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偏遠的山村里,有一戶林姓人家,家里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說來這小女孩也是命苦,在她剛滿六歲的時候她的親生母親就撒手人寰了。
而不久之后,她的父親就托媒人幫忙,在鄰村娶回來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這寡婦從那以后也就成了這女孩的繼母。
也是從那時起,女孩每天就有干不完的活,而這個繼母不僅對她無半分疼愛,反倒是對她是非打即罵。
一天清晨,小女孩早早起床給繼母和父親做飯,就在飯做好往出撈的時候不小心撒到了鍋臺上一些。她剛想收拾就見一個小白耗子跑了出來吃鍋臺上的飯。
這小姑娘見這小耗子餓得實在可憐,從那兒以后,便每天在盛飯時,故意撒在鍋臺上一點,久而久之,這小耗子便對小姑娘心生感激,于是便在一天中午,將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一個翡翠玉鐲放在了門口堆滿衣服的洗衣盆里。
要擱平時,繼母是斷不會碰這污穢的洗衣盆的,可不知這天剛巧有一小物什不見了,便去這洗衣盆里的臟衣堆里去翻找,哪知卻剛好看到了被小白耗子藏在盆里的玉鐲,繼母便不依不饒的追問,可這姑娘哪里知道是哪里來的呢。
傍晚時分,姑娘的父親從外面回來之后,繼母就添油加醋地把今天的事情告訴了他,還誣蔑地說:“我看呀,這丫頭保管沒干啥好事,這指不定是哪個見不得人的送她的呢,這個家怕留不得她了,不然呀,說不定哪一天,咱們家的臉都會讓她給丟光了”。
老話說,有了后娘,親爹變后爹,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架不住繼母的挑唆,這姑娘的爹也在想方設法地想著把閨女給解決了。
這天,父親沒有外出干活,吃過早飯后就對閨女說道:“丫頭,你姥姥托人捎信來說她身體不行了,臨終前想著再見你一面,今天爹就送你過去吧”。
聽到爹爹這樣說,姑娘覺得十分詫異:“爹,我咋不記得我還有個姥姥家呀?”
她爹一聽瞬間面露怪異的神色,他連忙說道:“你哪里知道,你姥姥家太遠了,你只在兩歲時去過一次,怕是早就不記得了吧”。
聽爹這樣說,姑娘也就打消了心中的疑慮,跟著爹爹坐著馬車出了家門。
走了不知有多遠,天快黑了,小姑娘的爹爹停下車,讓她把兩個手伸出來。
小姑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把手伸了出來,他的爹爹把身后別的斧子抽出來,照著她的兩手就砍下去,把她的兩手給砍掉了。又不顧她的哭喊把她推到山溝里就跑了。
不知過了多少時辰,小姑娘醒了過來,她疼得站不起來,就往前爬,也不知道爬了多遠。
就爬到一家后園子的杏樹下,小姑娘也餓壞了,就用嘴啃掉在地上的杏。
這家里有三口人,哥哥嫂子領這個小叔子過日子,嫂子是個賢惠的人,對小叔子可好了。家里雖然挺窮,但也想法供他念書。
天剛擦黑,嫂子做好飯之后,就招呼小叔子去自家屋后的菜園子里去拔幾顆小青菜。沒成想,來到菜園之后,竟發現一個女孩倒在一片血泊之中,見此情景他嚇得大喊起來,哥哥不知出了什么事兒,于是就快步跑到后園子,只見一個沒手的小姑娘血淋淋地躺在地上。
他們趕忙把他抬到屋里,給他包上了傷口,就問小姑娘是哪兒來的,怎么弄成這個樣子?
小姑娘就把經過說了,他們都氣夠嗆。轉眼這姑娘來到這戶人家已經兩月有余了,傷口也好得差不多了,可她卻因為失去了雙手,什么活也干不了,因此整日郁郁寡歡。
這一天嫂子對她說:“如果你愿意的話,以后就留在我家里吧,給我弟弟做媳婦”。
小姑娘紅著臉說:“我沒有手,什么也不能干,你們白養活我有啥用?”
