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一直以來都有著“最美大學”的美譽,一說到武大就一定會提到“櫻花”,它們似乎已經是分不開的一體。特別每每到了初春時節,櫻花就會盛開,整個大學洋溢在粉色的花海里,唯美又浪漫,沒到這時就會吸引無數游客前來拍照賞花。
武大校園內種有櫻樹上千棵,每年櫻花綻放已成國內非常特別的春日一景。武漢大學和櫻花的淵源是什么,櫻花又是怎么成了武大的代名詞的呢?中國有這么多城市有櫻花,為何偏偏是武漢?
現在的武漢大學校內種植櫻花約1000多株,以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4種為主。這里的每一株櫻花都有著很長的故事和復雜的歷史背景,這背后是什么,讓我們來一一看一下。
原來的武漢大學校園內其實沒有種植過櫻花。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立武漢大學在武昌城郊外的珞珈山一帶大興土木,辟山建校,同時大規模地植樹造林。1937年日軍發起全面侵華,全國上下進入了共同抗戰時期,當時武漢的形勢非常緊迫,武漢大學的師生只能忍痛遷到四川樂山。
1938年底,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區被日軍侵占,次年春天日軍,日軍從本國運來櫻花樹苗,在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里種下了最早的一批櫻花樹。種下的這批櫻花共28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
后來抗戰勝利后,武大師生回到了珞珈山校區,武漢大學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開了花,它們均勻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間。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國恥”,不能留。但后來還是有大部分人主張留下這批櫻花。淘寶優惠券
除了這是武漢大學的第一批櫻花外,比較有名是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由于周總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于是周總理便將這批友誼之花轉贈與武漢大學,它們現在在武漢大學行政樓、新聞與傳播學院、櫻花大道等地。
櫻花象征熱烈、純潔、高尚,因平安時代文化的影響而成為“花”的代稱,在春天的花中占據特殊的一席之地。櫻花宛如懵懂少女的,安靜得在春天開放,滿樹的白色粉色的櫻花,是對情人訴說愛情的最美語言。
在櫻花樹下賞花歡飲早已成為春日里最具代表性的景致。日本人認為人生很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是死,也應該果斷地離去。櫻花凋落時候,不污不染,很干脆,因而被尊為日本精神的象征。
武漢大學的櫻花,在全國久負盛名,其校園也早已成為一處非常火爆的賞櫻勝地。對于武大校園的櫻花究竟從何而來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對于武漢大學校園的櫻花究竟有何歷史內涵,它們到底更多地是國恥的標志,還是友誼的象征,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