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李煜的詞大家讀的多了,就會有一種感覺,就好像我們日常說話一樣,你像在這首詞里邊“剪不斷,理還亂。”這什么意思呢?你想剪吧剪不斷,但你要去整理它吧,它又亂,你怎么辦呢?按理說是如果亂就把它剪斷,是吧?那么剪斷了之后我來把它捋順了,可是你又剪不斷。”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都是口語化。可是你想想讓您來寫這口語話,您寫的出來嗎?您好像又寫不出來。所以他的語言啊是這樣的淺白,賦予口語,好像家常語一樣,可是又仿佛沉浸到了一種非常深厚的情感當中,經(jīng)歷了千錘百煉的這樣一種掏換和掏洗。這確實你很難寫出來的。
李煜自從丟掉了國家,丟掉了皇帝的寶座,一旦歸為臣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一朝變成了俘虜,可以說整日過著囚徒一般的生活。據(jù)史書上的記““此中日夕只以淚洗面“。每天啊就只是哭,哭完了之后呢就是睡,睡完了醒來就是寫這些詞來傾吐內心的血和淚,然后接著以淚洗面。這或許是作為昔日的一個帝王所特有的那種慘痛的經(jīng)歷。因為他原來手下的一幫大臣也紛紛的歸附了宋朝,他們此時此刻變成了宋朝的臣子,那種沉痛比起李煜可能要輕的多。
就拿這首詞來說。第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沒有話,沒有語言,想說什么呢?什么也說不出來,一方面是自己沒話說,第二方面是沒有人和你說。你很孤獨,你很寂寞,而且你無處訴說。所以“無言“和”“獨上“那是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無言還要獨上西樓,我們眼前就能感覺到作者一步一嘆息,那種沉重的步履,恨不能是一步一步挨著,走上了臺階。這時候作者當然不是在夢里一晌貪歡了,而是登上樓后要憑欄,可是憑欄半日獨無言,如此長夜,如何才能入睡?我們想起他在《浪掏沙往事只堪哀》里的句子。說”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終日沒人來。只有你一個上得西樓,看到月如鉤。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詩人特別喜歡寫明月。明月在李白的筆下,有時候好像他赤子之心一樣的胸懷,有時候好像是他的故鄉(xiāng)的情思。明月在王維的筆下卻好像是一段禪意的領悟,有時候又是自然山水的化身。明月在杜甫的筆下,是對親人的無比的思念。在蘇軾的筆下是自己的一段兄弟的情誼。可是到了李煜的筆下,這月如鉤,那就是慘淡的人生,是愁苦的心境,是作為昔日的帝王,如今的階下囚,這樣一種巨大的人生的反差,帶來的慘痛的經(jīng)歷。本來月光是像流水一樣,可是此刻也許是像秋霜一般。本來月光是無比的清澈,可是現(xiàn)在卻變得無比的冰涼。魏晉時期的詩人鮑照曾經(jīng)寫到“始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李白也曾說“咋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鉤。”孟郊“忽驚明月鉤,鉤出珊瑚枝。”等等。人家這些”玉鉤也罷,”明月鉤也罷,寫的都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可是在李煜這里,這慘淡的月光零散凌亂的鋪在了地上,這個“月如鉤”可真是讓他足夠傷心的。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個“鎖”字,用得真是淋漓盡致。此時此刻,不僅人無言,月如鉤,深院寂寞而且孤獨。而這本來是讓人很向往的一番秋景,也被深深地鎖在了這院落里。所以說同樣的秋天在不同人的心里那感受真是不一樣。今天這個夜晚對于作者來講,“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哪里是院落把秋天鎖了起來,分明是在作者的心上掛了一把鎖。作者的心上有一把鎖,看到什么都好像被封閉了起來。過去人常說“梧桐一葉而知天下秋至”。此時此刻寫的也正是這樣的情形。
作者接下來說“剪不斷理還亂的是離愁。”什么離愁?就是離開自己家國的愁,就是思念自己家國的愁,這樣的一番情感,作者用如此淺白的語言表達出來,真是直接寫到人的心里邊。李白曾經(jīng)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真是可以跟這“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媲美。在古典的詩詞當中,形容愁有很多種不同的表達。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說愁的長度。秦觀說“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這是說愁的面積大。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說愁的重量。還是李清照寫愁寫的好“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您猜。這寫的是什么愁,這寫的是愁的速度。前后腳都是微微秒計算,說明對遠方的親人那種思念已經(jīng)到了無法控制的程度,與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比,真是各有千秋。不過對李煜來講,最有特色的是用最后一句話把這所有的愁都給它概括了,那就是”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你要問我這愁到底是什么味道,我不知道,它就是別有一般滋味。
