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勸君多讀書,開發靈魂深處的荒漠,不要只想著吃喝嫖賭抽,甘當愚昧無知的過客。
周莊王姬佗,姓姬,名佗。中華遠古諸侯爭霸時代東周王朝的第四任王。他的祖父是周平王的太子姬泄父,父親是周桓王姬林。姬佗生于周平王四十一年(辛亥,前730),周桓王即位后立為太子。公元前697年,他的父親周桓王姬林病死于宮中,他以太子身份即位,史稱周莊王,以乙酉年(前696)為周莊王元年。
姬佗即位時,天下紛爭,硝煙四起。諸侯國之間互相攻殺,戰亂不斷。周王室內部為了權力也明爭暗斗,刀光劍影。姬佗有個弟弟名叫姬克,字子儀,是周桓王的小兒子。桓王在世時十分寵愛他,特意把他托付給王叔周公姬黑肩(周桓公),讓他擔任姬克的老師。當時姬黑肩是朝中的宰相(卿),位高權重,深得周桓王器重。
姬黑肩知道桓王寵愛少子姬克,對他也就格外關心。姬克不僅相貌出眾,而且聰明伶俐,很會討人喜歡。對比之下,太子姬佗就相差甚遠。姬佗從小不善言談,臉上冷漠無情,仿佛一個沒有情感的動物。于是,在姬黑肩的眼里就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太子姬佗不是君王之料,少子姬克才是未來的真正天子,因此,他在大臣們面前經常稱贊姬克,企圖在輿論上樹立起姬克的威望。姬黑肩的做法引起了大夫辛伯的重視。
辛伯是姬黑肩的好友,便勸他說:“歷史上凡王后與偏妃地位平等,庶子和嫡子不分尊卑,寵臣和卿士互相爭權,諸侯的都城和天子的都城一樣大,所有這一切都是造成國家動亂的根源,希望您能認識到這一點。”
但是,姬黑肩不以為然,把他的話當成了耳邊風,照樣我行我素。
這一切都被沉默寡言的太子姬佗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對姬黑肩早就有了防范之心。他即位后,表面上不動聲色,繼續重用他為卿,暗地里卻使人秘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提防他陰謀叛亂。
果然不出姬佗所料,姬黑肩因不滿姬佗的統治,暗中聯絡一批死黨準備策劃發動政變。
周莊王二年(丙戌,前695)春天,齊、魯、紀(姜姓諸侯國,封地在今山東壽光市南)三國在黃邑會盟,商議攻打衛國的事情。夏天,齊國和魯國因邊境之爭在奚邑(今山東棗莊市西)發生武力沖突,雙方互有傷亡。秋天,魯國接受了宋國的請求,出兵攻打邾國。冬十月初一(辛未)日,魯國發生日食;二十一(辛卯)日,鄭昭公打獵時被殺。
周莊王三年(丁亥,前694)春天,魯桓公與夫人姜氏到齊國去。姜氏名叫文姜,是齊襄公的妹妹,他們兄妹二人通奸,被魯桓公發現了,便私下責備文姜。文姜把此事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便于夏四月初八(丙子)日,設計讓公子彭生謀殺了魯桓公。然后歸罪于公子彭生,將他處死。鄭國大夫高渠彌因與鄭昭公有怨,乘他外出打獵時用箭把他射死,然后立他的弟弟子亹為君。這年秋天,齊襄公在衛地首止(今河南商丘市睢縣東)會見諸侯,子亹在高渠彌陪同下前往赴會。七月初二(戊戌)日,齊襄公以弒君罪處死了子亹,車裂了高渠彌。鄭國宰相祭仲聞訊從陳國接回了四公子子嬰(亦名子儀,鄭子),立為國君。
秋九月,周公姬黑肩聯絡死黨準備發動叛亂,殺死周莊王,另立王子姬克為王。這個消息傳到了大夫辛伯的耳朵里,辛伯大驚,急忙入宮向莊王姬佗報告。姬佗并不驚慌,他一面召集武士和親兵入朝護駕,一面宣召姬黑肩到宮中議事。姬黑肩尚不知東窗事發,毫無防范地入朝,被姬佗當場逮捕處死。有人飛報王子姬克,姬克懼罪,簡裝易容逃離王都,投奔燕國(姬姓諸侯國,都城在今北京市宣武區一帶)去了。姬佗下令將那些參與叛亂的大臣和死黨全部處死,其家屬身強體壯者收為官奴,老弱病殘者流放到邊遠地區,任其自生自滅。
周莊王執政時,東周王朝基本上失去了控制諸侯的能力。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姬佗使用了種種方法拉攏那些勢力強大的諸侯。
周莊王四年(戊子,前693),他把年僅十三歲的女兒嫁給了五十多歲的齊襄公(姜諸兒),女兒再三哀求不愿出嫁,他卻心如鐵石無動于衷,最終還是讓卿士單伯帶著厚禮護送女兒入齊完婚。可見姬佗其人不僅面相冷酷,而且內心無情,為了自己的權欲,完全不顧女兒的幸福。姬佗不光對女兒無情,對父親也不孝。父親臨終前雖然把王位傳給了他,但他對父親仍懷恨在心。他始終忘不了父親偏愛子儀(姬克)的那些往事。所以父親死后,他遲遲不為父王下葬,讓周桓王的靈柩在太廟里存放了將近七年。
周莊王六年(壬辰,前689)冬,齊、魯、宋、陳、蔡五國聯軍攻打衛國(姬姓諸侯國,國都在今河南鶴壁市淇縣)。