嫂子說:“什么也不用你干,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們一家都覺得你是一個好姑娘,我弟弟也非常喜歡你,他是不會嫌棄你的”。
就這樣,在兄嫂的撮合下,這姑娘嫁給了這家的小叔子,夫妻倆十分恩愛。
這年春天,弟弟要進京趕考了,臨行前,他十分放心不下沒有雙手生活不便的妻子,便拜托嫂子說:我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這此期間就麻煩嫂子多多照顧我的媳婦兒了,等我中了狀元就回來接你們。
嫂子說:“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掛心了,你的媳婦,我會幫你好好照顧好的??捎幸粭l,中了狀元可不能變心,他一一答應了”。
丈夫走了,不長的日子,她就生下了一個男孩兒,哥哥、嫂子高興得不得了,對他照顧得更細心了,小孩的吃、穿、用嫂子都包了下來,日子過得挺和氣。
轉眼丈夫已經離家三年,就在第三年的年末,他終于如愿高中,朝廷便差人前去他的家鄉送喜報。
在趕路途中,官差由于長途跋涉十分勞累,便在沿途的一家小客棧留宿,打算明天一早再繼續出發趕路去狀元郎家送喜報。
幾個官差在這小客棧里要了幾樣吃食,隨后便邊吃邊聊了起來,結果開店的夫妻二人從他們的交談中得知,此次是去狀元家送喜報,而狀元的妻子聽說是一個沒有雙手的女人,這一聽不要緊,他們馬上就猜測這女人很可能就是被他們拋棄的女兒。
這個父親和繼母見這姑娘沒了雙手后不僅沒死,還有這做狀元夫人的命,結果氣不打一處來,邊嘮叨邊罵她男人當初為什么不直接把這丫頭給解決了。
這心懷鬼胎的繼母,裝做若無其事地來到幾個官差旁邊,諂媚地說道:“哎呀呀,咱們這小地方的人比不了各位官爺見多識廣,還從來沒有見過狀元喜報長什么樣子呢,各位大人能不能拿來給我們兩口子一看,我們也好開開眼”。
這幾個小官差日常哪里聽過這種阿諛奉承的話,借著酒勁便把喜報拿給了這個心術不正的小人,繼母拿到喜報之后便借口說要拿進屋里讓他家那口子也開開眼,沒想到官差竟一口答應了。
二人在屋內拆開喜報一看,在家人一列赫然寫著自家女兒的名字,于是他們便悄悄在喜報當中加上了這樣一句話:“如今我已高中,若將這無手之人留在身邊,豈不有損我祖宗顏面,無手之人不可留”。
二人改好喜報之后便交還給了官差,表面還嘖嘖稱羨著說道:“這家娘子好福氣啊”。
官差把信和喜報送到了狀元家,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可是嫂子看著看著就笑不出來了,后來更是邊哭邊罵:“這個壞良心的他變心了”,聽嫂子這樣一說,她心里好不難受,對嫂子說:“嫂子,官人說得對,他現在是狀元了,我是個沒手的人,怎么配得上他呢?這樣,我帶著孩子走,你們對我的好處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嫂子說:“你沒有手,往后的日子怎么過呢?”
她說:“嫂子,你盡管放心,我會把孩子養大的”。
哥嫂多番挽留無果,見她失了心要走,實在無計可施,便只得同意,哥嫂為這娘倆準備了不少銀錢和食物,還覺得不夠,便又從里屋翻箱倒柜地找了半天,最后拿出了嫂一副銀鐲子給小孩戴上,對她說:“這是他爹小時候帶的,就給孩子帶上吧,就算是給孩子留個念想吧”。
在一番依依不舍的話別之后,這姑娘最終還是領著兒子出了家門,一個雙手全無的瘦弱婦人,一個年紀尚小的蓬頭稚子,自然也是走不快的,只覺剛出門沒多久,天便完全黑了下來。
就在娘倆不知去往何處時,遠遠竟看到有一個白發白衣的老太太生著一堆火在那取暖,這老太太遠遠看到母子倆便起身招呼道:“姑娘啊,天氣太冷了,趕緊帶著孩子過來烤烤火暖和一下吧,不然手都要凍壞了”。
她看著眼前這個好心的老太太,低著頭不安地說道:“謝謝大娘的好意,可是我是沒有手的人,用不著烤火啊”。
誰知那老太太又說:“我原來也是沒有手的,一烤火手就長出來了,你快來烤吧”。
這姑娘雖然對老太太的話半信半疑,但還是領著孩子走到火堆旁邊,伸出兩個胳膊在火上一烤,竟真的長出了兩只手來。
