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月寫歷史2020-03-13 07:38
在劉備集團,有這么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得到重用,但卻流芳百世。他就是趙云,趙云在《三國演義》中的評價非常高,不僅被稱為“渾身是膽”,更有甚者,譽其為武神。而且趙云和劉備關(guān)系非常好,雖然沒有結(jié)拜,但是也被稱為劉備的“四弟”,可以說是劉備的心腹大將了。
然而,就這么一位勇將,劉備卻只給了趙云一個鎮(zhèn)軍將軍的職務(wù),這個職務(wù)不高不低,但是沒有什么權(quán)力。說白了,就是劉備的“保鏢”一職。趙云也因此,沒有參加過什么大型的戰(zhàn)爭,沒有立功的機會,沒有得到重用。
趙云雖然沒有被重用,但是他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于關(guān)羽和張飛。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他的名聲還更大一些。比如他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下幼主;比如他一身不敗,無人能敵。這些都是流傳后世的名聲。雖然,他有所缺失,有所遺憾。但是,在劉備心中,趙云一直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在劉備臨死前,也要對趙云說一些很關(guān)鍵的話。
很多人以為劉備托孤只是向諸葛亮托孤了,其實不然,劉備不僅向諸葛亮托孤了,還向趙云托孤了。可見趙云在劉備心中的分量,一點都不亞于諸葛亮。劉備這樣對趙云說:“朕與你患難中相逢,不曾想今日將要在此地離別,你念及和我的故交,一定要看好我的孩子(劉禪),不要辜負(fù)了我的遺言。”趙云聽聞,悲泣而跪拜,說道:“臣愿意效犬馬之勞!”
這一段是在《三國演義》中出現(xiàn)的,雖然正史中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橋段。但是既然演義會這樣寫,就代表這里面必然是有一些獨特的原因的。小編分析后,得出了兩個原因。其一是趙云不被重用,這讓很多人為趙云感到“不平”,想必寫出《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才愿意給趙云加了這一段戲,讓趙云接受了劉備的遺言。
其二,趙云自身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將軍,不僅如此,他對蜀漢還是有大恩的,是劉禪的救命恩人也是劉備的貼身保鏢。這樣的人物,劉備按道理是不可能忽視的,正史中雖然沒有記載,但是并不排除說了的可能性。后人猜來猜去,各種說法都有,所以羅貫中會選擇一個比較合理的說法,于是就有了“托孤趙云”的橋段了。
那么回到故事本身,劉備對趙云說的托孤之言的重點是:“你是我的兄弟,也是劉禪的救命恩人,我死后,你千萬記著保護好劉禪!”這句話里面的信息量還是比較多的,值得琢磨一下。可以說比劉備給諸葛亮說的那句“君可自取”,信息量還要多一點。
保護劉禪,就是一項特殊的權(quán)力。因為在劉備看來,這句話可以說是交給了趙云生殺奪舍的權(quán)力了,讓趙云成為劉禪的親信。而與此同時,他卻對諸葛亮說過一句“君可自取”,可見他已經(jīng)打算把整個蜀國交給諸葛亮了,至少表面上有這樣的意愿了。因為他深知自己死后,將無人能夠制衡諸葛亮,即使是他的兒子劉禪也不行。若劉禪和諸葛亮在某一天不得不走向?qū)锩娴脑挘瑒湎Mw云是向著劉禪的。
若諸葛亮和劉禪自身并沒有矛盾的話,趙云就不必干預(yù)諸葛亮的政策。但是一旦劉禪有生命危險,那么趙云可以名正言順的實行自己的職責(zé),可以說是劉備留給劉禪的最后一張底牌了。算上不會背叛他的關(guān)羽和張飛等后人,劉備給劉禪留下了很多保護措施,就是為了制衡諸葛亮。
而趙云當(dāng)時悲從中來,只說了一句:“愿效犬馬之勞!”這句話就表明趙云只是為了單純的服從劉備的想法,而并沒有想到深層次的制衡諸葛亮和保護劉禪的層面上。也就是說,趙云并沒有把自己安排在和諸葛亮制衡的位置上,他還是只想著當(dāng)一個臣子。
諸葛亮當(dāng)時也在場,必然是聽懂了這句話,但是他不敢說。因為在劉備說“君可自取”的時候,他心里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道路了。若他說破這個道理,可能會把自己置身危險的境地,也可能會讓劉備一片苦心辜負(fù)。
當(dāng)然,諸葛亮后來也是明白這樣的道理,只能不斷地征戰(zhàn),保住自己地位的同時,保住了自己的名聲。最終隕落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留下一世英名。若他不征戰(zhàn),那么他將面對內(nèi)部的權(quán)力斗爭,不管是勝是敗,他的名節(jié)盡毀,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而趙云,也就這樣度過了他作為“最后保險”的一生,雖然一直沒有施展的機會,但是他忠實的態(tài)度,端正的人品和勇敢的氣魄,也流傳了下來,成為人人稱頌的“完美將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