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除用西藥治療外,不少患者喜歡選擇中藥治療。但西藥都明確了各藥在治療血管病各個環節的作用,而中藥籠統以“活血”藥概括之。那么血管病主要由哪些因素形成?西藥作用在哪些環節、能解決哪些問題?中藥活血是什么概念?活血中藥能解決哪些問題?總體評價,在藥物治療血管?。ǘ氯裕┓矫?,中西藥之間哪方面占優勢?下面將逐一談談自己的看法,不當之處歡迎同道及各位患者指正。
心腦血管病廣義包括心、腦、腎、下肢動脈血管因堵塞,造成供血障礙的一類疾病。引起血管堵塞的常見原因有:1、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2、易損斑塊脫落,3、血栓形成,4、陳舊性血栓脫落,5、血液粘稠,6、血管痙攣。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壁上的肉疙瘩)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在血管內膜下堆積、變質、炎癥、增生所致。導致血脂進入血管內膜下堆積的原因很多,大體分為:
1.高血壓:增加血液對管壁的壓力,使血管內皮間隙增大,同時增加血液向血管壁間隙的推動力,促進血脂擠進血管內膜下,加速血管硬化和斑塊形成。
2.高血脂:因血液中脂質濃度高,進入血管壁夾層的脂質自然增加。
3.糖尿病:通過高血糖影響血管壁的結構和影響血脂代謝等多途徑促進斑塊形成。
4.先天性血管結構異常:有的患者無“三高”,在30~40歲(甚至更年青)即有嚴重斑塊、狹窄,并已裝了支架。此類病人一般與“三高”無關,而主要是自身血管壁結構異常。
5.血管壁自身清理脂質能力差。這與先天性血管壁“自潔”酶系統功能較一般人差有關。
6.脂類代謝特殊:見于某些特殊類型的高血脂患者。
血栓形成是一動態過程,時間較短,僅幾個小時。栓塞是指血液中的某些物質在隨血流移動時,流到下游,被直徑小于栓子的血管卡住,稱為栓塞。引起栓塞的物質稱栓子,栓子有多種,如陳舊性血栓脫落、腫瘤細胞、蟲卵、空氣等。預防血栓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藥或“抗凝”藥。
他汀類藥(辛伐他汀、阿他伐他汀、瑞舒伐他?。┦峭ㄟ^抑制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而使肝細胞對膽固醇合成減少,促進低密度脂蛋白減少,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并對已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有促進穩定的作用。但對消除斑塊和狹窄目前無理想的報導,加之其用量增加易出現肝損害,故在臨床上使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有些患者血脂本來就不高,使用他汀類藥治療的意義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故總體評價:他汀類藥對斑塊的形成有一定預防作用,而治療作用有限。
影響血液流動的六大因素中,血栓形成是重要因素之一。而血栓形成必須具備二個條件:其一是血小板聚集,其二是纖維蛋白形成。目前預防血栓形成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藥、抗纖維蛋白形成(抗凝)藥。阿司匹林治療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預防血栓形成的常用藥,而對已形成的血栓治療意義不大。另由于阿司匹林對胃的影響很大,在所有藥物性胃炎中,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要算第一。加之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限性,所以其使用受到限制。