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在南越始終無法打敗北越的情況下,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美國以為他們的介入可以加速戰爭結束,卻沒想到北越游擊隊這么作戰,靠著越南的環境與美軍作戰,致使美軍死傷慘重。
1969年,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美國不得不與北越展開了談判,然而桌面上的談判進展緩慢,前線的戰爭依然如火如荼。
這是1969年拍攝的一組照片,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8步兵團剛剛被派到了越南戰場,越南的氣候環境讓他們很不適應。
北越游擊隊擅長在茂密的叢林中活動,趁美軍不備發動突然襲擊,然后揚長而去,借助叢林優勢快速逃走。美軍想了很多辦法,用橙劑摧毀叢林、坦克開路等等,給游擊隊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但始終無法完全消滅他們,游擊隊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活躍。
一輛因高溫而趴窩的坦克,這在越南很常見,糟糕的其后令很多美國士兵不適應。特別是坦克內部,發動一會兒就成了蒸籠,而離開坦克又擔心被游擊隊攻擊,而能憋在坦克里,體力透支地非常快。
美軍的后勤體系向來是世界第一,當時空調還不普及,給士兵們消暑的方法就是大冰塊,這是士兵們的“續命符”。
M16A1步槍,美國第二代制式步槍,雖說性能已經比M14自動步槍強上不少,但射程、彈匣容量(20發彈匣)、殺傷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許多美軍甚至更愿意使用繳獲的AK-47。
海軍陸戰隊第28團原本是部署在西歐的部隊之一,因為越南兵源短缺而被抽調。雖說對抗的是比越南強大太多的蘇聯,但至少雙方打不起來,沒有性命之憂,而且西歐的氣候還很舒適。
驟然間從“天堂”般的西歐調到了“地域”般的越南,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抓捕游擊隊,可想而知士兵們的心情了,也難怪越戰后期美國的反戰情緒會這么高昂,連士兵都不想再打下去了。
1975年,從南越撤離的最后一架美軍直升機
美軍的撤離工作從1973年開始,他們給南越部隊留下了大量武器裝備,但可惜南越軍“爛泥扶不上墻”,平白給游擊隊送裝備,最終越南成了蘇聯的跳板,美國在南亞的影響力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