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憶江南】近水遠山滄浪亭

——蘇州漫游記(二十一)

        蘇州之行被我譽為“浮生六日”,自然要去一趟沈復當年的近鄰“滄浪亭”了,他可是居于“滄浪亭畔”的。

“滄浪亭”雖名為亭,實際上卻是一座私家園林,它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稱蘇州四大園林,按年齡來說它算是其中的“老大哥”,是蘇州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座園林,始建于北宋。

滄浪亭與其他幾處園林不同,它是臨水而建的,要進人需要先過一座建在水上的石橋。跨過石橋進入園內的一剎那,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時空,相較于留園的人聲鼎沸而言,滄浪亭可以說是相當的闃靜,靜到了讓人不敢高聲語的境地。

迎面入眼便是一座黃石假山,與別處不同的是此山似乎土多于石,雖為人工堆疊,卻漫山遍植松竹,經年后已然成才,如今自有一種風嘯山林的天然野趣。山徑曲折盤桓,頗有引人入勝的意趣,山巔之上便是鎮園的“滄浪亭”了。亭子為方型,飛檐翹角,翼上有石刻裝飾花紋,琵琶斗拱,檐下四角有雕花,石柱有些暗黑的顏色,顯然是經了風雨的緣故,柱上鐫刻了“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對聯,周遭輔以石雕圍欄遮擋亭腳,亭中置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整個亭子沒有過度的華麗之處,卻時刻透露出一種古樸、端然的氣象。在這里,可以看到山下此地特有的復廊建筑,眼前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耳畔幽篁颯颯,松濤聲聲,鳥聲啁啾,難怪當年的主人蘇子美在給友人的信中說:“家有園林,珍花奇石,曲池高臺,魚鳥留連,不覺日暮”呢!坐擁如此美景,可不是讓人流連忘憂嘛!也難怪當年歐陽修應他所邀而寫《滄浪亭》時要慨嘆“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了。不過,要是放在當下寸土寸金的年代,恐怕蘇子美怎么也不能以如此低廉之價格夠得如此絕佳之美景了。嗚呼,此刻真希望那些穿越小說是真的,我在此亭中稍坐,打個盹兒就穿回宋朝,也傾其所有購得一處園子隱居去吧!然 ,不過想想耳。

四處眺望 ,便可見到滄浪亭的另外一個特色,曲折的繞園復廊。復廊,是滄浪亭所獨有的,與拙政園的水廊、留園的曲廊并稱為“江南三大名廊”。復廊是將一條寬廊從中間以墻隔開,那隔開的并不是一堵死板的粉白墻,而是要開無數漂亮的漏窗的,這樣,行走在其中,便可深切的感受到移步換景之妙趣了。據說全園這樣的花式漏窗有一百零八個之多 ,重點是不重復!這一建筑的特色就是可以使得園內外的景色得以呼應,山水雖有一墻之隔,卻又似乎融合為一體,既可得“近山遠水”之幽,又可得“遠山近水”之靜。

彼時,當林花謝了春紅,燕子點水而翔的時節,是否有路過的書生不僅能夠聽聞墻里佳人的嬉笑,還能隔著漏窗與園中的少女詩詞唱和一番呢?不知宋時民風是否開明至此,也許正是因那蘇子美家中沒有女兒,自是不必擔心會有“花墻會”之類兒女情長、私相授受的事情發生吧。

復廊的花窗固然精美,但我更為心動的卻是山下西南邊“清香館”內那個小院落里的花窗。該館算是園中較大的建筑了,里面陳列著無數具有百年歷史的根雕家具,全部采用福建大榕樹之根,順應其天然造型的同時,雕出飛禽走獸、龍鳳呈祥等形態各異的圖案,讓人既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不得不佩服古人傳統的手藝。館名“清香”是因為院中植有數棵千年的桂樹,雖然此刻不是丹桂飄香的季節,但見高高低低的枝干、密密匝匝的翠葉,撒下疏疏淡淡的綠蔭,也足以讓人心曠神怡了。比起桂樹,我更愛這里的花窗。只因這窗與復廊不同,不是規規矩矩的方形,而是形態各異的:有大小不一的貝葉型組成的,草龍紋的,海棠花、荷花、石榴花、桃花紋……就連草龍紋還會分出草龍捧日等不同的圖紋出來、海棠花也有寫實與紋樣等不同的造型。總之,沒有一扇窗不是一副獨立的藝術品,而且不同的窗里望出去,也同樣是不同的景致、不同的畫卷。那一刻,人有一種頓時石化的離魂之感,定定的凝固于小院中,似乎成了此中一景,共同歷經那千年過往塵煙。當下園子里基本沒有游客,整個館中只有我們兩個人,仿佛這里只獨屬我們,當真可以避離塵世喧囂,說其是人間仙境也不為過。

畢竟我們不過是凡塵過客而已 ,再喜愛也有離開的時候。

清香館后有“五百名賢祠”,內有姑蘇名人石刻,皆為清代所建。沿復廊前行數步還有半亭曰“仰止亭”,內有文征明刻像、乾隆題詩等物,一切也非滄浪亭當年之物。倒是旁側小院中有樹齡一百九十多年的古樹名木楓楊歷經世事滄桑后仍頑強地立于蒼穹之下,雖身軀斑駁卻新綠依然,那股子閱盡繁華、落寞之后仍自桀驁卻無爭的勁頭兒不僅沒有矛盾叢生,反而讓人欽佩不已。

