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寒如雪,我要講的不是西門吹雪,而是中國兵家智謀;
諸子百家中,兵家是最為理性的一頁,和法家的冰冷比起來,兵家顯得更加無情冷峻;
何謂兵家?一言以蔽之,就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爭取最大利益,它充滿了鐵血理性。
遍觀古今中外的各種理論,在有關涉及陰謀理論方面,就如同一個羞答答的女子一般,猶抱琵琶半遮面;而兵家則不同,痛痛快快的承認,我這就是陰謀,而且還是一整套成系列的陰謀體系。
準確的說,這應該算是一種陽謀了。
僅以《孫子兵法》十三篇,以及后世多人的注釋,就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系統、豐富而又深刻的謀略體系。
這個體系涉及面很廣,簡單的劃拉出一部分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謀兵七法”,咱們管中窺豹,以知其中大體脈絡。
1、大軍速戰:大軍出動,所耗物資必多,若不速戰,肯定失敗。秦趙長平之戰,趙括主動出擊,兵敗身亡,實屬無奈。這么多人張嘴要吃飯,趙國根本耗費不起。
2、伐謀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看看現在的國際關系,風云變幻,無不體現這一點。
3、知己知彼:這個已經爛大街,婦孺皆知,我就不多說了。
4、先為守勢,后為攻勢:這里的守并不只是單純的防御,而是從后勤、朝堂、軍民等等各方面,不漏破綻,不為敵所敗;待敵漏出短板,一舉而克之。
5、避實擊虛:這一點完全凸顯出兵家的詭道之術,明明白白告訴你:我就是個耍陰謀的兵家。
6、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將不利轉換為有利。
7、靈活變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完全等待上位者發布命令,姑娘都熬成了黃臉婆。
兵家就是這么耿直,從不遮遮掩掩“陰謀詭計”,在我看來,這完全符合人性的陰暗面。
在兵者眼里,只以成敗論結果。
當然,兵家也不是完全不講感情,不講道義;而是站在大利大害的基礎上,克制自己的情感。是以無情為大情,無德為大德。
說得冷峻刻薄一些,兵家的角度就是,可以不顧小民、小兵的生死利益,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慈不掌兵”。
這也可以理解,如果我是個兵,在一個放任私人情感的將軍手下,那我這濃眉大眼的正面人物也得叛變。
在《六韜》兵書中,就專門有一個章節,講解為將者該如何克制自己的情感,時刻保持冰冷的理性。
順便說一句,《六韜》又稱《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太公所著,但很多人都認為,其實是后人托其名而寫的。
當然,人就是個充滿七情六欲的情感動物,不是冰冷的機器人,沒有誰能夠百分百的剔除所有情感。
兵家在這方面的修煉,是強調虛素靜觀,使自己不受外物的干擾,保持內心達到一種純粹的心境。
然而,要達到這種“化境”狀態,難于上青天,受到兩個很重要的因素制約:欲望和顧慮。
這兩個因素伴隨我們終生,我們常說的“自律”,其實也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對于兵家而言,又多了一個“顧慮”,瞻前顧后,舉棋不定,為兵家大忌。
戰勝欲望很難,那我們可以遠離欲望,道家所言“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說的就是遠離那些花花草草、林林總總的欲望,方能心靜。
當然,在實際中,戰爭確實有“正義”和“非正義”的區分,但這是在戰爭前后的評判,這種評判本質上是戰爭之外的事情了,屬于政治范疇。
戰爭就是破壞和踐踏生命,人類社會所建立起來的規則和道德,在戰爭狀態中毫無作用。這時候,陰謀詭計及各種非常規手段大行其道。
動物之間的掠食行為,更符合戰爭最原始的本質狀態,只不過在人類這里,玩出了新花樣,成了藝術。
中國春秋時期,以及歐洲中世紀的貴族戰爭,雖然多了一些仁義道德,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多了一層遮羞布,遲早會被扯落在地。
不要以為兵家離我們很遠,它早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血脈之中,飛入尋常百姓家;
也不要鶴立雞群,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是什么?江湖除了打打殺殺,就是人情世故;
更不要鄙視充滿陰謀的兵家,你一生出來,就掉入了大染缸,純潔如白紙之人,萬中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