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就是立秋了,意味著我們就要從蟬夏步入秋天啦。不過,立秋距“天涼好個秋”還差得遠呢,不僅炎熱如夏,甚至還有點“燥”!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志剛教授介紹,在秋季,干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呼吸道系統又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干冷的空氣一旦侵害,就容易損傷黏膜,引發呼吸道病變。秋燥傷肺,所以,秋季養生重點是潤肺。
具體應該怎么做呢?跟著研究媛一起來學學吧
多喝水,防暑降燥
想必大家都聽過“秋老虎”一詞,“秋老虎”其實就是形容立秋過后天氣依舊十分炎熱的現象。
初秋仍保留了夏季的高溫和熱情,同時由于雨水減少,天氣變得十分干燥。因此,有的人可能會感覺到燥熱,出現皮膚干燥、眼干、口干、毛發干枯、小便赤黃、大便干結等癥狀。此時,多飲水,可緩解以上癥狀,防暑降燥~
多安神,少吹涼風
盡管立秋后溫度依然較高,但畢竟到了秋天,大家最好不要貪圖涼爽頻繁吹空調、風扇。
如果實在太熱,使用空調和風扇時,也應盡量避免涼風直接與皮膚接觸,以防帶走體內的水分,讓皮膚變得更加干燥。
慢運動,早睡早起
中醫理論認為,秋天過后陽氣漸收,陰氣漸漲,我們的身體也應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晨起后,應做些舒緩的運動,如瑜伽、慢跑、太極等,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但不宜做劇烈運動。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多吃這3果
1. 香 梨
香梨,秋季入市,屬應季水果,因其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天然礦泉水”之美譽。
梨性涼,入肺,可有效緩解因秋燥而帶來的干咳、口渴等癥狀,也可用于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癥。因此,它是極適合立秋后吃的一種水果。
2. 檸 檬
檸檬含有煙酸和豐富的有機酸,可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同時可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
其富有香氣,可以生津解暑,開胃醒脾,秋乏時喝上一杯檸檬水,可讓人精神一振,促進食欲。
3. 葡 萄
葡萄亦是秋后上市,皮薄而多汁,酸甜美味,營養豐富,有“晶明珠”之稱。
從養生方面來看,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補肝腎、益氣血、開胃力、生津液和利尿之功效。另外,葡萄干的糖和復合鐵元素的含量較高,是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多吃這3菜
1. 芹 菜
研究表明,芹菜對人體有諸多益處,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蔬菜。
芹菜含有酸性的降壓成分,可使血管擴張,從而降低血壓;芹菜籽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堿性成分有利于安定情緒,消除煩燥。因此,芹菜是特別適合秋季吃的一種食材,可舒緩秋季干燥帶來的煩躁情緒。
2. 花 菜
這里的花菜是指白色的菜花,而不是綠色的西蘭花,兩者外形較相似,但營養成分不同。
花菜是含有類黃酮最多的食物之一,其有抗發炎反應的功效,還是血管清潔劑。同時,花菜的維生素含量很高,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避免因換季而帶來的免疫力低下。
3. 蓮 藕
蓮藕微甜而脆,十分爽口,可生吃也可做菜,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蓮藕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可用來輔助治療因秋熱秋燥引起的各種熱性病癥。患有習慣性便秘,肝病者,以及高血壓患者、貧血者可常吃蓮藕。
多喝這3湯
1. 山藥百合大棗粥
- 清熱潤燥、滋陰養胃 -
準備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
將以上原料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2. 沙參百合鴨湯
- 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
準備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將鴨肉切成小塊,與百合、沙參同入砂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后調味,飲湯食肉。
3. 冰糖銀耳蓮子湯
- 滋陰潤肺,清熱解毒 -
準備銀耳一朵、冰糖若干、蓮子12-15顆、枸杞子10-20粒。
銀耳用清水洗凈后,用溫水或涼水浸泡5-6個小時;浸泡好的銀耳撕小朵,與清洗好的蓮子,枸杞子,冰糖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文火慢燉,食材軟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