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小伙子在秋招時被某知名互聯網公司招收做程序員,正式入職后年薪20w。但小伙的父母死活不同意,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工作不靠譜、不穩定、不體面,非要兒子去安排好的水利站做技術員,月薪2000。小伙吐槽說,我可能不是他們親生的……
這故事聽起來像個笑話,但這確確實實是很多父母真實的想法和表現。
【1】爸媽眼中所謂的得體工作
在父輩們的眼中,類似老師、醫生、公務員等不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可以算得上是體面的工作。在傳統觀念和社會影響之下,很多人也都在追求:衣著得體,出入高檔寫字樓,舒服的工作環境,相對穩定的工作;而像修理工、清潔工、保姆等工作就被認為是丟臉的、不體面的工作。但其實,靠自己雙手和勞動換來的生活,都是體面的工作,都是值得他人尊重的。
爸媽眼中的得體工作,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你的人生需要自己走,在工作的選擇上也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想要什么?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2】不穩定的工作不等于不是好工作
父母眼中得體的工作,其實都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評判標準,就是穩定,是他們記憶里的那種不用為失業而擔心的“鐵飯碗”。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到來,很多曾經的“鐵飯碗”現在不見了蹤影,現在看似不穩定的工作卻發展得風生水起。據專家分析:到2025年,全球將有7500萬個工作和崗位消失,但也會與1.33億個新的崗位和工作應運而生。所以,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在哪個領域,無論在哪個崗位,如果不學習、不努力、不與時俱進,都有可能被替代、被淘汰。這世界上并沒有絕對的好工作,所謂的穩定,其實還是自身具有足夠的學習力和適應力,來應對未知意外的能力。而所謂的好工作,要么就是有高薪,要么就是有提升,要么就是能帶來自身成就感,總之能滿足自身需求、讓你內心豐盈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3】體面的工作不等于體面的生活
雖然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工作同樣也沒有。但是現實社會中,還是存在鄙視鏈的。機關單位看不起寫字樓里的,寫字樓里的看不起工廠做工的,工廠做工的看不起農民工……哪怕工資還不及門口買雞蛋灌餅的一半,也會自我感覺良好地享受著看起來體面的工作。但仔細想想,這又何必呢?體面的工作不一定能換來體面的生活,甚至依然生活得水深火熱。
最后分享一個故事:火雞很愛飼養它的農場主,因為農場主每天都會給它來喂食。火雞很開心,也很知足,每天在雞舍里等著農場主來投喂事物,然后它只負責把自己養壯養肥。直到復活節那天,火雞沒有等到飼料,等來的卻是一把屠刀。這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火雞理論。
有時候看似穩定又體面的東西,背后或者會有更大的威脅或不確定。所以,鍛造自己才最重要。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一起學習成長,有關于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