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編號
山東省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育科研課題
申 報 表
課題名稱 初中物理學習誤區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 于愛民
負責人所在單位 山東省成武縣實驗中學
填表日期 2011年5月10日
山東省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制
20 年
一、基本情況
課題名稱
初中物理教與學誤區的研究
負責人姓名
于愛民
姓別
男
民族
漢
出生
年月
1970.10
行政職務
教務主任
專業
職務
中學
高級
學歷
大專
研究
專長
無
工作單位
山東省成武縣實驗中學
聯系電話
0530-8619013
13573078792
通訊地址
山東省成武縣實驗中學
郵 編
274200
電子信箱
109860231@qq.com
主
要
參
加
者
姓名
姓別
出生年月
職務
職稱
學歷
工作單位
于愛民
男
1970.10
教務
主任
中學
高級
大專
成武縣實驗中學
龐宗鋒
男
1980.8
教師
中學
初級
大專
成武縣實驗中學
陳衍俊
男
1981.4
教師
中學
初級
大專
成武縣實驗中學
王鳳娟
女
1975.6
教師
中學
一級
大專
成武縣實驗中學
預期主要成果
□A.專著 □B.論文 □C.研究報告
□D.教學設計 □E.錄像 □F.其他
經費來源及數額
預期完成時間
二、課題論證
1.國內外同一領域研究現狀與趨勢述評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較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只是由于教學理念的不同造成了物理概念教學著重點各有不同。概念教學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技巧,進而運用知識。但其不足之處也有:
一是教師在物理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有意無意中過于強調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壓縮了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重結果”的情況非常嚴重,很多教師在引入概念時沒有讓學生對其必要性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而是直接給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學生死記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沒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實質。
二是物理教學上分配錯位,在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所花的時間較少,大量的時間花在習題訓練上。還有就是課堂教學只面向成績好的學生,而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迷失方向。
美國的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目標強調學習基本的科學概念,注重學習科學過程和探究技能,強調科學教育要促進學生具備良好的科學本質觀。他們的課堂注重討論、學生的問題解決、以及實驗活動(比如做實驗、非實驗的小組活動、學生個人的工作),且正在逐步倡導多樣化的探究學習。與我國相比,他們更加強調科學知識的本質和科學探究、科學與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
科學探究不僅包括手探究, 還包括腦探究,中學科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還包括發展學生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技能,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素養,理解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和科學決策的內在機制。我國科學課程教學目標也倡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科學內容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科學本質觀和科學態度的培養,加強學生對科學與社會的聯系及其應用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但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真正理解科學的本質,內化為合理的科學觀,因此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十分必要。
如何進行物理的教學,一是要由重知識向重過程方面的轉化。要重視概念的引入過程,要注意學生認識從感性向理性轉化的過程,在引入內容的時候明白引入內容的必要性,為什么要這樣引入,真正理性知識的內涵;充分還原知識,讓學生能夠體驗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從根本上理解所學的東西,知道這些并不脫離現實,加深感性到理性的轉變,形象到抽象的轉化;適當引入題外的知識,如物理史、物理的應用,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二是預成性向生成性的轉變,形成學生的隱形理性的認識。三是注重師生的交流,關注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做到查漏補缺,防止理解誤區。
改革惟有落到實處,才是真實的,才能對實踐有切實的改進。
2.對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論證
幾年來,物理組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團結合作探究式”教學為模式,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得到領導、老師和學生的認可,并在實踐中取得初步成效。
今天,素質教育已是黨和國家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明確要求。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踐,首先在基礎教育領域取得突破,廣大教育工作者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實施素質教育現在已成為目前教育面向未來教育所作出的必然選擇。物理學科的性質與任務決定了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經歷合作探究過程,加強情感體驗與價值觀教育,為最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人文素養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和目標。為此我確立了《初中物理學習誤區》的課題。
