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間又是一年成“公”時,小伙伴們有些已復習得七七八八,也有些剛剛備齊資料準備大展拳腳。單就路途而言,我復習公務員考試的過程算不上艱辛與漫長,所以談起復習經驗,只能借著一點好運氣和好狀態,介紹一下自己在考前一個月復習時間中的一些心得。
本人是參加的2018年國考,一次上岸,準備了1個月(30天),筆試第一(132分),面試第一(84分),綜合成績(73.825分)。我的筆試成績肯定是不如一些大神的,但關鍵是我只用了1個月,所以想給大家分享一下1個月迅速提高成績上岸的經驗。
關于心態這一部分主要想說的就是行測復習時的心態。行測復習最忌諱的就是貪多,貪精。
貪多是指考生老是想著把所有的考題做完做對。你要是真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并且保證正確率的話,你就是神了。其實沒有必要這樣,行測也考驗一個考生舍棄的能力,適當的放棄才能最大化的提高行測成績。
貪精是指考生總是使勁的鉆研一個難題,最后花費了大量時間終于會了,可是你是否想過,在平時復習時,弄懂難題就已經很費勁了。等考試時,你不可能有時間深思的,國考行測135道小題,每道小題平均不能超過1分鐘,考的就是你的第一反應。與其攻克難題浪費時間,還不如把時間都花費在簡單題和中等題上。事實上,只要每個考生能把所有的簡單題和中等題做完并保證正確率的話,基本上都能得到120左右的。
這一部分主要是告訴大家,適當放棄,切忌貪多貪精,只要掌握簡單題和中等題就行,難題就沒有必要掌握了,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精力的話,也可以自己鉆研。比如說數量關系,假如有10道題,簡單題和中等題就會有6-7道,大家復習以及考試時,只需做這幾道題就行了,剩下的3道難題看都不要看。個人認為,這一點對大部分人都適用。
為什么要有計劃?一旦有了計劃,考生也會有學習的動力,還會有一種緊迫感。曾經有一位考生咨詢我,復習時老是胡思亂想怎么辦?我說,你胡思亂想說明你沒有緊迫感,如果你時間緊迫,等會就要考試,哪還有時間亂想事?
同時,大家在復習時,會延伸出各種擔憂,總害怕看了這里,那里卻沒有看到,總害怕有所遺漏,而如果你做過計劃,并每天按時完成的話,就不會有這些擔憂。而是會想著自己每天要做的那套題,今天要分析完哪些錯題,要總結完哪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每個考生都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總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大家看完我的計劃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制訂計劃。下面我就寫一下當時我的計劃表和每日作息。
2018年國考筆試是在2017年12月10日,我開始復習的時候是11月8日,差不多是一個月(30天)。在這之前,我一點基礎都沒有,根本就不知道公務員考試是什么內容。
在我制定計劃前,我先是做了一套國考的真題,包括行測和申論(除了大作文)。做完真題之后,我就知道國考筆試的總體情況了,然后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制定計劃。
總計劃肯定是完全掌握國考筆試,15天復習行測,15天復習申論。
行測有五大部分,根據每一個部分的分值和重要性分配時間,比如說常識判斷(1天)、判斷推理(3天)、數量關系(3天)、資料分析(3天)、言語理解和表達(2天)五大部分。分配時間,需要大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我這樣分配時間的原因是我常識判斷的基礎挺好,而且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提高,所以我只花了1天的時間去把真題刷完了。判斷推理這一部分,需要好好的看參考書,所以花的時間比較多。數量關系,我數學一直都不好,所以要多看,但后來發現沒什么卵用。資料分析這一部分,公式是非常簡單的,都是初高中知識,但是有首數法、尾數法等特殊技巧,需要大量的練習,所以花的時間多。言語理解這一部分,我沒有看書,只是先做真題,只看參考書上錯題那部分的資料,因為參考書這部分的資料太多了,沒時間看。剩下的3天就是做行測真題,按分年的題型來做。
當時我的申論復習時間大概有半個月,也就是15天左右。剛開始我就是按照參考書上的順序看,先是看常規題型,接著是新題型,最后大作文。我基本上就是每個部分是3天的時間。常規題型和新題型每看完一個題型就直接做那部分的題,這也就是分題型重點突破,做題后再回頭看一下書上講的那個部分。這一部分掌握后,再開始下一個題型。大作文我就不多講了,我只是在簡單看了看參考書上的寫作事項后,就用心的研究申論作文模板了,并不是背誦模板里的語句,而是研究模板中的內部邏輯結構,這才是精華。只要能夠掌握里面的邏輯結構,申論作文里的策論文體就不用再愁了。
制定好以上計劃之后,就需要細化到每天的日計劃。而我當時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學習4個半小時,下午學習4個小時,晚上學習6個半小時,每天有效學習時間是15個小時,一個月的有效時間就是450個小時。所以大家復習不要看別人學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別人的有效學習時間。
