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受到人們的推崇,野菜也就變成了城市居民餐食中的“香餑餑”,成為一種時尚。
很多野菜經過簡單的烹飪處理,就可以成為一道美味的佳肴,給我們的日常飲食帶來新鮮的元素。野菜在豐富我們餐桌菜肴品類的同時,有時還可以提供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美妙禮物。
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食用。
中醫認為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的作用,是治療乳癰、淋證等疾病的常用中藥。《隨息居飲食譜》言其“嫩可為蔬,老則為藥”。
蒲公英分布廣泛,遍布山間地頭,一般采摘鮮嫩的幼草,清洗干凈即可食用。蒲公英口感清脆略苦,可涼拌或者清炒。
●提示:蒲公英性寒,一般人群可少量食用,胃寒及體質虛弱者不宜食用。
十字花科薺屬植物,全草可食用。
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溫,具有和脾、養胃、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薺菜是最常見的一種野菜,食用歷史極其悠久,《詩經》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可見人們很早就已經認識了薺菜的食用價值。
薺菜口感軟糯清香,可清蒸、涼拌,或者作為餡料包餃子、包子等。
●提示:薺菜性質溫和,口感極佳,適合所有人群食用。
香椿芽為楝科落葉喬木香椿的嫩芽,中國食用香椿芽的歷史悠久,在很多地方是春天的一道必備時令菜品。
香椿芽營養豐富,并具有食療作用,中醫認為其味甘辛、性溫,具有祛風、解毒的功效。《隨息居飲食譜》謂其“入饌甚香”,大文豪蘇軾盛贊曰:“椿木實而葉香可啖”。
香椿芽色澤鮮嫩,口感甘脆清香,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油炸香椿等。
●提示: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香椿,但香椿芽為辛香發物,不宜食用太多。《隨息居飲食譜》謂其“多食壅氣動風,有宿疾者勿食”。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稱艾、艾蒿,是田間地頭最常見的一種植物,分布廣泛。
艾草味苦辛、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等作用。艾草不僅可以入藥煎服,還是針灸臨床的必備之品。
艾的嫩草是一種民間常見的野菜,自古即有食用。艾草作為野菜可以變身出各種各樣的美食,如艾葉茶、艾酒、艾葉湯等,或者把艾葉和其他食材放在一起加工,做成艾葉粥、艾葉飯、艾糕、艾糍、艾肉丸等。
艾草口感綿軟清香,用艾為食,一方面取其獨有的特殊香味,使食物的口味變得清香怡人,另一方面還能取其藥理作用,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提示:一般來說,少量食用艾草是安全的,但不宜食用過多或者長期食用。從中醫角度講,艾草辛溫,多食會生熱動風,因此一般人群應少食,素體熱盛,即平時宜上火的人應當少食或者不食。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草中含有一種叫側柏酮的物質,經腸吸收后,由門靜脈而達肝臟,引起肝細胞的代謝障礙,具有肝毒性,多食容易對肝臟造成毒害,出現黃疸型肝炎。
槐花為豆科落葉喬木槐的花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中醫認為槐花味苦、性微寒,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火的作用,可用于血熱出血證或者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等。
槐花一般在其花蕾即將開放時采摘。槐花口感香甜略有苦味,適合大多數人群食用,可與面糊攪拌均勻后蒸熟食用,也可以作為餡料包餃子、包子。
●提示:槐花性微寒,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野菜品種繁多,食用得當,則有益身體健康;如果食用不當,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1.不隨處采摘野菜。很多人會選擇去野外采摘野菜,但一定要注意采摘的地點,最好在農田中采摘。不要去公園、路邊或者不明土壤特性的曠野中去采摘野菜,因為這些地方的野菜有可能會被農藥或者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污染。
■2.不熟悉的野菜不采。很多野菜外觀性狀相似,但功效可能差異很大,有一些還有毒性,因此,如果對野菜不是很熟悉,不要貿然采摘并食用,一定要找長輩或者熟悉野菜的朋友確認采摘的野菜是否可食用。
■3.不要食用太多。我們的食物經過了數千年的篩選,最佳的基本上都是我們常吃的。不常吃的肯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一些問題,可能損傷脾胃。
■4.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凈。由于野菜生長環境不易把握,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可以將野菜在清水或者淡鹽水中浸泡,時間不少于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