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鏈接:
共讀共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5)習慣二 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共讀共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4)習慣一 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共讀共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七個習慣簡要的定義與架構圖
習慣一告訴我們:你是創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
這個習慣的基礎是人類特有的四大天賦:即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以及最為重要的自我意識。
習慣二是關于第一次的創造或者智力上的創造的習慣。
其原則基礎是想象力和良知這兩大天賦。
習慣三是關于第二次的創造或者體力上的創造的習慣,是對前面兩個習慣的實施、執行和自然流露。
它要求我們運用獨立意志努力實現一個目標,即以原則為基礎安排人生。
對習慣三來說,前兩個習慣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習慣三則是習慣一和習慣二的具體實踐。
一、獨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
除了自我意識、想象力和良知之外,想要真正實現成功的自我管理,就必須發揮人類的第四大天賦——獨立意志。
獨立意志指的是做出決定和主動選擇,并根據這些決定和選擇采取具體行動的能力。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二、別讓瑣事牽著鼻子走
緊迫之事不一定很重要。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于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要事。
時間管理矩陣可分出四大象限,由此有以下幾種生活狀態:
過分注重第一象限事務,范圍會越來越大,最終占據你全部的時間和精力。
把90%的時間花在第一象限,10%的大部分在第四象限,其次是第二和第三,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處理危機。
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三象限,卻自以為在第一象限,整天忙于應付自認為十分重要的緊急事件,但只是對別人重要,對自己就不一定了。
將所有時間用在第三和第四象限,過的是不負責任的生活。
高效能人士花費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事務,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以期減少第一象限事務的數量。
第二象限事務:建立人際關系,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于未然等。
高效能人士腦子里裝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思維方式是預防型的,總是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
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事務,而且即知即行,一樣可以事半功倍。
在時間管理領域稱之為帕雷托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三、勇于說“不”
在緊急與重要之間,應該知道取舍。
四、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六標準
要想實現有效地管理生活,需要有完善的原則,對個人使命有明確的認識,能兼顧重要的和緊迫的事情,能平衡產出和產能的關系。
讓第二象限事務成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須滿足六個重要標準:
1 和諧一致 理想與使命、角色與目標、工作重點與計劃、欲望與自制間,應和諧一致。
2 平衡功能 扮演不同角色,平衡健康、家庭和個人發展等。
3 圍繞中心 不按日程表訂立優先順序,應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來安排行事。
4 以人為本 重視人際關系的得失。
5 靈活變通 并非一成不變。
6 便于攜帶
五、自我管理四步驟
以第二象限事務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項關鍵步驟:
1 確認角色。家庭、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務。
2 選擇目標。思考下一個周計劃中每一任務欄下你最想做的一兩件要事,作為你選定的目標。目標中一定要有幾個第二象限事務,并與長期目標相關聯。
3 安排進度。
4 每日調整。由周計劃到日計劃,再到每日調整。
六、付諸實踐
習慣三重在身體力行。
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才可如此。對人應講效用,即某一行為是否有效。
七、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的優點
這一方法比前三代都要先進,其先進性體現在五個方面:
1 以原則為基礎,切實地創造出一個核心模式,能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分配自己的時間,看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效的。
2 接受你內心良知的指導。最大限度地同價值觀保持一致,給予自由和變通。
3 確認了你的個人使命,包括價值觀和長期目標。每一天都有明確目標和方向。
4 幫助明確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生活中的各方面。
5 以一星期為單位計劃生活,讓你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不必局限于短暫的一天時間。
有一條主線貫穿這五個方面,即:將人際關系和結果放在第一位,將時間放在第二位。
八、授權——高效能的秘訣
基本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指令型授權和責任型授權。
指令型授權的關注重點是方法,自己為最后的結果負責。
責任型授權的關注重點是最終的結果。理論基礎是充分認可他人的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以及獨立意志。
這種授權類型要求雙方就以下五方面達成清晰、坦誠的共識,并做出承諾。
1 預期成果 雙方都要明確并且完全理解最終想要的結果。要以結果,而不是以方法為中心。
2 指導方針
3 可用資源 明確可以使用哪些人力、財務、技術或組織資源來取得所預期的成果。
4 責任歸屬 制定業績標準,以此來評估成果。制訂具體的時間表,說明何時提交何時評估。
5 明確獎懲
九、以要事為中心的思維方式
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通過授權對他人進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的關鍵并不是技巧、工具或其他外在因素,其中心是內在的,是以第二象限事務為中心的思維方式。
作為第二象限事務的管理者,你要明白,大多數“產出”活動屬于第一象限事務的范疇,大多數“產能”活動屬于第二象限事務的范疇。管理好第一象限事務的唯一途徑就是重視第二象限事務,而最重要的就是未雨綢繆和抓住機遇,同時要有勇氣對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的活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