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的認知不同,文字并不是一種凝固在歷史里的死物,相反,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間的推移,一些新文字會被創造出來,一些文字則會逐漸演化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而另一些文字隨著其本身文明的滅亡而隨之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一種文字消亡的原因可能是多種的,事實上,由于人類文明初期戰爭和爭執不斷,所滅亡的文字可謂數不勝數,像埃及文字、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線形文字A和線性文字B、美洲文字(Meso-American glyphs)等這些都不再使用,只有少數文字能在遠古生存到現在,比如漢字。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遇到一種不屬于現在任何已知語言系統的文字,我們該如何去解讀這些奇怪符號背后所代表的含義?
一般遇到一種未知的文字,書寫方向和數學系統往往是最先作為突破口的。
首先,以人們日常的書寫習慣,一段文字并不是每一行都會寫滿的,只要確定那一邊留有空白,基本上是可以確定這種文字是往那個方向書寫的。
解釋:以1、2圖漢字書寫的段落為例,留有空白的是左邊,我們就可以大體上確定這種文字是從右往左書寫的,其它情況以此類推。也有牛耕田式書寫法,甚至古埃及文、瑪雅文書寫隨心所欲,這些都是得有大量文本資料后才能判斷。
其次,數字系統也是相對容易破譯的,相對于記事的抽象文字,數字是直觀的,也比較容易辨認。(破譯的數字系統就是指知道未知文字的數字符號是使用那種進位制,可能是人類一般都具有十根手指頭,所以十進制是最為常見的進位制。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像瑪雅人使用的是二十進制;現代最具代表的是法語,因為它是十進制、十六進制、二十進制、六十進制等的混合體,由于法語數字系統的復雜性,所以網上常常流傳法語聽寫數字的笑話)。
第三步則是要確定未知文字是一種表意文字還是一種表音文字。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字符。一般來講,越多(習慣來講是超過100個)不同字符的會是表意文字;越少的字符則會是表音文字,例如英文26個,阿拉伯文28個,俄文33個,希伯來文22個,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字符已經能滿足人類的日常需要了。
表音文字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使用符號表示音節的文字的,這種文字一般會有40到90個字符,例如波斯文60個符號,日文中有50個平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可以看作是同一音節的兩套寫法)
判斷一種文字是否破譯成功,就是能否利用推斷出的規則去流暢的閱讀一段新的文字。
前面三步只是破譯工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就跟我們學英語一樣,盡管知道英語是從左往右書寫的十進制表音文字,但對實際的閱讀工作并沒有提供實際性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比較復雜了,并不能一概而論,簡單來講就是尋找這種未知語言的近親語言,以近親的語言的字符對照,逐個擊破。像埃及象形文字的后裔就是科普特語,瑪雅文字雖然無人可讀,但瑪雅預言卻一直被瑪雅人后裔使用。
同時,如果這種未知文字有和已知文字的對照文本,那就是一把鑰匙在手,大大加快破解步伐,比如羅塞塔石碑。
當然,未知文本的存世數量最好有很多,越多越好,以便于人們分析文字規律。
米索不達米亞平原文明并不是每一種語言都能破譯的。比如古印度河文明所留下的圖章文字,不僅文字的符號完全未知,而且所記錄的語言宛如從未在這個星球上出現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