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靠私塾授課為生。一天他莫名被兩個官差用鐵鏈子綁去了衙門,說他是強盜的同伙,
可太守大人不但沒給他治罪,反而將他岳父關進大牢。
最后還送給書生一百兩銀子和兩頭騾子。
江蘇邳縣有一個書生叫陳錫九,父親陳子言是當地的名士。縣里的周財主看中陳家的聲望,便和陳家訂了娃娃親。
誰知陳子言科考卻屢屢失敗,心中失意便去陜西游學,一晃幾年沒有回家。
周財主看陳家日益衰敗就想悔婚,給女兒另找個有錢人家,但女兒不答應。他很生氣,讓女兒穿身舊衣服就嫁去了陳家。周氏從不嫌棄陳家貧窮,夫妻二人恩愛無比。
女兒嫁到陳家后,周財主越想越氣,便帶了一伙人來陳家吵鬧,強行把女兒接回娘家,又逼迫陳錫九寫和離書。母子倆無奈抱頭痛哭一番。
沒過多久,有鄉人從陜西回來,說陳子言死在外地了。陳母受不了打擊一病不起,沒熬過幾天就撒手而去。
陳錫九含淚賣了田產,湊錢安葬母親后,一路要飯到了西安。他想找回父親的遺骨,問了許多人都說不知道。
一天晚上,他走過一片亂墳崗時被人打劫,他們沒搜到一文錢,氣得對他拳腳相交。其中一人喊:“快跑,有官府的人過來了。”說罷幾個人一溜煙嚇跑了。
陳錫九躺在地上疼痛不已,一輛馬車停了下來。幾個人把他扶起來,馬車上的人掀開簾子一看,驚訝地說:“是我的兒啊,這群惡gui好大膽子,怎敢對我兒子下手?快去把他們都逮住!”
陳錫九定睛一看,車里的人,竟是自己幾年未見的父親。原來,父親死后,已經做了太行山的冥官。
陳錫九哭著跟父親講述母親去世,岳父逼自己離婚的事情。陳父點點頭說:“你說的這些我早已知曉。你的孝行可鑒天地,會有福報的,上天會賜你白銀萬兩,你和妻子也會相伴到老。”
一番續舊后,陳父讓兒子回家去,他跟兒子說,自己的遺骨就埋在離亂葬崗百步遠的一棵樹下。還特別囑咐兒子,他昨晚睡的地方有一些錢,可以當作路費回家,然后就去周家要回妻子。
陳錫九依依不舍地拜別父親。在亂墳崗的一棵樹下,他找到了父親的遺骨,回到昨晚落腳的地方,果真發現了一錠銀子。
陳錫九帶著父親遺骨一路趕回家鄉,將父母二人重新合葬,鄉親們都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陳錫九又找表哥一起去周家要妻,表哥是當地的一個小混混,脾氣暴躁,罵人很難聽。周家被他罵得臉面盡失,只能把周氏抬了出來。
原來周氏自回娘家后,因思念丈夫,郁郁寡歡,如今已病入膏肓。陳錫九剛把周氏抱到床上,她就斷氣了。
陳錫九傷心欲絕,伏在妻子床頭放聲痛哭。可沒一會兒,他突然聽到耳邊有喘息聲,抬頭一看妻子竟又活了回來。他簡直欣喜若狂!
原來周氏一心求死,已經靈魂出竅。可突然被人她扶進轎子,去了一個衙門,她在那看見丈夫,結果一睜開眼丈夫果真就在面前。
經歷一番波折,夫妻終于團聚。陳錫九在村里開了個私塾,日子雖然清貧,但二人苦中有樂。
陳錫九想起父親曾說上天會賜他銀子,可眼下依舊清貧如洗,讓妻子也跟著受苦。于是授課之余,自己更加發奮讀書。
有一天,他剛從私塾回家,就闖進兩個官差,說有強盜檢舉跟他是同伙。然后將他用鐵鏈鎖起來,押去衙門。
到了府衙太守大人親審,問明情況后立馬讓人給他松綁。原來,太守得知陳錫九竟是自己恩師陳子言的兒子。名士之子怎么可能會是強盜?
太守對強盜嚴加審訊,強盜招供說是周財主用錢買通他,讓他污蔑陳錫九。陳錫九如實跟太守說了翁婿之間的恩怨。太守大怒,派人去抓周財主。
太守讓陳錫九回家用功讀書,參加科考,臨別時還送他兩頭騾子和白銀百兩,陳錫九再三拜謝。
一天晚上,陳家闖進了盜賊,將太守送的兩頭騾子給偷走了。誰知幾個月過去,陳錫九正在熬夜苦讀,突然聽到門外有動靜。他開門一看自己的兩頭騾子竟然又回來了。
騾子背上各馱著一個口袋,陳錫九打開一看,里面裝滿了銀子。他非常奇怪,不知道騾子是從哪跑回來的。
第二天一早,聽到街上有人在說,昨晚上周財主家里遭遇強盜,他們搶了錢準備離開時,碰上夜里巡邏的衙役,嚇得丟下東西就逃跑了。
騾子認路自己跑回了陳家,而周財主因為被搶了銀子,氣得口吐鮮血而亡。
周財主死后,周家很快就衰敗了,陳錫九可憐岳母,將她接回自己家來贍養。
這個故事改編自《聊齋志異之陳錫九》。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肯定是值得女人依靠的。所以即使貧窮,周氏也一心要和丈夫一起生活。
反觀周財主,目光短淺,眼里只有錢財。殊不知錢財只是過眼云煙,說沒就沒。但人的未來卻難以預測。
窮人不會窮一輩子,富人也不見得永遠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