1.在剛開始復習行測時,你什么也不需要做,直接拿出一套真題,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之后根據答案,分析一下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人都是文字類較好,數學類較差。
2.做完真題后,知道行測的整體題型、時間要求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行測五大模塊分解,每個模塊分別復習,把一個模塊的參考書看完之后,先不急著看下一模塊,而是要在規定時間內直接做那一模塊的真題(分類真題),做完這一模塊的真題后,最重要的步驟來了!!!就是要分析錯題的原因。
3.我們要分析本模塊錯題的原因,回憶一下當時自己的做題情景,是不是因為時間不夠、粗心馬虎、不熟練、不會做沒看懂等原因。然后根據原因找對策,如果是因為時間不夠,說明你不熟練,沒有掌握好方法,那么接下來你要多練習一下參考書給的解題方法。如果是因為不會做沒看懂,那么你就重新看參考書,根據參考書的解題方法來做題,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根據參考書的解題方法還感覺吃力,那么你就要勇敢而適度的放棄,因為考試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深思,你還不如把難題的時間騰出來用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當然,你可不要全部放棄。
4.說了這么多,總結一下,做題只需分模塊練習、只做真題、模擬題的數量關系和資料分析可以做點、分析錯題原因、根據原因找解決方法、適當放棄。行測考核知識點相對穩定,但考題卻千變萬化,因此要善于總結,掌握好各個模塊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尤為重要。昨天咱們公務員考試吧公眾號有一位公務員考試155分前輩分享筆記,覺得很不錯,可以關注下載借鑒學習。常識判斷要果敢,言語理解靠積累,數量關系懂取舍,邏輯推理常歸納,資料分析講技巧。復習要根據自身長短,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彰顯優勢的同時,彌補短板不足,才能在百舸爭流的航行中立于不敗之地。
申論考試時間相對充足,但考題閱讀量大,答題耗時,因此也需把握好時間。第一遍快速通讀全文,第二遍針對問題,抓重點,劃關鍵字。對于概括題、分析題、對策題等論述題,要嚴格依照申論材料作答,學會概括總結,凝練表達。在復習過程中要多思多練,鍛煉思維的全面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簡潔性。對于最后一篇大作文,除了立意準確,主旨突出外,框架很重要,因此要學會列提綱,寫好開頭結尾,以及每一分論點的總述句。復習時間珍貴且短暫,但我愿意將時間花在構思文章結構、羅列答題提綱上,開頭結尾表中心,分段論述緊扣題,做到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力求格式工整,簡潔突出,這樣才能吸引眼球,脫穎而出。
1、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完,行測五大部分,每個部分都有試卷給的建議時間,沒有必要完全遵守,你也可以常識部分花少點時間,把多余的時間騰給資料分析。有條件的還可以完全按照考試具體上午下午時間來,9點開考,你就9點開始模擬做題。
2、每次做真題,都要當做是考試,這個是為了給你的身體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就是拿著題你就能做,什么外在事情,一切拋開。中途不要去廁所,我考試的時候就有點吃虧,考行測的時候我尿急,在那里一直猶豫是否去上廁所,最后還是去了,分心而且耽誤時間吶。
3、做行測真題的過程中,如果一道題你耗費了一分鐘,還沒思路,立即放棄,隨便選一個選項(建議選B或者C)就開始做下一題。行測的時間非常寶貴,一定要留時間涂卡,或者是你也可以做完一道題就直接涂答題卡,這樣會節省大量時間。
4、做完之后,自己打分,錯誤的全部用紅筆標出來。行測,一定要找出自己錯在哪里?是馬虎,是具體知識沒掌握,是解題方法不對,是解題思路不對,一定要分開。知識沒掌握的趕緊回書上找,搞懂,去網上查;思路沒對的,當晚就要立即糾正過來,因為思維定式一旦形成,考試的時候,你很難改過來,一定要在模擬的時候糾正思路。
“與真正的學霸比起來,我既沒有超凡脫群過目不忘的智力,亦缺乏臥薪嘗膽懸梁刺股的毅力。但就我而言,無論是公務員考試或是工作,既然下定決心便全力以赴,做出選擇便無怨無悔。有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有回報一定有付出。盡全力去做一件事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定不會后悔。希望我的這點小小心得,能為復習考試的諸位在著急上火時帶來一縷清涼,在彷徨猶豫之時帶去一份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