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衛國的內亂。最初,衛宣公姬晉寵愛妃子夷姜,夷姜生下了太子姬伋(急子)。姬伋長大后,衛宣公為他娶了齊國的美女宣姜為太子妃。但衛宣公好色,他見宣姜俊俏迷人,便納為自己的妃子。后來宣姜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姬壽、次子姬朔。宣姜和姬朔都想謀害太子姬伋,他們便與衛宣公商議,準備派太子姬伋出使齊國,然后于途中派刺客將他殺死。這件事被姬壽知道了,他雖然和姬朔是一母所生,但他卻為人正直,心地善良。他不忍心看著太子姬伋被害,就暗中把這件事告訴了他,讓他逃離衛國。但姬伋滿腦子都是腐朽的愚忠思想,寧死也不肯違背父親的命令。姬壽無奈,只好假借為他餞行,用酒把他灌醉,然后自己換上姬伋的衣服代替他前往齊國。結果半路上被姬朔派遣的刺客殺死。太子姬伋酒醒后,發現自己的衣物都被換了,就明白了一切,立刻騎快馬在后面追趕,但還是遲了,他追上弟弟姬壽時,刺客已經下了毒手。姬伋大怒,說你們要殺的人是我,為什么殺了我弟弟?幾位刺客聽他自報家門,便把他也殺了。這樣,公子姬朔便當上了太子。
早在周桓王二十年(前700)時,衛宣公死了,姬朔便當上了衛國的國君,號衛惠公。但是執掌朝政的右卿公子姬聯和左卿公子姬泄都反對衛惠公,他們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聯合朝中大臣罷免了衛惠公,另立衛宣公的小兒子姬黔牟為國君。衛惠公姬朔只好逃往齊國,去投奔他的表哥齊襄公。齊襄公惱其弒兄奪位的惡行,對他不予理采,他在齊國一呆就是十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表兄弟相聚,衛惠公向齊襄公講起了房中之術,齊襄公聽得津津有味。兩個好色之徒終于達成了共識。齊襄公答應幫助衛惠公奪回衛國的君權。于是,不久他便聯絡魯、宋、蔡、陳四國興兵攻衛。
周莊王九年(癸巳,前688),衛國向周王朝求救。衛君姬黔牟也是周莊王的女婿,周莊王想要發兵救助,又怕得罪了齊、魯、宋、陳、蔡五個強國,不發兵吧又恐天下人恥笑他,想來想去,最后決定派下等將軍子突率二百名老弱步兵去增援衛國。子突率二百士卒打著周天子旗號解救衛國之危,結果被五國軍殺得全軍覆沒,子突無顏歸國,也自刎而死。衛國人知道周天子靠不住,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于是,軍民團結一心,死守都城朝歌,與五國軍對抗了一年多,直到周莊王十年(前687)的冬天,朝歌城才被攻破。衛惠公入城后大開殺戒,殘忍地殺死了宗族數十名大臣,并將各家的男人無論老幼全都殺死,女人全都為奴。對原來的國君姬黔牟他雖然也是恨之入骨,但卻殺不得,因為姬黔牟不僅是周莊王的女婿,而且也是齊襄公的連襟。他只好把黔牟一家驅逐出衛國,任由他們投奔洛邑去了。
周莊王十年(前687)秋天,齊襄公派大夫連稱和管至父二人率軍隊去鎮守蔡丘(齊國城邑,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西),說好了為期一年,期滿后派人接替。可是過了一年,齊襄公并沒有派人接替他們,他們又再次申請,齊襄公卻置之不理。二人一怒之下便策劃發動政變,準備把荒淫無恥、言而無信的齊襄公趕下臺。齊襄公的同母弟名叫夷仲年(姓姜,名年,夷仲是尊號),夷仲年有個兒子叫姜無知(即公孫無知,古時君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深得齊釐公寵愛,對他的待遇如同太子一般。可是齊襄公即位后,取消了姜無知的特殊待遇,引起了姜無知的不滿。
周莊王十一年(乙未,前686)冬十一月癸未日,齊國發生政變。齊莊公的庶孫姜無知(公孫無知)與連稱、管至父等人合謀殺死了齊襄公。齊襄公有兩個逃亡在外的兒子,一個叫姜小白(公子小白),一個叫姜糾(公子糾)。姜小白和他的老師鮑叔牙等逃到了莒國(姜姓諸侯國,都城在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姜糾和他的老師管夷吾等逃到了魯國(姬姓諸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市)。
周莊王十二年(丙申,前685),魯國得知齊國政變,魯莊公立刻派大將曹劌和將軍秦子、梁子率三百輛戰車,一萬余名士兵護送公子姜糾回國爭奪君位。與此同時,公子姜小白也與他的老師鮑叔牙從莒國借得兵車一百乘,士兵五千人,正在快馬加鞭趕回齊國。管夷吾為了阻止姜小白歸國的進程,引一隊快馬于路上攔截,并一箭射中了坐在兵車上的姜小白。管夷吾親眼看見姜小白倒在了車上,以為他必死無疑,便率軍隊緩緩而去。他哪里知道姜小白是在裝死,等他們遠去以后,姜小白急忙改乘快馬良車,從小路疾馳回國,搶先坐上了國君之位,史稱齊桓公。齊桓公后來借魯國人之手殺死了他的弟弟姜糾,又拜管夷吾(即管仲)為相,改革內政,加強對外的交往,使齊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姬佗在位執政虛記十六年(《今本竹書紀年》),卒于周莊王十五年(己亥,前682)冬十月,享年四十九歲,遺體葬在洛邑周莊王陵(今河南洛陽市西北莊王山),謚號莊王,史稱周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