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墨羽翩翩
編輯:莉莉絲
唐玄宗是唐朝歷史上,很重要的一位皇帝,他一手締造了“開元盛世”。在他即位前期,勵精圖治,勤于政事,所以有姚崇、宋璟這樣的賢相幫他處理政務。不僅社會繁榮穩定,人民也生活富足。對外關系上,他開疆拓土,國力強盛。文學上,唐詩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賀知章、李白、王維、孟浩然等一大批杰出詩人,都是“開元盛世”的見證者。
可是,這樣的盛世,卻因為“安史之亂”終結了。后來的杜甫,只能在自己的詩歌中,一遍遍懷念盛唐的風采,一次次的惋惜盛世的不再∶“憶惜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很難想象,“安史之亂”會發生在雄才大略的唐玄宗時期。
有人說∶唐玄宗是被楊玉環迷惑,才不再理會政治。還有人說∶是因為唐玄宗任用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他們都是奸臣。還有人說∶安祿山是個野心家,他居心叵測···
在唐詩中,詩人常常把唐玄宗比喻成漢武帝。在雄才大略方面,他們的確很相似。早年的漢武帝,推廣儒術,加強君主集權,實行鹽鐵專營,通西域。漢武帝時期的社會,一片欣欣向榮。漢朝經過幾十年發展,為他和匈奴戰爭打下了基礎。
他一生和匈奴交戰四十年,改變了漢朝對匈奴的外交關系中,只能采取被迫和親的政策。通過多次戰爭,沉重的打擊了匈奴,迫使匈奴被迫遷徙。保證了當時邊疆的穩定,增強了漢民族增強了漢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但是,晚年的漢武帝,比較昏聵。他窮兵黷武,連年的戰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起了農民起義,引發統治危機。他寵信方士,爆發了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和皇后。
漢武帝、唐玄宗都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前期他們都雄才大略,但是到了晚年都晚節不保。中國兩千多年歷史,共有四百多位皇帝。上述現象,并不是個例,而是很普遍。
三國時期的孫權,是東吳的建立者,前期也是一個明君,可是到了晚年,他逼死陸遜,賜死廢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
五代時期的后唐莊宗,前期勵精圖治,用二十年時間打敗了對手,報仇雪恨。登基后,卻猜忌大臣,寵信伶人,最后在政變中被殺。
“千古一帝”康熙,前期擒鰲拜,平三藩,征噶爾丹,收臺灣,抗沙俄,可是到了后期,吏治敗壞,八子奪嫡,勾心斗角。
歷史上,有一些皇帝,登基后,很想有一番作為,但是無奈天賦不高,或能力有限,最后只能做一個很平庸的皇帝,最著名的就是明末的崇禎皇帝了。
歷史上,有很多皇帝,前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明明很有能力,但是后期卻是晚節不保,這是什么原因呢?
1、權力導致腐敗
我們知道,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封建社會,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是凌駕于一切之上的。皇權很少受到制約。所以浸染皇權久了之后,就會隨心所欲,肆意妄為,而這很容易導致腐敗。
明朝的正德皇帝很是荒唐,他建立了一個“豹房”,里面有從各地網羅來的飛禽走獸,供他欣賞。還有很多的美女,供他淫樂。正德皇帝經常跑出皇宮尋花問柳,更是三番五次闖入民宅,糟蹋婦女。大臣多次苦口婆心的規勸,全都于事無補。
早年的唐太宗,從諫如流,所以魏征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見,這對唐太宗做一個明君做了很好的監督。但是,晚年的唐太宗,已不太能聽進不同的意見,對魏征的進諫,多次惱羞成怒,甚至動過殺機。
2、年齡原因
很多皇帝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都會有雄心壯志,想要干出一番事業,讓世界刮目相看。所以,他會勵精圖治,宵衣旰食,把全部心思都會用在政務上,最后成就一番偉業。
等人到中老年,便不會有青年時的那種沖勁,心境趨于平和,追求的是穩定。處理事情的時候,也不再會冒險,他們會把更多的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如何安度晚年上。
很多皇帝晚節不保,是因為做皇帝的時間太長了。漢武帝做了54年皇帝,康熙做了61年皇帝,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短,他們的年齡,在古代算是年老的了。而人到了老年之后,身體機能是會衰退的,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即使想有一番作為,也會力不從心。
3、貪圖享受
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而皇帝面對的誘惑還是非常多的。很多皇帝在晚年時,都會沉溺于享受之中,沉迷酒色,修建豪華宮殿,生活變得十分奢侈。
還有的皇帝,沉迷于美色之中。漢武帝的后宮,就有一萬多人。唐玄宗為了美色,竟然不顧倫理道德,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才有了以后“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4、帝王猜忌心重
猜忌心重,是很多皇帝的通病,尤其到了晚年之后,愈加嚴重。畢竟,想做皇帝的人多了去了,不得不防。
漢武帝晚年寵信江充,而江充和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有嫌隙。一次,漢武帝生病,江充說是有人用巫術蠱作祟。漢武帝下令讓江充去查。江充借機誣陷是皇后和太子所為。
太子恐懼,想起兵誅殺江充,后遭漢武帝鎮壓,兵敗自縊,其三子一女全部遇害。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一邊是兒子和妻子,一邊是大臣,可是漢武帝竟然相信一個外人而不信自己的親生骨肉,不得不令人心寒。
5、驕傲自滿
很多雄才大略的皇帝,滿足于早年取得的成績,心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再加上周圍人的阿諛奉承,更是讓其洋洋得意。
晚年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就是杰出代表。英國遣使來華時,自稱“天朝上國”,對于英國展現的工業革命成果,不屑一顧。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對于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權來說,缺少了監督和制約,皇帝的雄才大略,是很難善始善終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