隨著年紀一天天長大,距離這個夢想卻越來越遠,很多人這才慢慢接受現實,想要到北大清華讀書,不是勤奮努力、刻苦讀書就夠了,還要有一定的天賦才行。于是,很多孩子進入中學階段,慢慢趨于理性,不再盲目地追求清華北大,而是有根據地立下志向,這樣才有實現的可能,而不會變成空喊口號。湖南就有一個男孩,進入高一,沒有把清華北大當作目標,而是在課桌上刻下了“浙江大學”,以此勉勵自己好好學習。那么,高考之后,他去了哪里?
這位“冷靜又理智”的湖南男孩名叫鄒一凡,出生在益陽安化一戶普通人家,小時候在學習上并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只是在父母的培養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學習成績還不是顯得那么突出,進入中學之后,他開始厚積薄發,學習上開始展現優勢,逐漸占據了年級前十的位置。
他就讀的高中是安化縣二中,別看聽起來好像只是一所縣城里的高中,卻足有近百年的歷史,還是湖南省示范性中學,建校以來已經有近千人考上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鄒一凡初來安化二中,心理壓力比較大,在這所著名高中,原本在初中名列年級前茅的成績一下就不夠看了,看看周圍的同學,都是來自益陽市各個初中的頂尖學生。為了激勵自己在學習上不要泄氣,他就在課桌上刻下了“浙江大學”四個字,勉勵自己好好學習,將來不要給學校“拖后腿”。
高中三年在繁忙的功課中轉瞬即逝,課桌上原本刻下的清晰可見的“浙江大學”四個字,已經被圓珠筆描過多次。而那個剛到學校,初來乍到有點自卑的小伙鄒一凡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他的學習成績每天都在進步,尤其是數學,十分受到數學老師的器重,被欽點為數學課代表。數學老師每次出差,都不會特別請其他老師來代課,而是放心地交給鄒一凡。
他還獲得了“省級三好學生”的榮譽稱號,雖然較之高一剛入校的時候,成績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他沒有因此飄飄然,課桌上的四個字和幾次模擬考的成績,讓他十分務實,高考之前勤勉的復習著每一道題目。
2021年6月,鄒一凡終于迎來了高考,也到了他實現“考上浙江大學”夢想的時刻。考完之后,他效仿其他同學,對考試進行了估分,大概660分左右,物理類能有這個成績,按照往年的情況,浙江大學可以說是“穩”了,鄒一凡的心中暗暗松了一口,心里也有點喜滋滋。
然而,等到高考成績可以查詢的時候,他卻被嚇了一跳,語文125分、數學131分、英語140分、物理88分、化學93分、生物94分,總分671分,比估分足足高了11分。這個分數不但可以輕易拿下浙江大學,就算清華北大都能沖刺一會。
于是,鄒一凡同學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毫無障礙地就把自己高一的“夢想”丟之腦后,選擇了清華大學,如今已被順利錄取。
鄒一凡之所以能夠出乎意料地考中清華大學,即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高中三年,他不僅努力學習,也在智慧學習。每個學期,他都會提前羅列好學習計劃,逐一認真完成。到了距離高考只有200多天時,他甚至每天寫作業計劃、寫總結,每完成一條就會打個勾,堅持不懈,一直到高考。這就是高考績優生的成功秘訣,自律、自覺、有計劃地學,從而,最終贏得了高考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