我們說李煜的詞純以白描見長,而這白描實際上非常有語言的表現(xiàn)力。而這不經(jīng)過千錘百煉,那是斷斷寫不好的。李煜據(jù)史書的記載,擅長辭藻,擅長書寫,而且他的生活也是特別的奢侈。他早期的詞也正是用了那繁麗的詞藻來寫著奢靡的生活。譬如“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比如“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等等。應當說這種對于語言和文字的功夫,李煜在他的早期已經(jīng)有所展現(xiàn),只不過那時候寫的對象不同,那會兒寫的是宮廷里的男男女女,宮廷里的花紅柳綠。而此刻這樣一種寫作的功夫用在了內心的慘痛的世界,用在了自己真情的表露上,那自然寫出了另一番的境界。
因此我們說杰出的作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著非常豐厚的詩詞創(chuàng)作的功底,他們都有著非常豐厚的詩詞意象積累的經(jīng)驗,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作家能成就偉大之作品,有的作家卻只能成就一般之作品,歸根結底還是歐陽修的那句話“詩窮而后工”只有經(jīng)歷了大事件,只有經(jīng)歷了大坎坷,只有經(jīng)歷了生活當中的種種溝溝坎坎,那么作者才能夠將胸中之塊壘盡數(shù)寫出,也才能夠使得作品的思想內涵達到后人很難企及的高度,也才能夠真正使得書寫深入到人心的深處,人性的深處!如果李煜沒有經(jīng)過家國破滅,沒有由萬人之上跌落到萬人之下,他的心理落差沒有這么大,他有生花之妙筆也斷斷寫不出來這許多憂傷,也寫不出來這許多流傳千古的絕妙的詞句。為什么呢?就是因為這些詞句的背后是作者那一顆赤子之心,是作者那一顆經(jīng)歷了世事滄桑變化的一顆真心。所以我們說李煜前期的詞已經(jīng)盡顯他藝術的功力,而他亡國之后的詞則盡顯了他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這一番感悟和體驗,這才是他能夠成為千秋詞史上著名作家的根本原因。最后,我們再重溫一下這首詞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拓展知識點】
一、創(chuàng)作背景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這是作者被囚于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后的一個插曲,由于當時已經(jīng)歸降宋朝,這里所表現(xiàn)的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二、詩文解析
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清秋,一作深秋。剪,一作翦。
離愁:指去國之愁。
別是一般:另有一種意味。別是,一作別有。
三、引用詩句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作者:李煜 (五代)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
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玩月城西門廨中詩
[南北朝]鮑照
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
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窗。
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夜移衡漢落,徘徊帷戶中。
歸華先委露,別葉早辭風。
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蜀琴抽白雪,郢曲發(fā)陽春。
肴干酒未闋,金壺啟夕淪。
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
李白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鉤。
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
忽憶繡衣人,乘船往石頭。
草裹烏紗巾,倒被紫綺裘。
兩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數(shù)公,崩騰醉中流。
謔浪棹海客,喧呼傲陽侯。
半道逢吳姬,卷簾出揶揄。
我憶君到此,不知狂與羞。
一月一見君,三杯便回橈。
舍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
興發(fā)歌綠水,秦客為之搖。
雞鳴復相招,清宴逸云霄。
贈我數(shù)百字,字字凌風飆。
系之衣裘上,相憶每長謠。
《宇文秀才齋中海柳詠》
孟郊
玉縷青葳蕤,結為芳樹姿。
忽驚明月鉤,鉤出珊瑚枝。
灼灼不死花,蒙蒙長生絲。
飲柏泛仙味,詠蘭擬古詞。
霜風清颼颼,與君長相思。
《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秋浦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千秋歲
作者:秦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