這一課題既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相聯,又與教師素養、教師專業的發展、教學行為、教學績效高度相關,還與學生的學習品質、人格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目前,我們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這項課題的研究有利于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從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成“探究式教學”為主的多種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知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于度,發揮學生主動性,調動學生的思維,最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經歷情感體驗和情感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分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搭建表演的舞臺,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走向探究者的角色,并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咨詢、幫助和服務。新的教學形式下,教學內容都以全面體現學生的主體探究性為主,同時以通過課題研究,促使達到教師教學理念和學生學習理念的根本轉型。使教師意識到物理教學中“探”在學生成長和發展中的重要性,認真審視課堂教學,促進新生課堂的建構,促進課堂改革的深入實施,具有較高的借簽、推廣與運用的價值。
3.對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的論證
本課題圍繞初中物理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如何正確面對物理的教與學,如何更好體現三維目標,既掌握基礎知識,又加強了情感教育、科學思維方法、探索意識和探索精神、創造能力的培養這一主題,確定以下課題研究目標:
1.改進初中物理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增強教師在素質教育新形式下教學的變革意識,促進學生在素質教育中物理學習的變革。
2.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變學為探,從學習者、知識接受者逐步走向小科學家、小研究者的角色,讓每位學生去探究物理現象與規律,在探究中發揮其主體性,在探究中經歷科學家的研究過程、體驗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在探究中經歷各種情感體驗和生成價值觀教育,最后讓學生走向生活去設計去創造,成為一個愛思考愛動手小發明家。
為達到課題目標準備從以下途徑和方法上實施課題研究,,讓學生多參與多活動,培養學生能力,同時得到情感體驗。
研究途徑:
1.增加學生動手實驗和實驗課,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的能力。2.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以“學生探究”教學為主。3.增加實踐課,讓物理走向生活,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4.課外活動:小制作,了解物理史和科學家的事跡,了解科學前沿陣地。
研究方法:
1.積累有關該課題的國內外理論及研究成果。2.各種課堂形式的選擇與運用及策略。3.敘事研究、調查問卷:對初中物理教學及學生學習行為學生調查問卷。4.個案研究:課題進行前后對比學生的狀況。
總之,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4.對課題實施步驟設計和保障條件的論證
為保障課題研究順利進行,制訂以下實施步驟:
第1階段:準備階段(一個月),調查研究學生基本情況,寫出自己這一階段
的基本設想。
第2階段:實施階段(八個月),以“探究式”為主的教學模式,設計好不同課堂形式下組織好學生的探究學習策略,以“觀摩課”形式,寫好研討,積累資源,總結好典型案例及反思。
第3階段:(兩個月)收集優秀教學設計案例與反思,撰寫圍繞主題的教學設計或論文。
第4階段:總結階段(一個月),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發布研究成果。
課題負責人于愛民老師是市骨干、市優秀教師,也是我校的教育教務負責人,一名優秀教師,工作熱情高,教研能力強,擔任我校教務主任一職,多次參加各類教學能力大賽和組織并指導全校教育教學工作,榮獲多項殊榮,教學上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有良好的實踐基礎,有能力搞好這項課題研究。
上級有關部門及學校的支持是課題研究的有力保證,我校對科研非常重視,科研意識非常強,我校被縣教育局確定為“成武縣初中教育教學科研基地”,被評為“省級規范化學校”,這一切為搞好課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人文基礎。
我校教學設備齊全,圖書館館藏豐富,并按教師的要求每年訂閱大量的雜志、報刊和教科研書籍。
三、預期課題中期成果
主
要
階
段
成
果
深度調查分析學生的物理學情,尋找新模式,突破舊的教學模式。
以報告形式做出總結。
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參于度。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讓學生形成新的物理學習模式。
加強學生學物理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教育。
四、最終研究成果
最終
成
果
在素質教育新要求下,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讓學生形成新的物理學習模式。最終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參于度,更好的實現物理新課標下的三維目標。
五、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意見
單位負責人對申請人的學術水平與完成課題能力的評價意見、在人力與物力等方面支持該課題立項并督促其按時完成的意見、簽名、單位蓋章
于愛民同志思想進步,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教學成績突出,善于教學研究,理念先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是我校主要教學骨干和負責人之一。能勝任課題研究工作,同意推薦。
20 年 月 日
六、課題組所在縣市區教研室意見
物理教研員簽名:
教 研 室 公 章
20 年 月 日
七、課題組所在市教研室意見
物理教研員簽名:
教 研 室 公 章
20 年 月 日
八、學術委員會評審意見
學術委員會負責人簽名:
山東省中學物理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公章)
20 年 月 日
備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