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這樣的名校可以說是所有高考學子的向往,但是在2018年邢臺臨城竹壁村的趙家,一紙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帶來的卻不僅是考入名校的喜悅。
趙家的雙胞胎兄弟趙昀東和趙昀森在這一年的高考中以691分和598分的優異成績分別考上了清華大學和河北大學,但是拮據的家庭條件卻讓這份喜悅變得有些苦澀。
說起這對雙胞胎,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從未上過任何補習班的他們
尤其是哥哥趙昀東,從上學起,他的成績就沒有掉出過全班前三,還在省級和國家級的語數英、理化生競賽中多次取得好成績。
但就是這樣成績優異的兩個孩子最怕的卻是被老師叫進辦公室,因為那很可能意味著要被催繳學費。
趙家的家境在當地來說屬于比較貧困的那一部分,母親在家務農,父親出門打零工,父親打工的收入并不高,每個月大概兩三千塊。
還要負擔患有腰間盤突出的母親的醫藥費,家里的收入可以維持溫飽卻很難攢下余錢。
別說是補習班,遇上田里的收成不好或者是父親的工資結算不及時的時候,兄弟倆的學費都要拖上好幾個月才能交上,高中時還是靠著助學金完成的學業。
可能正是由于這樣的成長環境,他們更迫切地想要通過好好學習創造美好的未來。
從小到大,兩人在學業上一直相互激勵、相互監督。相較于穩重踏實的哥哥,弟弟的性子更活潑一些。
即使偶爾有落下作業的情況發生,也會在哥哥的督促下自覺地補上并做好相應的復習和預習。
高中是備戰高考的關鍵時期,兩人在這段時間里每天五點多鐘就起床開始學習,雖然成績都不錯,但是相比哥哥每次都是年級第一的成績,弟弟差了很大的一截。
面對成績上的差距兄弟兩人都很著急,哥哥總想著能多幫弟弟一點,抓緊各種可利用的時間給弟弟輔導講解錯題。
弟弟則是
而弟弟活潑樂觀的性格在高三的時候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哥哥緩解了情緒,哥哥也是由于太過懂事,給了自己太大的壓力。
尤其是在高三的時候,緊張的學業加上過重的心理壓力讓哥哥趙昀東經常表現出焦躁的情緒。
每當這個時候弟弟趙昀森就會用各種理由把哥哥帶出門去,或者是去田里幫家里做一點農活,或者只是單純地走一走,目的就是讓哥哥暫時離開書本,將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
分數不負讀書人,高考成績出來之后,兩個人的成績都很不錯。
尤其是哥哥趙昀東,以691的好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機械航空與動力專業。弟弟也以598分的成績收到了河北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錄取通知。
得知兒子考上了全國數一數二的學府,父母自然是驕傲和喜悅的,但是在親友的道賀之后,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最為現實的問題。
兩個孩子的學費加起來是當時的他們無論如何也負擔不起的。
看著孩子喜悅的笑臉和剛剛收到的錄取通知書,父母說不出來一句會影響孩子心情的話,轉身咬著牙把能借的親友借了個遍。
兩兄弟的努力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親友們也愿意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但是心有余力不足的情況下,借來的錢全加在一起還是不足以支撐兩個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
看著父母的艱難,兄弟兩人也從考上心儀學校的喜悅中冷靜了下來,家里的情況他們當然知道,這筆學費對他們來說是根本不可能拿的出來的天文數字。
弟弟趙昀森第一時間提出自己可以先復讀一年,復讀的同時打工賺錢,為自己賺夠學費,明年再上大學。
對弟弟來說,從小到大,哥哥趙昀東的優秀一直都是弟弟趙昀森的驕傲。
他經常說:哥哥比我聰明,也比我勤奮,看到他努力而我
父母心疼孩子的懂事和體諒,雖然舍不得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但是哥哥趙昀東卻堅決不同意以犧牲弟弟為代價來完成自己的學業。
為了能夠讓兩兄弟一起上學,他們各方奔走打聽,終于找到了希望,原來貧困學生可以通過助學貸款的方式解決學費的問題。
在得知這一政策后,趙家人第一時間帶著辦理助學貸款所需要的相關證件和兄弟倆的錄取通知書去銀行辦理了手續。
雖然
他們的故事也引起了當地媒體的注意,媒體發布了這對寒門兄弟雙雙考入一流學府卻為學費所苦的故事后,在社會上很是引起了一些反響。
很多人在了解了趙家的情況后向他們伸出了援手,其中一位姓王的先生更是親自找到了兩兄弟表示愿意盡力幫助他們。
王先生是北京人,是王先生的母親將相關的報導拿給他看的,王先生第一次見到哥哥趙昀東是在趙昀東的宿舍里。
他向哥哥遞出了兩個厚厚的紅包,共計一萬元,并告訴他以后有困難都可以找自己尋求幫助。
因為工作在上海,好心的王先生僅在北京停留了一天就離開了,只留下了自己對兩兄弟的祝福。
出于經濟的考慮,雖然從家里到北京只需要乘坐兩個多小時的高鐵,但是為了節省開支,家里還是只有母親一個人陪著兩兄弟來到北京。
并且母親也只停留了一天給孩子們整理了下行李就踏上回程,而父親則放棄了看著孩子入學的機會留在家里干活,盡可能多掙一點錢。
人們常說高考是座獨木橋,是人生中決定命運的重要關卡之一,萬千家長為了幫孩子打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獲得好的學習資源愿意傾盡全力。
同樣需要傾盡全力的還有沉浮在課業中的學子,在當今社會,穿梭于各種補習班里的孩子是辛苦的,繁重的學業和相互間的競爭之余。
有條件的家庭還會給孩子報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求孩子的全面發展。
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有很多的孩子如趙家的兩兄弟一般,他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深知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想要走出貧困,成就未來,學習幾乎是唯一的途徑。
而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條件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如果不行那就再努力一點。
但即使已經傾盡全力,甚至已經取得了最好的成績,還是有很多孩子最終因經濟條件的不允許而止步,只希望所有愿意努力的學習最終都可以得償所愿。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并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