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
按摩方法如下:
(1)按揉腹部的天樞、大巨、關元穴各50~100次,力度輕緩平穩。
天樞穴:是臨床常用穴位,其應用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于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主治胃腸病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大巨穴: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大巨穴位于人體下腹部,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四等分,從肚臍往下四分之三點的左右三指寬處。大巨穴的主治疾病為:腹瀉、便秘、增進食欲、腰疼、月經痛等。
關元穴是人體的穴位。其位于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關元穴臨床上多用于泌尿、 生殖系統疾患。
(2)按壓背部的大腸俞、小腸俞100次,力度稍重,以脹痛感為宜。
大腸俞穴為人體穴位,歸 足太陽膀胱經 。該穴位于腰部,當第4 腰椎 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疾病有腹脹、 泄瀉 、便秘、腰痛。
小腸俞穴位于骶部,當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一骶后孔齊平。取穴時常采用俯臥姿勢,主治病征 小腸俞穴的主治病征為:下腹部腫脹、下腹部疼痛、腳部腫脹、 夜尿癥 等。此外此穴和 大腸俞穴 配合可以明顯改善男性早泄狀況
(3)點按手部的手三里和足部的足三里和三陰交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感為宜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側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勢。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贏瘦。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這個穴位在摸的時候一般都有一點脹,壓的時候會有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