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的兒子回家說,學校要征集關于鐵嶺美景的詩歌。我問他想寫什么美景,嘴上這樣問著,心里卻想著小屁孩能寫什么呢?他卻很有把握地說:“寫蓮花湖濕地唄!”在若有所思之后,他的詩歌這樣開頭:讓我們騎著自行車,暢游在蓮花湖濕地……他一邊往下寫,一邊配合《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唱了起來。
我們常常騎著車去蓮花湖濕地,早上去中午回,然后一整天都心情清爽。兒子的自行車很小,卻總是騎在最前面,如魚得水。蓮花湖濕地公園西門專門供騎車人進出,我們在西門刷卡時,門衛大爺總會逗孩子:“你的自行車借我騎騎,不然我不讓你進,你也沒有年卡?!蔽液蛺廴嗣磕甓嫁k年卡,身邊很多朋友也都辦了,但像我們這樣物盡其用的不多。
我們的第一站一定是要去湖邊看蓮花。孩子“咚咚咚”地跑上木板橋,又放慢腳步,怕吵醒橋下的朵朵睡蓮。我們一朵一朵細細看著,他還會趴在橋上往下看,真怕他掉下去。他說,眼睛看到的花和手機拍出來的不一樣,眼睛看到的更美。放眼遠處,就是大片大片的荷花。荷花初開時,總會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通報這件“大消息”,不少人慕名而來。但是對于我們來說,蓮花湖一天一個樣就很美——荷葉在水面上鋪開的面積一天天變大、荷花骨朵越來越多、花開又花落……都是好景致。除了荷花,湖中還有蘆葦和香蒲,容易被忽略,但它們有它們的美,像一幅素雅的國畫。
濕地里的老年人更多一些。騎車的都裝備齊全結伴騎行,看好了哪的景色,就停下熱熱鬧鬧拍照。兒子疑惑,他們捂得這么嚴實,裝備又差不多,照出照片能看出誰是誰嗎?我最喜歡看大媽們的拍照。她們毫無顧忌地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必備一條隨風飄揚的絲巾,喜氣洋洋感染人。兒子則更喜歡看穿旗袍打紙傘拍古典風格照片的阿姨們,他說看起來挺有詩意。
也有很多默默拍攝風景植物的攝影人,這兩年又忽然多了很多拿著長槍短炮的拍鳥人,他們管這叫“打鳥”。蓮花湖濕地的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拍鳥人。兒子受他們啟發,把家里的望遠鏡帶去,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野鴨。大野鴨帶著小野鴨在水面上練習游泳,兒子說:“看,也是一家子,像我們一樣?!睗竦乩镞€人工圈養了一些天鵝鴛鴦大雁之類的鳥。大雁貪戀這里的優渥生活,竟然有一部分不再飛回南方,留在人工圈舍里越冬。我也是在這里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大雁,驚奇它們長得跟鵝差不太多,難怪大雁也叫野鵝。
鐵嶺東部五十公里處的曾家寨前山的北坡上生活著幾千只白鷺和蒼鷺。我幾年前曾經去看鳥,問當地人白鷺和蒼鷺吃什么,被告知它們會飛到蓮花湖濕地里覓食。鐵嶺老八景之一的“鴛湖泛月”就在蓮花湖中的五角湖里。蓮花湖中有湖心小島,現在不允許泛舟,所以我們只能遙望湖心的小島。湖水為屏障,讓小島成為鳥兒們自在的棲息地。
濕地的人氣也有正季淡季之分。夏天是正季,荷花開得最盛的時候人最多;春天的郁金香花展和秋天的菊花展也很吸引人;冬天則是元宵燈展。身邊很多人也都趕在這幾個時候去,有的人說,其它時候就是水啊樹啊的沒意思。
可是我卻偏愛人少的時候去。我們騎著自行車繞湖環游一圈,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騎得越遠,越幽靜。我們在長凳上坐下,讀書聊天吃零食,享受親密時光。沒事的時候,我們會在濕地里待上一整天,好像時間都慢了下來。這時的蓮花湖濕地,就像我們自己的公園。
懷了二寶后,我們仍舊去濕地騎車。當我的肚子越來越大后,我們就先騎到湖邊的亭子里,我留在那看風景。他們爺倆繼續往前騎,等他們騎一圈回來,我們再一起回家。我沒有特意做胎教,新生命和大自然就讓我心中柔情似水。
以前讀過一個童話,說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不同景象。如果讓我描繪自己內心的風景,那一定要有一片這樣微波蕩漾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