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先生所作的《厚黑學》,讓很多人不齒,卻也讓很多文學大師贊不絕口。這里不發表對這本作品的觀點,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翻閱品讀。
如果說這本書是教人“臉皮厚、心腸黑”,不如說它赤裸裸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質。其實,無論成大事還是過小日子,能把人際關系處理和諧的人,大多是能透徹地分析并運用人性,在職場中也是一樣。“厚臉皮”在一定程度上,也并非貶義,反而成為了一種生存法則。
不少反應職場生活的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多是風風火火,錙銖必較。而在現實的職場中,多數人卻是謹小慎微,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雞湯文學說職場上的奮斗,最怕的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有能力的人因為無意識得罪人而被“打入冷宮”。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群人害怕坐冷板凳而選擇屈從,最終磨去棱角了也磨去了光芒,變得普通。
而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一部分人,他們有時很迷茫:明明知道這是人性的特點,自己的臉皮不夠厚,想方設法改變自己,卻發現自己做不到。首先,個人覺得這就是一個觀念或者心態問題。就像孔子老先生所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不去拿厚黑論謀取私利,它便是最好的人際關系融合劑,也是一種可以習得的社會資本。
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第一:要展示自己,就必須有底氣
很多時候,我們表現出來的不自信,往往來自于沒有底氣。對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常常怕說錯,不敢說。這一點其實很好解決,就是在八小時之外不斷學習和積累,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閑談娛樂,把自己打開,別掉入能力陷阱,只挑選自己擅長或喜愛的,而要多方涉獵,將眼光防長放遠。有了積累,說話就有了底氣,與人交流就能夠侃侃而談。
第二:降低自我期許,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
很多讓我們陷入自卑怪圈的根本其實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常常活在別人的嘴巴里和眼神里。你要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批評我們的人當中,能力有限的大有人在,他的批評不一定完全正確,更不能蓋棺定論。所以,要冷靜地看待,對那些中肯的指導虛心接受;而那些帶有其他意味的指點,便不往心里去,反而會收獲意外的效果。
第三:先觀察,再說哈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表達,是因為無法預測對方的反應。所以,觀察環境、氣氛和對方的性格就顯得尤為重要。先多聽對方或其他人說些什么,能調節氣氛的話就說,沒有把握,就暫時不說。通過不斷地積累和觀察,在什么場合、情形之下,自己應該怎么做就駕輕就熟了。
第四:學會調侃,為自己解圍
調侃是一門學問,既能在尷尬的時候為自己解圍,也能在冷場的時候活躍氣氛。但一定要明白,調侃他人時,需要先了解對方的性格,比如不能調侃一個胖女孩的體重,不能調侃一個離異者的婚姻,要有底線,也要有策略。
調侃自己,就是人常說的自黑,要降低對自己的期待,但不要過度嘲諷。同時,要融入現場氛圍,嚴肅的場合堅決不能亂開玩笑。
《鬼谷子》中有云: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厚臉皮”的學問,其實就是放下偏見,揣摩現場環境、人物性格,當我們掌握了這些之后,內心就會有足夠的底氣,來展示自己,也有信心靠近別人。
對“厚臉皮”的評價往往負面,但這也就是,那些文人大家為何對《厚黑學》有極高贊譽的原因。善用“厚黑”,讓“厚臉皮”拉近與人的距離,并掌握局勢,走向成功。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一起學習成長,有關于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