她高興壞了,心想這回我可有手了,不愁不能干活了。
老太太問他們倆要到哪兒去,他說:“我們娘倆沒有家,現在也正愁著不知道去哪兒呢”。
老太太就說:“這地界我熟,你只管帶著孩子往前走,前面一里左右有個尼姑庵,閹里的老尼姑定能幫你,你且去試試吧”。
老太太說完轉身就不見了,仔細看來,老太太剛才站著的地方,倏然出現一只足有幾斤大小的白耗子,見此情景,她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
而她則領著孩子來到姑子廟,叫開了門。
她對著老尼姑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并請求能夠讓她和孩子暫時留在這里。這老尼姑則說道:“出家人自當是慈悲為懷,你既然無處可去,那么就暫且留下吧,只是有一樣,白天這廟里時常有人前來燒香祈福,你可要看好孩子,不要驚擾了別人”。
她一聽便滿口答應了下來,娘倆兒,就在姑子廟里住了下來。
就在她住下后的幾天,一個新中的狀元回家省親,長途跋涉途經這尼姑閹便進來休整片刻,這老尼怕出什么岔子,便連忙到后院對她說:“一個狀元老爺在前堂歇腳,你可得看住孩子,不能讓他亂跑”。
但偏偏在她干活的時候就沒看住,這小孩跑到了前堂,被狀元看見了。狀元一看到這孩子便覺得十分親切,細細看來,眉眼之間還與自己有些許相似,再細一打量,竟發現這孩子手腕上帶著與自己小時候所帶完全一樣的一對銀鐲,覺得十分詫異,便問老尼:“師傅,這是誰家孩子呀怎么會出現在這尼姑閹呢?”
這老尼怕惹事,便說了實話,說是有一婦人帶著孩子借住在此的。
狀元還是覺得這事蹊蹺,便對老尼姑說道:“麻煩您把這孩子的母親找來,我有一事想要確定一下”。
老姑子連忙去后院找這女人,還邊走邊玩邊怨說:“叫你把孩子看住,你到底還是沒看住,這要是讓狀元老爺怪罪下來,可怎么好?”
來到前廳狀元一看進來的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她的媳婦,只是多出了兩只手。
他十分驚訝地問道:“娘子,你們母子怎么會來這尼姑閹借???莫不是哥嫂家里容不下你們?”
原來這個狀元老爺正是她的丈夫,聽他一問,她就哭了,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對她說了,丈夫一聽,好不生氣說:“我根本就沒寫過那樣的話,這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搗鬼,待我查出是誰,一定嚴懲,今日你們母子就隨我回去吧”。
見弟弟衣錦還鄉,家人十分高興,可沒高興一會,等進了屋,嫂子便上前質問:“你一去三年,杳無音信,弟妹每日惦念,你可倒好,這剛剛高中,便要拋棄糟糠之妻了嗎?”
見嫂子如此生氣,他只得快快解釋道:“事情并不像兄嫂想象的那般,我當初離家時說過,等我高中,便回來接你們,我這不是回來了嗎,而且嫂子你看,我把誰帶回來了”。說罷他一指門口,只見他身后跟著的,正是前段時間執意離家的弟媳和侄子。
見到二人,兄嫂喜極而泣,片刻之后又忙問弟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狀元說也很是疑惑,便說道:“這事呀,恐怕沒那么簡單,待我找來當初來送喜報的官差詢問一二便知”。
于是他打發人去找官差,要查問送信的過程,官差來到家里后,狀元郎就問:“是你把我的信改了嗎?”官差嚇得連連叩頭說:“不是,您就是給我十個膽子我也不敢呀”。
他又問:“那在你送信的路上有誰看過信沒有?”官差一想,在送信途中只有那客棧老板兩口子看過這喜報,于是便對狀元合盤托出了。
于是,狀元便差人把那客棧老板和老板娘尋了來,這一見不要緊,狀元夫人遠遠看去一眼就認出了這二人正是當初企圖謀害自己的父親和繼母。
經狀元一審,改信的正是那個繼母娘,得知真相后,狀元就命手下人把這兩個惡人打下監牢。
打那以后,狀元把哥嫂和自己的妻兒接到京城,過上了幸??鞓返娜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