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本期權威指導專家:
劉紅光,江門市骨科研究所、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骨五科(關節創傷科)主任、主任中醫師。
肩膀痛,你卻只知道肩周炎,
找準罪魁禍首,莫要錯怪“肩周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老百姓一有肩膀疼痛就自以為患有“肩周炎”,其實引起肩膀痛的疾病有很多,“肩周炎”只占肩膀疼痛疾病的少部分,100個肩膀疼痛的病人里,僅有2至5個是真正的肩周炎。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骨五科劉紅光主任介紹,在他遇到的肩痛患者中,曾被誤診的病例時有發生。
李女士今年56歲,平時喜歡打乒乓球,可最近半年她卻被反復出現的右肩膀疼痛困擾,期間李女士去了多家醫院就診醫生都說她患的是肩周炎。從此,理療、推拿、針灸成了李女士的家常便飯,每天她還在家里做爬墻、拉環等動作。
半年過去了,李女士的疼痛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有時候疼痛還放射到背部和上臂,這讓她幾乎不敢側臥,特別是到了晚上,一陣陣鉆心的痛讓她整夜整夜睡不著。到了后來,幾乎全靠止痛片才能睡上一會。因為右上臂根本抬不起來,連穿衣服、洗澡都要家人幫忙。
李女士慕名來到了我院骨五科(關節創傷科)就診,醫生通過做體格檢查和做MRI(磁共振)檢查,初步診斷為“肩袖損傷”。鑒于李女士的癥狀已經比較嚴重,骨五科劉主任對其實施了肩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療效很好,肩關節功能已經恢復正常。
引起肩關節疼痛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典型表現:約占肩痛病人的60%。
肩膀疼痛、上抬無力、靜息痛、夜間被痛醒、不能側臥。
明智的治療:手術修補
如果讓肩袖損傷的患者繼續進行“拉吊環”等鍛煉,或人為強行手法松解肩關節,可能會造成肩袖組織裂口繼續擴大,加重病情,嚴重時甚至會致殘。經檢查確診的肩袖損傷患者經正規保守治療無效后可在關節鏡下行肩袖修補術,通過植入幾個縫合錨釘,縫合撕裂的肩袖組織。
典型表現:約占肩痛病人的20%。
肩部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疼痛加重。
明智的治療:患者需拍X光二位片
顯示弧形肩峰和鉤狀肩峰患者是肩峰下撞擊癥的主要原因。
患者需要減少肩部伸展、上舉過頭頂等運動,并配合藥物抗炎鎮痛治療,部分患者還需要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以消除肩峰下撞擊的致病因素。
肩峰下撞擊癥的患者如果被誤診為肩周炎,進行某些不恰當的治療,比如拉吊環、甩手臂等,很可能加重病情,延誤治療,甚至引起肩袖撞擊撕裂損傷。
典型癥狀:約占肩痛病人的10%。
肩部疼痛,對肩關節某個方向的運動感到恐懼。
明智的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進行非手術治療,其康復過程較長,通常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
如果6個月的理療不能控制肩關節不穩,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已經成為肩關節習慣性不穩的首選治療方法,其成功率高達95%以上。肩關節不穩患者如被誤診為肩周炎,而忽略了其本身致病的肩關節盂唇損傷等根本原因,甚至進行錯誤的康復治療,則可能會更易引發脫位,加重病情。
典型的表現:約占肩痛病人的2%~5%。
肩部疼痛,主動與被動活動都受限。
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并不高,是指是肩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充血水腫,形成的無菌性炎癥,嚴重時可造成粘連,患者往往自覺關節僵硬,胳膊向后、向外旋轉活動度受限,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其科學名字是“凍結肩”,美國肩肘外科學會將其定義為粘連性關節囊炎。
明智的治療:凍結肩的自然病程一般是1-2年,分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復期。
急性期時,一般不宜采用推拿及手術治療。可以口服消炎鎮痛藥、肩部冷敷、封閉等治療。
慢性期以功能鍛煉如爬墻練習、棍棒操和理療為主。不少凍結肩患者可以自愈。如經3~4月上述常規治療,患者病情無明顯改善,如果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者,關節鏡微創治療是當前國際上推薦的最好治療方法。
典型的表現:肩部上舉外旋、后伸時疼痛、絞鎖和彈響。
明智的治療:損傷確診以后要上肩膀休息,早期不能像凍結肩那樣進行肩關節鍛煉,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讓損傷的肌腱有機會自我修復。若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仍然無效,則說明情況比較嚴重,需要在肩關節鏡下微創手術修復肌腱。
肩關節疼痛需要做哪些檢查?
劉主任介紹,當肩部疼痛導致不能提東西或不能使用手臂、休息時間或夜間關節疼痛、關節畸形的損傷、肩關節或上臂周圍腫脹或嚴重淤血的患者,建議患者首先尋求專業運動醫學或肩關節外科醫生明確診斷。
肩關節疼痛患者兩項檢查是必須的:
1、X光二位或三位片
2、磁共振
劉主任建議患者選擇“3.0T磁共振”檢查,是目前最先進的新一代磁共振,對肩關節內部結構病變的分辨力要遠高于“1.5T磁共振”。
第四講 崴腳了怎么辦?很多人都做錯了!
第六講 走路腳疼?簡單四招幫你遠離疼痛!
第十一講 老人膝蓋痛,預防很重要
第十二講 對不起,讓您“肩熬”了2年!
第十三講 踝關節扭傷,及時正確處理很重要
江門市骨科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由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骨傷科八個亞專科組成,是廣東省首批中醫重點專科、廣東省首批中醫名科,江門巿臨床重點專科。八個亞專科分組包括:
? 骨傷科一區(四肢創傷外科)
? 骨傷科二區(骨關節病科)
? 骨傷科三區(脊柱外科)
? 骨傷科四區(手足顯微外科)
? 骨傷科五區(關節創傷科)
? 骨傷科六區(脊柱外科)
? 骨傷科七區(整脊正骨科)
? 骨傷科八區(四肢創傷外科)
八大專業病區,都有自己特色的診療技術,它們如同八根堅實的砥柱,支撐起學科發展的“大廈”,目前,骨研所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協調發展的骨科臨床和基礎研究基地。具有豐富疑難危重病、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西醫綜合治療手段的能力。率先在五邑地區開展骨科三維重建3D打印技術,組建骨科手術機器人區域治療中心,并成功進行全市首臺骨科機器人手術、首家引進超聲骨刀技術,未來將致力于發展骨科精準診療技術,提高手術療效,縮短手術時間、加快術后康復。
劉紅光
主任醫師、碩士、骨五科主任。主要從事骨與關節損傷,關節內創傷及脊柱外科臨床工作,至今已完成四肢復雜骨折,髖、膝人工關節置換,四肢各大關節的關節鏡手術2000例以上,開展骨折微創手術數百例。參與和主持多項省、市科技局的科研項目。先后在國家級骨科核心期刊上發表二十余篇論文。曾榮獲江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擅長于關節鏡下治療各種關節內創傷、運動創傷、人工關節置換術、四肢骨關節復雜骨折、骨折微創技術;對老年性骨關節病、骨質疏松癥、骨腫瘤、骨感染等各種筋骨疼痛病癥的診斷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有豐富的經驗。
出診時間:周一、四、五全天,
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出診地點:門診二樓(217)室
文章來源:骨五科(關節創傷科) 指導專家:劉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