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出自清代名醫程鐘齡《醫學心悟》,程氏謂此方能治“諸般咳嗽”。其藥物組成為:桔梗6~10克,白前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陳皮6~10g,荊芥3~6克,甘草6~10克。可謂“藥極輕微,而取效甚廣”,溫潤平和、不寒不熱,極具靈動之氣。后世醫家應用此方治療肺系疾病,療效確切,頗受推崇,堪稱“不是經方的經方”。筆者常在此方基礎上加枳殼10克,杏仁10克,并根據寒溫痰飲之不同,隨癥加減,治療各型咳嗽和哮喘,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方義分解
《內經》雖言“五臟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但咳終不離于肺。肺為華蓋,又屬嬌臟,主宣發、肅降。寒溫不調,氣逆痰動則為咳嗽喘逆。本方著眼于肺的生理功能,順應其生理特性。以桔梗開宣肺氣,白前降氣祛痰,二藥藥性平和,一宣一降,符合肺主宣肅的生理功能,且能祛痰,是為本方主藥,輔以百部、紫菀以潤肺止咳,且能止癢,荊芥清宣表邪,陳皮理氣化痰,甘草既可調和藥性又能潤肺止咳。
在臨床應用中可根據癥狀加減:外感初起屬風熱者合桑菊飲、銀翹散,屬風寒者酌加前胡、防風、蘇葉,咳嗽咽痛者重用甘草,酌加牛蒡子、連翹,肺熱明顯加桑白皮、黃芩,咳嗽咽干加沙參、麥冬,痰多者酌加川貝、浙貝、清半夏等,喘者加地龍、蘇子,或與麻杏石甘湯合用,內濕明顯加茯苓、薏苡仁或合用二陳湯、苓桂術甘湯,寒飲明顯者加干姜、細辛、五味子,食積加神曲、內金,咽癢明顯酌加蟬蛻、僵蠶。
驗案舉隅
配伍散寒解表藥治風寒咳嗽案 李某,男,28歲,2013年12月5日來診。自述一周前患感冒,惡寒,周身酸痛,咽癢,咳嗽,自服感冒藥(具體用藥不詳),癥狀減輕,但咳嗽至今未愈。現癥:時時咳嗽,咳而不爽,咽癢則咳,夜間咳嗽較白天為重,痰白量多,伴胸悶不適,有時微寒,苔薄白,脈稍浮而弦。辨為外感風寒,寒邪傷肺,肺失宣肅,痰阻氣道。治擬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止嗽散加味。處方:桔梗10克,白前10克,枳殼10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5劑,水煎服,后隨訪服藥3劑即愈。
按:《醫學心悟·咳嗽》指出:“風寒初期,頭痛鼻塞,發熱惡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防風、紫蘇葉、生姜以散邪”,筆者取其意,在止嗽散的基礎上加防風以散寒解表,清半夏、陳皮化痰,枳殼、杏仁以理肺降氣,藥癥相符,故藥未盡劑而愈。
配伍辛涼解表藥治風熱咳嗽案 王某,女,40歲,2013年5月24日來診。1月來反復感冒,3天前又感發熱,頭暈頭脹,周身微汗出,咽干,咳嗽頻作,痰黃而黏,體溫38.5℃。自服感冒清熱顆粒未效。刻診:咳嗽較劇,咽紅且干疼,舌尖紅,苔少,脈浮稍數,體溫37.8℃。辨為外感風熱,肺失宣肅。治擬辛涼解表,宣肺止咳,止嗽散加味。處方:桑葉10克,菊花10克,銀花15克,連翹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枳殼10克,杏仁10克,牛蒡子15克,桑白皮10克,生甘草10克,5劑,水煎服。后隨訪,一劑燒退,藥盡咳愈。
按:本例患者為風熱感冒,肺為熱邪所傷,以止嗽散合桑菊飲、銀翹散加減,以外散風熱、內清理熱,又可宣降肺氣,故愈。
合理配伍治久咳案 楊某,男,45歲,2013年11月5日來診。自述咳嗽20余年,吸煙較多,每日不少于30支,痰多而黏,色時黃時白,口苦咽燥,夜間咳嗽較重,甚則難以入睡,舌體紅廋,舌苔薄白,脈弦稍數。辨為煙損肺陰,肺體為煙氣所傷。擬止嗽散加味。處方:桔梗8克,白前10克,枳殼10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甘草10克,浙貝15克,全瓜蔞15克,海浮石10克,百合10克,黃芩10克,炙桑白皮10克,5劑,水煎服。
二診:咳嗽顯減,痰仍多,咽燥。一診方去百部、海浮石,加川貝5克,沙參15克,7劑,水煎服。后隨訪,咳嗽基本痊愈,囑戒煙自養。
按:煙草辛溫有毒,肺體久受熏灼,肺陰肺絡必有損傷,致使肺失宣肅,痰阻氣道,故見咳嗽痰多咽干。以本方加清熱化痰養陰之品,是為正治。
合脫敏煎治過敏性哮喘案 孫某,女,22歲,2013年10月來診。哮喘起于幼年,經某醫院行過敏性試驗呈陽性,確診為過敏性哮喘。經口服強的松、撲爾敏等抗過敏西藥效果不明顯。凡接觸花粉、灰塵、煤煙、油漆,外受寒冷即發作,夜間及清晨癥狀較重,并伴有鼻癢流涕,目癢。近來咳喘,憋氣,胸悶不能平臥加重。胸部X光片示兩肺未見異常。辨為肺失宣肅,氣道攣急。處方:桔梗10克,白前10克,枳殼10克,杏仁12克,百部10克,甘草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僵蠶10克,地龍12克,五味子10克,銀柴胡10克,7劑,水煎服。
二診:咳喘減輕,只在夜間及清晨發作一兩次,使用沙丁胺醇可緩解,囑原方再服7劑。
三診:近三日哮喘不再發作,偶遇灰塵或清晨起床后咳嗽,原方加炙桑白皮10克,7劑后哮喘不在發作,偶有咳嗽。囑在三診方基礎上加生白芍10克,7劑制水丸服用,以鞏固療效。
按:過敏性哮喘是一種較為頑固的疾病,臨床上將其分為虛實兩種,葉天士說:“在肺為實,在腎為虛。”實者為邪氣實,外來之邪不外風寒燥熱,內生之邪則主要是痰濁和水飲。故實喘為邪氣壅肺,以肺氣宣發肅降失常為主要病機。本例患者主要在外受邪氣的影響下發作,辨為肺失宣肅。在《醫學心悟》中,程氏亦將止嗽散作為喘證的主方。筆者依照程氏之意,以止嗽散合脫敏煎治療,恢復肺之宣降,則咳喘自平。(谷浩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