滄浪亭中另一處讓我流連不舍的地方當屬“翠玲瓏”。確切的說,“翠玲瓏”不過是一座建筑,而我大愛的卻是那建筑前曲徑通幽的竹林。鋪了鵝卵石的小徑曲曲彎彎向前延伸,兩側有小巧的矮籬,籬中便是各種竹:淚痕點點的湘妃竹、金碧交映的金鑲玉竹、竿環隆起的毛環竹、叢生的慈孝竹、箬竹、還有哺雞竹、紫竹、苦竹、水竹、淡竹、青皮竹等等大約二十多種,看的人目不暇接。以前愛竹只是單單愛其形態及寓意,如今才知道同樣為竹,卻又有著如此多的分類及形態。

風乍起時,竹枝婆娑,竹葉沙沙,仿若天籟。疏疏落落的天光自竹間篩下,在石子小路上、粉皮墻上投下斑駁竹影,那種天然構圖遠勝過板橋的墨竹。恍惚間,眼前的竹影與記憶中被拆掉的舊宅重合在一起——曾經我的小院里也植了成片的竹,應該是箬竹的變種,纖細成叢,高至屋檐。每當春雨過后,新竹便密密匝匝的從地下鉆出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拔節分蘗生長。待到夏日來時,推開窗便有了滿目青翠……此刻,行走在千里之外,耳邊卻分明是舊時竹聲。

翠玲瓏便掩映在竹林深處。朱紅色的門窗,精巧的軒窗,讓人想起紅樓夢中瀟湘館的描述:“一帶粉垣,里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小小的三間房屋,一明兩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繞階緣房……”這些,此刻分明便是翠玲瓏的真實寫照,而此處亦的確是當年文人墨客們雅集之地,卻也應了賈寶玉題瀟湘館的對額“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的意境吧。只是不知如今室內是否還有千年前那裊裊的茶煙在靜待知音,是否還會有人坐在小軒窗下“閑敲棋子落燈花”呢?

沿著竹林小徑而行 ,不知不覺路面變成了山石小徑,地勢漸高,眼前出現了一座檐角飛翹的二層樓閣名為“看山樓”,原來已到了滄浪亭的最南端。登上去才發現,樓門深鎖,站在廊檐下四望除了這滄浪亭中的景色,便只間遠處的高樓大廈了,看山樓如今不過徒有虛名罷了。悻悻然下樓,繼續往東北行去,經瑤華境界、明道堂,有迂回的石階盤桓而上,仍可以繞到山上的滄浪亭去。我們沒有上山,而是沿著曲折上下的復廊直接繞到了東北角的小門處,沒想到,這里竟是另一番別樣景致。

此處有一方亭,名為“觀魚處”。亭內三面臨水,恰是先前園外的那一灣碧水,背后則與院內黃石假山似隔非隔,形成了一副依山傍水的獨特格局。亭內

面北四扇屏門上寫有蘇舜欽《滄浪亭記》全文

,記錄了當年子美建園始末。

亭與園外的復廊相連,可直通園外的小橋。途中,有一棵不知多少年的大樹,斜斜的臨水照影。根柢遒勁,牢牢的抓在岸邊的山石縫隙間,那是生命的依托,堅實而可靠。那軀干卻偏要伸向水面,去追逐那波光中的倒影,那易被打破的美麗。也許,我們也是那棵樹吧,生命注定扎根于北國,心卻旁逸斜出的渴望江南的嫵媚。

滄浪亭的這棵樹給此次游園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同時,讓人若有所思。

END

嘉萱,網絡昵稱“佳嘉萱子”。系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唐山市作家協會會員、唐山市詩詞學會會員。

一個張揚但不狂妄,活潑但不輕狂,自信但不自傲,既不溫柔也不野蠻的女子。淡淡的自紅塵中逸出,以文字喂養精神,以書寫填補人生。自幼好文學,喜讀書、攝影、瑜伽、品茶,常以文字書胸臆,表真情,記錄自己的感受,揮灑自己的青春,自由隨意的徜徉于文學幻海中,書寫屬于自己的清茶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步一景,蘇州園林滄浪亭
滄浪亭 世界文化遺產之蘇州古典私家園林
滄浪亭里話建筑
詩意江南,在滄浪亭聽雨
<蘇州園林之滄浪亭>
清水繞園過 真山野林趣一一開放近水遠山的滄浪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万荣县| 大同市| 二连浩特市| 景谷| 浦江县| 精河县| 察雅县| 海原县| 弥渡县| 永济市| 府谷县| 荥经县| 孟连| 台东市| 定南县| 沂源县| 新龙县| 曲沃县| 新河县| 乌鲁木齐市| 桐柏县| 大悟县| 四会市| 尖扎县| 江陵县| 墨江| 太白县| 卓资县| 仁怀市| 社会| 越西县| 阿瓦提县| 湄潭县| 梨树县| 清水河县| 定远县| 克什克腾旗| 宜春市| 清丰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