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南京屠城發(fā)生于1864年7月,曾國藩弟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后縱火殺掠,屠殺平民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死亡人數(shù)有爭議)。
1853年3月19日(咸豐三年二月十日)太平軍攻克江寧(今南京市),兩江總督陸建瀛及副都統(tǒng)霍隆武陣亡。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湖南、長沙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曾國藩姻親羅澤南家族、新寧江忠源家族等統(tǒng)領的鄉(xiāng)勇組成湘軍。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湘軍李續(xù)賓部攻破江西九江,屠殺城中近二萬軍民,事后李表示“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湘軍曾國藩弟曾國荃部攻破安徽安慶,屠殺數(shù)萬軍民。趙烈文表示:“殺賊凡一萬余人,男子髻齔以上皆死……婦女萬余俱為掠出”,“軍興以來,蕩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
湘軍攻陷安慶后,兩江總督曾國藩以肅清沿江一帶太平軍,鞏固后方,然后再圍攻天京為方針。同治元年(1862年)1月,清政府命曾國藩為協(xié)辦大學士,統(tǒng)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曾國藩令湘軍繼續(xù)沿江東進外,令浙江巡撫左宗棠率湘、贛、浙軍2萬余人攻浙江,江蘇巡撫李鴻章率淮軍6500人會同英法侵略軍阻擋太平軍進攻上海,并伺機西攻蘇州、常州,戰(zhàn)略包圍天京。3月下旬,湘軍水陸軍2萬余人從安慶沿江東進,5月底,直抵天京城郊,江蘇布政使曾國荃率陸軍在雨花臺一帶扎營,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師進抵護城河口。此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安徽壽州被苗沛霖所害。天王洪秀全得知西線軍潰,湘軍已抵城下,詔在上海前線督戰(zhàn)的忠王李秀成火速回援。李秀成于6月22日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避湘軍鋒芒,先以糧食、彈藥援救天京,兩年后與其決戰(zhàn)。7月,由于干王洪仁玕、輔王楊輔清在皖南寧國府、廣德一帶作戰(zhàn)失利,洪秀全催逼李秀成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集結(jié)兵力救天京。
從9月14日起,由“十三王”統(tǒng)率十余萬大軍自蘇州等地先后啟程,在東壩會齊后,分路進扎東至方山、西至板橋一線,連營數(shù)百,反包圍湘軍雨花臺大營。同時,護王陳坤書、輔王楊輔清分攻金柱關和寧國府,斷清軍糧道,牽制援軍。10月13日起,李秀成率軍攻打雨花臺曾國荃大營。湘軍憑借深溝高壘,堅守不出。10月23日,侍王李世賢率3萬人自浙江趕來助戰(zhàn),仍久攻不下。太平軍士氣受挫,11月26日,李秀成下令撤圍。洪秀全對李秀成“嚴責革爵”,令他“進北救南”,率軍渡至江北,西進湖北,調(diào)動湘軍分兵回援,以解天京至圍。曾國藩識破其計,令曾國荃堅守大營,另派援軍到安徽堵截。12月1日,章王林紹璋等率首批數(shù)萬太平軍渡至江北,先后占含山、巢縣、和州,等待后隊。同治二年(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會同陳坤書等渡過長江,3月底抵巢縣,計劃從無為縣西進。曾國藩調(diào)萬余湘軍進入安徽北部,李秀成攻無為、廬江、舒城、六安,均沒有成功,在皖南策應的太平軍也進攻失利。李秀成西進受阻,糧食奇缺,在5月19日撤回六安,經(jīng)壽州東返,渡江時被湘軍攔擊,僅一萬五千余人返回天京。“進北救南”結(jié)果損兵折將。湘軍收縮對天京的包圍圈,至11月下旬,相繼進占天京東南的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七橋甕,西南的江東橋,以及東壩、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只有太平、神策兩門尚可與外部聯(lián)系。1862年9月李秀成回救天京以后,李鴻章的淮軍在英、法侵略軍和常勝軍配合下,反攻蘇南太平軍。至1864年5月,蘇南各城被攻陷,浙江全省也基本被左宗棠部湘軍占領,天京完全被包圍。
1863年12月20日,李秀成自丹陽前線返回天京,鑒于天京內(nèi)無糧草,外絕援兵,他建議洪秀全離開天京,被拒絕。李秀成只好死守。同治三年(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占了紫金山頂?shù)奶毂3恰?月2日,湘軍至太平門、神策門外。3月14日,湘軍以云梯登城未果。4月起,在朝陽、神策、金川門外挖地道十余處。守軍筑月城,準備城墻塌后組織抵抗。6月1日,洪秀全死去,天京人心不安,李秀成等扶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3日,湘軍攻占紫金山地保城,太平軍失去護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湘軍隨即構筑炮臺數(shù)十座,晝夜對城內(nèi)攻擊,同時趕挖地道,準備轟城。7月19日晨,擔任主攻的湘軍部隊齊集太平門外,中午,地雷轟發(fā),炸塌城墻十余丈,湘軍蜂擁而入,守軍力戰(zhàn)堵御,終至無效。湘軍入城后,分路直沖天王府及神策、儀鳳、通濟、朝陽、洪武、聚寶各門,湘軍水師奪取水西、旱西門。至傍晚,天京全城各門均被湘軍奪占。守軍與其展開激烈巷戰(zhàn),或戰(zhàn)死、或自焚,十余萬人無降者。曾國荃部攻陷天京,又施展殺戒。李秀成帶幼天王自太平門突圍而出,旋失散。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被殺。11月18日,幼天王被處死。天京被清軍攻占,標志太平天國戰(zhàn)爭的失敗。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記載曾國荃率湘軍攻入南京城后的情景:“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余刀,數(shù)十刀,哀號之聲達于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余年后,譚嗣同在南京仍聽當?shù)厝苏f:“(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shù)入于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到1875年光緒帝登基時,南京依然人口不足50萬,當時城里甚至連一顆完整的樹都找不到。曾國荃疑似劫掠大量財寶,被稱為“曾老饕”,此外還濫殺百姓無數(shù),與其兄曾國藩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戶”。自六朝以建康為首都起,南京被戰(zhàn)火屠戮約七、八次,湘軍屠城與南朝梁的侯景之亂為最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